探讨合同诈骗的认定方法

律师回答
摘要:合同诈骗罪的主要情形包括虚构单位签订合同、以伪造票据作担保、先履行小额合同诱骗继续签订合同、收取财物后逃匿、以其他方式骗取财物。如果对方行为符合欺诈行为,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可向公安机关报案。若不构成合同诈骗罪,可起诉民事责任。
《刑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具体情形是: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如果对方的行为符合前述欺诈行为,将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是刑事公诉案件,可以直接去公安部门报案。由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不用当事人自行起诉。
当然,若不构成合同诈骗罪,而仅仅是民事纠纷,则可以到法院起诉追究对方的民事责任。
延伸阅读
合同诈骗的法律界限与司法实践
合同诈骗的法律界限与司法实践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在法律界限方面,合同诈骗的认定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存在虚假陈述、故意欺诈等行为。同时,法律对于合同诈骗的认定标准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中,以适应不同情形下的司法实践需求。在司法实践方面,法院在处理合同诈骗案件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当事人的主观意图、证据的充分性等。同时,对于合同诈骗案件的裁判也需要综合考虑公平、公正、公开等原则,以确保司法实践的合理性和公信力。因此,合同诈骗的法律界限与司法实践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结语:合同诈骗罪的法律界限与司法实践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在法律界限方面,合同诈骗的认定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存在虚假陈述、故意欺诈等行为。同时,法律对于合同诈骗的认定标准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中,以适应不同情形下的司法实践需求。在司法实践方面,法院在处理合同诈骗案件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当事人的主观意图、证据的充分性等。因此,合同诈骗的法律界限与司法实践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探讨团伙诈骗罪的认定方法

团伙诈骗犯罪的认定:共谋中提出犯意者为主犯,赞同者为从犯;策划、指挥者为主犯,服从指挥者为从犯;多人实施诈骗属于共同犯罪,首次参与或参与次数少的为从犯。...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

合同诈骗罪是指在合同形式下,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并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以非法占有特定物的一种犯罪行为。该罪行的认定需要满足四个要件:以合同形式出现、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诈骗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查看全文

探讨诈骗共同犯罪数额的认定方法

认定诈骗共同犯罪的数额:主犯按全部犯罪处罚,从犯按个人所得赃款数额认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是主犯,按全部罪行处罚。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按参与或组织的全部犯罪处罚。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的处三...查看全文

探讨工程合同诈骗的认定标准

工程合同诈骗的认定及常见手段。工程合同诈骗是指在签订或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合同诈...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诈骗罪的计算方法

合同诈骗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数额较大者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探讨阴阳合同的认定方法

阴阳合同是指一份合同在内容上存在差异,一份对外,一份对内。对外的合同并非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而是为了逃避国家税收等目的而设立;对内的合同则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查看全文

探究合同诈骗罪行的认定方法

合同诈骗犯罪认定:以合同形式出现,在履行过程中不履行义务,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非法占有特定物。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一般主体,故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财产所有权,实施诈骗行...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诈骗罪中共同犯罪形态的特点及认定方法

合同诈骗中,名义被冒用者和保证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构成共同犯罪需具体分析。若被冒用者被动放任不管,则不承担责任;若明知并提供帮助,则构成共同犯罪。保证人若不知情提供担保,则无犯罪故意,不承担责任;若明知并提供担保,则构成共犯责任。...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诈骗罪中共同犯罪形态的法律认定

名义被冒用者对冒用行为放任不管不承担刑事责任;明知冒用行为而帮助实施合同诈骗构成共同犯罪;保证人不知道诈骗活动不需承担刑责;明知诈骗活动并提供担保应承担共犯罪责。...查看全文

探讨诈骗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方法

诈骗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涉及将他人财产非法据为己有。根据法律规定,涉及诈骗公私财物且数额较大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若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者,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诈骗案件中数额的认定依据

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较大是构成罪行的必要条件,而数额巨大、特别巨大则决定了刑罚的严重程度。刑法未明确具体数额标准,导致在审理合同诈骗案件时存在定罪量刑的问题。合同诈骗案件数额在二万元以上应予立案追诉。...查看全文

探讨传真合同的效力认定方法

传真合同有效性的认定方法:证明传真合同有效性需提供相关证据,如电信公司传真电话记录单等。若传真内容符合合同构成要件,真件合同文本同样可作为证明合同成立的依据。...查看全文

探讨阴阳合同的效力认定方法

阴阳合同中,阳合同虚假无效,阴合同合法有效。利用阴阳合同实施违法行为,伪装的阳合同和被伪装的阴合同都无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虚假意思表示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隐藏的行为依法处理。...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效力要件的认定方法

认定合同有效的要件包括:合同当事人应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的订立必须基于真实意思表示,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同时合同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不得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这些要件是确保合同有效性的基本条件。...查看全文

探讨传真合同效力认定方法

有效的传真合同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合同当事人表达的意愿真实,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反公序良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生效的要件包括:合同当事人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订立合同,当事人之间协商一致,...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诈骗罪中实际履行的认定标准

部分履约意在毁约或避免损失为民事欺诈,部分履约意在占有财物为合同诈骗,无履约仅欺骗对方为合同诈骗,部分履约但本意为诱使对方履约为合同诈骗,履约行为本意不在承担义务而在占有财物为合同诈骗。...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与诈骗立案标准的法律探讨

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涉嫌个人诈骗金额在5,000元至20,000元以上或单位以名义实施诈骗金额在50,000元至200,000元以上,应追诉。...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定罪问题探讨

合同诈骗罪的主旨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适用于个人和单位。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的规定,涉及一定金额的个人诈骗和单位以名义实施的诈骗都应予以追诉,金额阈值分别为5000元至2万元和5万至...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诈骗的合同有效性

合同诈骗罪成立后的合同无效。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根据《民法典》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查看全文

探讨传真合同的有效性认定方法

传真合同的效力备受争议,虽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以传真形式达成的协议符合合同构成要件,但传真合同容易出现字迹不清、内容模糊等问题,且容易被伪造、篡改。...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