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卫行为与自助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自助行为是权利人为保全或恢复自己权利,在无法及时求助国家机关时采取的行为。自卫行为是为防止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行为,包括正当防卫和对严重暴力犯罪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者需承担责任。对严重暴力犯罪的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者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的属于自卫行为。紧急避难、为权利自力救济的方式属于自助行为。
一、自助行为
1、权利人受到不法侵害之后,为保全或者恢复自己的权利。
2、在情势紧迫而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应措施的行为。
二、自卫行为
1、自卫行为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只出现在刑法范围内,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2、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
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结语:自助行为和自卫行为是在特定情况下保护权利和人身安全的合法手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是为了阻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不负刑事责任。对于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伤亡的,也不属于防卫过当。因此,自助行为和自卫行为在保护个人权益和公共利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18修正):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本法所称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科技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推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的区别

自卫行为与自助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的属于自卫行为。紧急避难、为权利自力救济的方式属于自助行为。 一、自助行为 1、权利人受到不法侵害之后,为保全或者恢复自己的权利。 2、在情势紧迫而...查看全文

自救行为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自救行为与正当防卫的区别在于保护对象、实施时间和限度要求。自救行为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而正当防卫是为了保卫国家、公共利益以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一般在侵害行为已开始但未结束时实施,而自救行为的发生不一定与侵害行为在时间上...查看全文

什么是自助行为?

律师分析: 自助行为又称自力救济,指权利人受到不法侵害之后,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情势紧迫而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对他人的人身自由予以拘束或对他人的财产予以扣押的行为。自助行为的性质属于私力救济。 ...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与自救行为在刑法中的区别是什么?

在刑法中正当防卫与自救行为的区别如下: 1、自救是指在遭受各种意外灾害是为保护自己人身安全和利益安全而采取的行为措施,正当防卫的目的和自救相似,但它强调的是自己遭受别人对你人身安全或利益的侵犯。 2、我国刑法中规定公民的二种自救方...查看全文

什么是正当的自卫行为?

本文介绍了自卫的概念及其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被视为合法行为。自卫是指在一个人没有机会为自己辩护并抵抗他人的非法打击时,采取合理的武力手段来保卫自己,防止自身受到身体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对加害人的打击是合法的,不构成任何犯罪。打架满足以...查看全文

在刑法中正当防卫与自救行为的区别

法律分析:1、自救是指在遭受各种意外灾害是为保护自己人身安全和利益安全而采取的行为措施,正当防卫的目的和自救相似,但它强调的是自己遭受别人对你人身安全或利益的侵犯。2、我国刑法中规定公民的二种自救方法: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查看全文

在刑法中正当防卫与自救行为的区别?

律师分析: 1、自救是指在遭受各种意外灾害是为保护自己人身安全和利益安全而采取的行为措施,正当防卫的目的和自救相似,但它强调的是自己遭受别人对你人身安全或利益的侵犯。2、我国刑法中规定公民的二种自救方法: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正当防...查看全文

在刑法中正当防卫与自救行为的区别

法律分析:   1、自救是指在遭受各种意外灾害是为保护自己人身安全和利益安全而采取的行为措施,正当防卫的目的和自救相似,但它强调的是自己遭受别人对你人身安全或利益的侵犯。   2、我国刑法中规定公民的二种自救方法:正当防卫、紧急...查看全文

中介行为与行纪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中介行为与行纪行为的区别如下:1、办理事务的范围不同,中介业务范围较广,除法律禁止范围外均可提供中介服务。从事行纪活动的范围有法律限制,行纪人只能是经批准经营行纪业务的法人;2、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不同,中...查看全文

自救行为与正当防卫如何区分

法律分析:   自救行为与正当防卫的区别:   1、保护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而自救行为一般是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2、实施的时间不同。前者一般是已开始未结束。自救行为的发生不一定...查看全文

自助行为的定义与特点

自助行为是指在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且无法及时请求国家机关救助时,依靠自身力量对他人采取合理手段进行拘束或扣押的私力救济行为。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自助行为的条件,包括权利受侵害、紧急情况下无法求助、手段适当且不过分,并在事后及时移交...查看全文

哪些是自助行为?

律师分析: 自助行为又称自力救济,指权利人受到不法侵害之后,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在情势紧迫而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对他人的人身自由予以拘束或对他人的财产予以扣押的行为,自助行为的性质属于私力救济。 ...查看全文

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根据我国民法理论中对这两种行为的探讨,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主要区别是:1、处分行为具有处分性质,负担行为没有,处分行为一般为物权行为,比如买卖、抵押、质押等的物权行为,都属于处分行为;2、负担行为只有负担义务的性质,比如一些债权行...查看全文

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1、关于处分行为适用标的物特定主义,即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至迟于行为生效时标的物需确定,并且一个标的物只有受一个物权行为或准物权行为处分(一物一权原则)。而负担行为不受限制。 2、有效的处分行为,以处分人有处分权为要件。无处分权而...查看全文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1、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2、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3、法律...查看全文

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1、处分行为是直接使某种权利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行为。处分行为包括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物权行为是指发生物权上效果的行为,有单独行为,如所有权的抛弃,有为契约行为,如所有权的转移、抵押权的设定等。准物权行为指以债权或者无体财产权...查看全文

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是:1、行为性质不同,侵权行为具有民事违法性,而犯罪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2、行为侵害客体的范围不同;3、行为的严重程度不同,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也不同。犯罪...查看全文

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律师分析: 根据我国民法理论中对这两种行为的探讨,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主要区别是:1、处分行为具有处分性质,负担行为没有,处分行为一般为物权行为,比如买卖、抵押、质押等的物权行为,都属于处分行为;2、负担行为只有负担义务的性质,比...查看全文

自卫行为是否犯法?

合法自卫不会构成犯罪,但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者需负刑事责任,但可减轻或免除处罚。根据《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是为制止不法侵害而采取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者需负刑事责任,但可...查看全文

居间行为与行纪行为的区别?

律师分析: 从法律上说,以自己的名义替委托人从事贸易服务的,叫做行纪;向委托人报告商业机会、提供订立和约的媒介服务的,叫做居间。这两种活动都是为委托人服务、都要从委托人那里获得报酬、都要对委托人履行忠诚义务。但两者之间至少存在着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