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文集 程序法定原则的理解与运用

律师回答

程序法定是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也是证据法规则的基本原则,指导所有证据规则的运用。刑事案件的证据必须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其中“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的条件,体现了程序法定原则。
      一、 程序法定原则的主要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第五十二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第五十五条第二款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两高三部”《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法发(2016)18号】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侦查机关、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裁判的要求和标准收集、固定、审查、运用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认定证据,依法作出裁判。
      可见,程序法定原则已在基本程序法有明文规定,各项证据的收集、固定、审查、运用具体规定遍布于司法解释或司法文件中,尤其在《最高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解释》第四章证据,对证据审查与认定有详细的规定。
      二、 程序法定原则的内涵理解
      程序法定是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一样,是实现法治的必然要求,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权具有重要意义。司法机关的职权及其追究犯罪、惩罚犯罪的程序,只能有法律来规定,法无授权不得为。因此,司法人员必要严格遵守和执行上述规定,真正做到“有法必依”,确实提高依法收集、审查、核实、认定证据和认定案件事实的能力,确保刑事案件的质量。
      三、 程序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及法律责任
      (一) 违法必究
      违背法定程序的活动将承担程序性制裁,有的导致诉讼程序推倒重来,有的导致证据不得作为定案根据。如,《刑事诉讼法》第238条规定,二审法院发现一审法院的审理有违反回避制度、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等法定诉讼程序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谢某抢劫案。二审法院认为,本案被告人谢某的亲属在一审庭审结束后才委托辩护律师,从卷内材料来看,辩护律师到一审法院递交委托函时,该案的法律文书并未签发。因此,一审法院不准许谢某委托的律师参与一审诉讼的决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被告人的辩护权,违反了相关程序,应予纠正。
      (二) 证据问题也是程序问题
      程序法定原则的贯彻必须确立和执行违法制裁为后盾,司法人员违反程序收集、审查、认定证据,依法追究纪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在证据采信方面,对于违法情节轻的,按照瑕疵证据处理;违反禁止性规定,按照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处理,不得作为定案根据。因此,司法人员应当对每类证据的具体规定做到心中有数,规范取证。
      李某敏、刘某丽重婚案。法院认为,立案是侦查的前提,因侦查机关未对二被告人刑事立案,所取得的证据不具有合法性,故不构成重婚罪。
      李某某诈骗案。辩护人认为,侦查机关将羁押在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外提至办案单位讯问,并要求其辨认电子数据,违反法律规定,未依法对讯问过程同步录音录像,不能排除以非法非法取得的供述,应当排除。
      总之,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关于违法取证相应法律后果的规定,唯有如此,才是真正执行了有关证据的规定,才能更加有效地对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的违法取证行为予以制约,切实维护司法公正,预防冤假错案发生。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集体协商的程序与原则

《集体合同规定》要求集体协商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包括确定代表人员、商定议程、搜集资料、逐一讨论事项、提交审议和公布等步骤。只有在双方代表一致达成的集体合同草案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通过后,才具有法律效力并向全体职工公布。...查看全文

程序法运用证据的原则是什么

实体法和程序法要求承认和运用有助于发现案件真相的事实和材料,以确保实体公正。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文件必须忠实反映事实真相,否则将追究责任。...查看全文

程序法运用证据的原则有哪些

实体法要求承认和运用有助于发现案件真实的事实和材料,以实现实体公正;程序法则要求符合证据规则的事实和材料作为认定依据。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文件必须忠实于事实真象,隐瞒真相者应追究责任。...查看全文

程序法运用证据的原则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 程序法运用证据的原则为:如果是刑事诉讼,则包括职权原则,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则,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依靠群众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平等原则等。《刑事诉讼法》第五条_x000D...查看全文

法律适用原则的顺序

法律适用的顺序是什么 根本法优于普通法;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新法优于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十条涉外民事关系适用的外国法律,由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或者行政机关查明。当事人选择适用外国法...查看全文

离婚程序中的法律原则

判决离婚的法律原则及离婚证办理:法院判决离婚需满足夫妻感情破裂、调解无效等条件;判决离婚后不需要办理离婚证,法院判决书可作为离婚证;协议离婚需一致意见,到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诉讼离婚可上诉至上一级法院。...查看全文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理解与运用

      樊崇义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查看全文

法律明文规定与程序要求

信访听证会程序的法律规定: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举行公开听证,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听证范围、主持人、参加人、程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查看全文

车祸处理程序与责任认定原则

交通事故处理流程与责任认定:立即停车、报案、抢救伤者、保护现场、防火防爆、协助调查、出具认定书、调解或诉讼、赔偿损失。责任认定根据过错程度确定,一方过错承担全部责任,多方过错则根据过错程度分别承担责任,无过错则交通意外事故无责任。...查看全文

程序法采用什么原则

法律解析: 我国程序法采用的原则:1.程序法定原则。2.相对方民主参与原则。3.行政效率原则。4.程序公正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查看全文

程序法采用什么原则

法律解析: 我国程序法采用的原则:1.程序法定原则。2.相对方民主参与原则。3.行政效率原则。4.程序公正原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查看全文

公序良俗原则的法律适用

法律分析:公序良俗原则的法律适用:不违背公序良俗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所需具备的要件之一;如果民事法律行为违背公序良俗的,则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

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法律规范是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上位概念。      法律规则是指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行为或活动的命令、允许和禁止的一...查看全文

法律的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是什么?

实体性原则是指直接涉及规定和确认实体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 职责方面的原则。例如,民法中的权利不得滥用的原则和行政法中行政处罚 权法定原则。程序性原则是指涉及规定保证实体性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 得以实现的程序方面的原则。例如...查看全文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界定及差异

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在于:内容上,规则具体而明确,原则较为笼统;适用方式上,规则是全有或全无的,而原则可以有不同强度和冲突;作用上,规则强度大,原则可协调规则矛盾并作为法官判决依据;来源上,规则源于立法者,原则来源广泛;适用范...查看全文

法的正当程序原则

正当程序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为中遵循合法程序,包括告知、说明、听取陈述和提供救济。其体现在不为自己案件的法官、提供公正听证或其他意见机会、不剥夺生命、自由或财产。...查看全文

法律规定合理使用原则

法律分析:商标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是: 1、商标注册人使用商标时,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且不得损害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 2、商标注册人许可他人使用商标的,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商标局备案; 3、商标合理使用的其他判断标准。 【法...查看全文

集体合同签订的原则和程序

根据《集体合同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应遵循依法、平等、协商的原则。签订集体合同需要确定集体协商代表、集体协商时间、地点和具体协商集体合同的内容。双方应就草案进行商谈,并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由企业行政领导人(法人代...查看全文

法律适用原则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法律适用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特殊法优于普通法原则;新法优于旧法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九十二条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查看全文

法律适用与裁判原则

二手车买卖合同纠纷的管辖法院确定方式由当事人通过书面协议进行选择,协议可以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若没有约定,则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