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不得不认罪伏法和认罪服法的区别是什么

律师回答
摘要:罪犯申诉是合法权利,不应以不认罪伏法为理由剥夺其人格、人身安全、财产和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限制的权利,但罪犯仍需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参加劳动。
罪犯申诉是依法行使权力,不能认定不认罪伏法。根据《监狱法》第七条规定,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其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罪犯申诉是法律赋予的权利,没有其它不守监规、不服从管理、不接受教育、不参加劳动等违规行为的,不能认定为不认罪伏法。《监狱法》第七条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其人身安全、合法财产和辩护、申诉、控告、检举以及其他未被依法剥夺或者限制的权利不受侵犯。罪犯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参加劳动。
延伸阅读
认罪方式对被告人的法律后果产生的影响有何区别?
认罪方式对被告人的法律后果产生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别。首先,不得不认罪伏法是指被告人在面临确凿证据和法律压力下,无法否认犯罪事实,主动选择认罪并接受法律制裁。这种情况下,被告人可能会获得一定的从轻处罚或减刑幅度。相反,认罪服法是指被告人在犯罪事实确凿的情况下,自觉认罪并积极配合司法程序,表现出悔罪态度和改过决心,以期获得较轻的刑罚。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可能会考虑被告人的悔罪表现,从而减轻刑罚。因此,认罪方式的选择对被告人的法律后果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导致不同的刑罚结果。
结语:罪犯申诉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不能认定为不认罪伏法。根据《监狱法》第七条规定,罪犯的权利应受到保护,包括人身安全、财产权利以及申诉、辩护等权利。罪犯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监规纪律,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参加劳动。认罪方式对被告人的法律后果产生显著影响,被告人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明智选择,以期获得相对较轻的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七节 假释 第八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一百二十条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首先讯问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为,让他陈述有罪的情节或者无罪的辩解,然后向他提出问题。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可以从宽处理和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七节 假释 第八十六条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认罪伏法是什么意思和认罪服法的区别是什么?

认罪伏法是罪犯承认自己的罪行并接受法律的惩罚。两者有以下区别:首先,意识上的区别在于服法是主动地承认和接受法律的裁决,而伏法则是无论是否情愿,被动地接受法律的裁决。其次,使用场景上的区别在于服法通常用于描述犯罪人的态度,例如交待犯...查看全文

认罪伏法是怎样的意思和认罪服法的区别是怎样的?

认罪伏法是罪犯承认罪行后接受法律惩处,区别在于服法是主观上接受法律裁决,伏法是被动承受法律裁决;服法通常用于犯罪人态度改变,伏法通常用于判处极刑时。...查看全文

认罪伏法和认罪服法的法律后果有何不同?

认罪伏法是罪犯承认罪行并接受法律惩处,但二者在意识和使用场景上有区别。服法是主观上接受法律裁决,伏法则不论主观意愿,被动承受法律裁决。服法常用于犯罪人态度改变、积极劳动改造等情况,而伏法则通常在判处极刑时使用。...查看全文

认罪伏法与认罪服法的法律后果有何区别?

伏法是指罪犯承认自己的罪行,并受到法律的制裁,无论罪犯主观上是否情愿,都必须被动地接受法律裁决。而服法则是指罪犯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并接受法院的判决,同时还在内心深处心甘情愿地接受法律的惩罚。这里强调的是罪犯主观上的认罪和自愿接受...查看全文

认罪认罚和不认罪认罚的区别?

律师分析: 在刑法的酌定从轻情节里就有一项是认罪认罚,如果你承认犯罪,态度较好愿意接受法律制裁的话,在量刑的时候可以给予你从轻考虑。如果拒不认罪,在量刑的时候就不会考虑从轻处理。 【法律依据】: 《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查看全文

签认罪认罚和不签认罪认罚的区别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认罪认罚与不认罚有区别吗”的解答如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坦白从宽的精神内涵具有一致性,都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体现。这次推动认罪认罚制度改革,就是在总结以往适用坦白从宽政策基础上把它具体化、制度化的措施,使得...查看全文

认罪与不认罪有什么区别

两者后果不同。如果认罪可以对被告人从轻处罚。如果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而犯罪行为人死不认罪,也不能影响定罪,反而影响量刑。      我们都不知...查看全文

认罪与不认罪有什么区别?

自愿认罪是指犯罪嫌疑人当庭自愿承认被指控的犯罪。认罪后,被告人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不认罪则是指被告人拒绝承认自己犯有被指控的犯罪,此时,被告人需要接受法院的审判,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认罪和不认罪的区别在于被告人是否承认...查看全文

检察院认罪和法院认罪区别?

律师分析: 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同时也是公诉案件的审查起诉机关。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审查批准逮捕,自侦案件的侦查,审查起诉,及公诉案件的提起公诉和作为控方出庭。 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其主要职责是依法行使审判权,包括民事案件,...查看全文

认罪认罚不认罪名分别有什么法律后果?

认罪认罚是刑法量刑中的从轻情节之一,可以在量刑时考虑减轻刑罚。认罪是自愿承认犯罪事实,认罚是愿意接受处罚。但认罪认罚并非构成犯罪的要件,法院不仅仅依靠口供定罪。对于认罪认罚案件,法院通常会采纳检察院的从宽建议。然而,即使不认罪,如...查看全文

认罪认罚告知书和具结书的区别?

律师分析: 全名叫认罪认罚具结书, 在刑事案件中,认罪认罚具结书是认罪认罚制度的产物,是犯罪嫌疑人自愿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承认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愿意接受处罚而签署的法律文书。 【法律依据】: 《关于适用认罪认罚...查看全文

认罪伏法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认罪伏法是指罪犯承认所犯罪行并接受法律制裁的行为,包括承认犯罪事实和认识行为的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及受惩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认罪需要注意当庭认罪和承认基本犯罪事实。当庭自愿认罪可获轻判,但不影响对其他量刑情节的适用。认罪是对犯罪行为...查看全文

被告人和罪犯的区别

在刑事案件诉讼中,被公诉机关指控涉嫌犯罪的当事人称作“被告人”。也就是说只有在刑事案件中才有“被告人”的称谓。被告人,是在审判阶段对涉嫌犯罪的当事人的法律上的称谓。办案机关为人民法院。被告人则既存在于公诉案件也存在于自...查看全文

卖假药的称认罪伏法

销售假药案如何定罪量刑 对于涉嫌销售假药罪的,要根据具体情节和造成的后果确定量刑标准。处罚标准分三个档次:三年以下;三年以上;十年以上。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 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法院如何应对被告人不认罪的情况?

被告人不认罪对判决结果的影响取决于庭审情况和证据。如果证据充分且犯罪事实被证明,不认罪会导致判决结果更严厉;如果证据不足或存在疑点,法官会保守地做出判决。...查看全文

被告人翻供不认罪怎么办

法律分析: 根据《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二条 对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的审查,应当结合控辩双方提供的所有证据以及被告人本人的全部供述和辩解进行。 被告人庭前供述一致,庭审中翻供,但被告人不能合理说明翻供理由或...查看全文

被告人拒不认罪怎么辩护?

法律分析:一、被告人拒不认罪怎么辩护?1、如果辩护人认为被告人认为自己无罪的理由不成立,或者辩护人在阅卷后认为公诉机关的证据非常扎实,有罪证据确凿,认为被告没有如实向辩护人陈述案件事实,可以依法拒绝辩护。不能在被告人不...查看全文

被告人拒不认罪怎么辩护?

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健全,不仅会维护每一位公民的权益,也会保障被告人的利益,所有的被告人都可以寻求律师为其辩护,那么如果被告人拒不认罪怎么辩护?一般情况下如果被告人不认罪,律师只能够做无罪的辩护,但是如果律师认为被告人犯罪事实确凿,...查看全文

被告不认罪会怎样

司法机关收集证据,即使被告不认罪,也可判刑。如无证据则在法定期限内释放。若已明确证据而不认罪,则加重刑罚,避免浪费司法资源。...查看全文

认罪被告人不认罪,刑事案件处理策略

犯罪嫌疑人死不认罪时,司法机关应承担举证责任,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不足以认定有罪。审判、检察、侦查人员必须按法定程序收集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非法手段。必须保证公民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