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需提前多久提交申请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提前三十日告知用人单位,除非用人单位违背劳动者意愿通过暴力等手段强迫劳动,或违章指挥危害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可立即解除合同。协商一致也可解除合同。劳动合同法强调平等协商,但若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劳动者可立即解除合同,无需提前通知和同意。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需要提前三十日向用人单位提交辞职申请,试用期内提前3日向用人单位提交辞职申请。
1、若发生了用人单位违背劳动者的意愿,通过暴力等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提前三十日告知;
2、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危害到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提前三十日告知。
除了以上所讲述的情况外,如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话,也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成立是建立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平等协商,但由于劳动关系的建立具有人身依附性,因此我国的《劳动合同法》也特别强调了一点,如果发生了用人单位通过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强迫劳动者进行劳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合同,无需提前通知且无需用人单位同意。
延伸阅读
辞职前应提前多久通知雇主?
通常情况下,辞职前应提前至少两周通知雇主。这样的提前通知时间可以给雇主足够的准备和安排,以便找到适当的替代人选或者重新分配工作任务。此外,提前通知雇主还可以维护良好的职业关系,展示出您的专业素养和尊重他人的态度。然而,具体的通知时间可能会因公司政策、职位级别、合同条款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决定辞职并通知雇主之前,请务必阅读和遵守相关的雇佣合同或公司规定。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人力资源部门或寻求法律意见。
结语:合同解除涉及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保护和平等协商。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在一般情况下应提前三十日向用人单位提交辞职申请,试用期内则为提前3日。然而,若用人单位通过暴力等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违章指挥危害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有权立即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提前告知。此外,如果双方协商一致,劳动者也可随时解除合同。辞职前适当的提前通知雇主有助于维护良好职业关系和展示专业素养。请遵守相关合同和规定,并在需要时咨询人力资源部门或寻求法律意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辞职需要提前多久申请

辞职通常需要提前多长时间,根据《劳动法》规定,正式员工提前30天书面通知单位,试用期员工提前3天通知。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保护或支付报酬、未缴纳社保费等。辞职的步骤包括写辞职信、与主管沟通、交接工作...查看全文

离职申请需要提前多久提交

该内容主要讲述了离职申请的相关规定。首先,离职需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而试用期提前三日即可提出离职申请。其次,如果用人单位严重侵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可立即辞职。...查看全文

提前多少天提交辞职申请

劳动者辞职的申请需提前30日提交,但试用期内仅需提前3日。除此之外,劳动者在以下情况下可立即辞职:未提供劳动保护或条件、未支付报酬、未缴纳社保费、违法损害劳动者权益、强迫劳动、违章指挥危害人身安全。劳动合同成立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若...查看全文

提前辞职需提前多久

法律分析: 提前辞职的规定是:正式员工辞职需要提前三十天告知用人单位;试用期员工辞职需要提前三天告知用人单位;没签劳动合同的员工辞职不需要提前告知用人单位。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查看全文

员工辞职需要提前多久申请

本文介绍了单位规定员工和试用期的通知期限。正式员工需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而试用期则需提前3天。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只要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即可,无须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超过30日,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查看全文

离职需要提前多久申请

一、劳动法辞职需要提前几天 提前三十天,提出辞职的申请,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转正的正式员工辞职需要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劳动者辞职提前三天,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离职提前多久提出申请

法律分析:离职一般要提前三十日提出申请,而且需要是书面的申请;但是劳动者如果在试用期的,只要提前三日提出申请;如果用人单位具有严重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情形的,则劳动者可以立即辞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查看全文

离职提前多久提出申请

法律解析: 如果你处于实习期,只需要提前3天提出离职申请即可;如果你是该公司的正式员工,需要提前一个月提出离职申请;如果你的公司比较人性化或者有其他规定,按照公司规定提出离职申请即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查看全文

离职提前多久提出申请?

律师分析: 如果你处于实习期,只需要提前3天提出离职申请即可;如果你是该公司的正式员工,需要提前一个月提出离职申请;如果你的公司比较人性化或者有其他规定,按照公司规定提出离职申请即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查看全文

离职提前多久提出申请

法律解析: 如果你处于实习期,只需要提前3天提出离职申请即可;如果你是该公司的正式员工,需要提前一个月提出离职申请;如果你的公司比较人性化或者有其他规定,按照公司规定提出离职申请即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查看全文

辞职需要提前多少天申请

一、劳动法辞职需要提前几天 提前三十天,提出辞职的申请,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转正的正式员工辞职需要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劳动者辞职提前三天,就可以解除劳动关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辞职需要提前多久

一、辞职需要提前多久 1、劳动者辞职需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劳动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除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情形之一,单方面解除;其他。 2、...查看全文

辞职需要提前多久

劳动者辞职需要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劳动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除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情形之一,单方面解除;其他。...查看全文

辞职需要提前多久

法律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劳动者辞职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如果劳动者是在试用期间的,可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这样就能解除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或者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法定情形...查看全文

辞职需要提前多久

法律分析: 辞职需要的提前的时间:劳动者想要辞职的,如果是处于试用期的员工,则提前3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即可;如果是正式员工的,则需要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三十一条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查看全文

辞职需要提前多久

法律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劳动者辞职需要提前一个月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如果劳动者是在试用期间的,可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这样就能解除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或者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法定情形...查看全文

辞职申请提前多久有规定吗

辞职提前申请的时间有明文规定。具体规定如下:1、如果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话,那么就不需要提前通知;2、如果是在试用期的话,只需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3、如果已经过了试用期的话,那么就需要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做好工...查看全文

提交离职申请后被提前辞退

不算。1、员工本人提出辞职,那么单位安排员工离职,并不属于辞退员工,而是属于合法行为的。员工提出辞职之后,单位应该在一个月内安排员工离职,可根据单位安排进行执行,而且《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立法原则是为了保障单位在员工离职时不会...查看全文

员工需要提前多少天向公司提交辞职申请?

离职需提前通知,试用期内口头或书面通知可解除合同;离职方式包括主动离职、被迫解除、辞退和协商一致解除;劳动者主动离职无补偿,协商一致解除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被迫解除需书面通知并保留证据后劳动者可单方解除;辞退需劳动者有过失,经济性辞...查看全文

需要提前几天提交急辞申请?

辞职离职程序包括提前提交辞职请求、主管沟通、申请审批、离职手续办理。正式员工需提前30天通知,试用期员工为3天。急辞是一种辞职方式,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或劳动关系的行为。...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侯珊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187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