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后暑假工工资维权攻略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关系和拖欠工资需提供相关证据,包括合同、工资发放证明等。无合同时,可使用工作证、招工登记表、考勤记录、证言、录音等作为证据。恶意拖欠工资需支付补偿金。可先协商解决,不成可举报或申请劳动仲裁。不满仲裁结果可在15天内起诉。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应支付双倍工资;违反无固定期限合同规定,也应支付双倍工资。
首先要证明你们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及拖欠工资的数额,证据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证明等。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工作证、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登记表、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录音等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对于恶意拖欠工资的行为,除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有了足够的证据后可以先和老板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或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十五天之内到法院起诉。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延伸阅读
如何有效维护辞职后暑假工工资权益?
辞职后暑假工工资维权是确保自身权益的重要一环。首先,收集相关证据,如工时记录、工资单等,以便证明自己的劳动付出。其次,与雇主进行积极沟通,明确表达要求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咨询劳动法律专业人士,了解自己的权益和法律保护措施。在维权过程中,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情绪化的行为。如有需要,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后,及时跟进维权进展,坚持到底,不放弃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权虽然可能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为自己争取到应得的工资权益。
结语:维权是确保权益的关键。收集证据,积极沟通,咨询法律专业人士,保持冷静理性。投诉、申请仲裁,坚持到底。只要坚持下去,必能争取到应得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条 【无过失性辞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十九条 【不出具解除、终止书面证明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离职后工资拖欠维权攻略

本文讲述了拖欠工资的具体时限没有法律规定,应以劳动合同中的约定为准。拖欠工资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和经济补偿金,并加付赔偿金。同时,劳动者可以随时离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和经济补偿...查看全文

工人工资维权攻略

劳动者拖欠工资争议处理:1)先与用人单位协商,签订和解协议,但协议无强制执行力;2)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请求调解,调解协议亦无强制执行力;3)一年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力;4)对仲裁结果不满可在15天内向法...查看全文

民工工资维权攻略

民工工资拿不到时,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约定或国家规定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限期支付,并加付赔偿金。农民工要不到工资时,建议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该机构处理此类纠纷,...查看全文

入职未发工资维权攻略

劳动者遭遇用人单位不按时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等问题时,可向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要求支付工资。如协调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若仲裁结论不被执行,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查看全文

离职未领工资维权攻略

辞职后公司不发工资的解决办法: 1、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2、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要求责令公司限期支付工资。如公司无理拒付,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到劳动仲裁机关申请劳动仲裁。...查看全文

打工族工资维权攻略

打工工资拖欠的处理办法:劳动监察投诉、劳动仲裁申请、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根据法律规定,违法拖欠工资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也可依法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查看全文

离职后公司拖欠工资维权攻略

拖欠员工工资后的处理方式及离职和劳动合同注意事项。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协商、申请劳动仲裁、起诉用人单位强制执行。离职需提前30天书面辞职报告、办理交接手续、要求结清欠薪并办理离职证明和社保转移。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明确单位情况、工作内容...查看全文

教师工资维权攻略

教师工资纠纷可通过劳动监察大队或教育局投诉,签劳动合同教师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公职教师可向上级教育局投诉。劳动争议仲裁是一种解决劳动纠纷的机制。...查看全文

工资待遇维权攻略

不发工资投诉路径及拖欠工资时间:一、向劳动局或劳动仲裁委投诉;二、确认劳动关系后协商补发工资;三、拖欠工资较大可请律师打官司;四、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超过30天构成拖欠工资;五、用人单位可与工会协商延期一个月支付工资,需备案。...查看全文

工伤职工依法维权攻略

工伤认定、伤残评定和劳动仲裁是工伤保险赔偿的关键步骤。劳动者可自行向劳动保障部门提起工伤认定,医疗终结后进行伤残评定以确定赔偿金额,若用人单位拒赔,可协商或申请劳动仲裁。...查看全文

工地拖欠工资维权攻略

工地老板未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职工可投诉劳动监察部门、申请劳动仲裁追讨工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可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违法行为。劳动者可向部门投诉用人单位侵犯劳动权益。部门需保密举报人身份,属实举报提供重要线...查看全文

工人工资拖欠维权攻略

劳动者拖欠工资有三种途径要求支付:向劳动监察投诉、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可要求双倍工资和经济补偿金),或者起诉到法院要求支付欠条里的工资数额。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等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支付工资报...查看全文

工厂拖欠工资维权攻略

工厂欠工资不给,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不支付加班费或未支付经济补偿的,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其支付,并加付赔偿金。...查看全文

离职公司拖欠工资维权攻略

员工离职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离职工资支付应遵循相关法律规定。首先搜集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和拖欠工资证明,然后可以选择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维权。...查看全文

离职企业拖欠工资维权攻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拖欠劳动者工资,如发生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举报或申请仲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查看全文

法定假日未发放工资维权攻略

法定假日不给工资应协商、申请仲裁或起诉,单位应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法定节假日加班应按劳动法规定支付高于正常工资的工资报酬。国家法定假日共11天,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查看全文

包工头拖欠工资维权攻略

如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以解决包工头拖欠工资的问题,以及拖欠工资多长时间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劳动关系终止,申请应在一年内提出。拖欠工资超过30天即...查看全文

带班拖欠工资维权攻略

劳动者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按照规定,经济补偿金的标准是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查看全文

未成年人工资维权攻略

未成年工不发工资的维权途径及童工工资的补偿问题。企业招聘员工需支付报酬,违规拖欠工资构成侵权,员工可向劳动保障机构投诉。劳动者可通过协商、投诉、仲裁或诉讼解决。童工工资可通过民法通则返还不当利益进行补偿。企业拖欠工资可能导致劳动合...查看全文

企业拖欠工资维权攻略

企业拖欠工资应先协商解决,若不成可向劳动部门举报,申请劳动仲裁。如仲裁不公,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拖欠工资需支付全额工资并加发25%的经济补偿金。若违规支付工资、加班费或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限...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袁雨露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婚姻家庭、婚姻家庭

已服务104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