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索赔仲裁时效的规定是多久?

律师回答
摘要:工伤的仲裁时效是一年,自工伤争议产生时开始计算。工伤认定的流程包括职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认定申请,部门审核材料并进行调查核实,最后在受理后60天内作出认定决定,并通知相关方。
一、工伤的仲裁时效是多久
1、就工伤赔偿和用人单位产生争议的,属于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一年,从工伤争议产生时开始计算。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工伤认定的流程是怎样的
(一)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二)审核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人的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及时进行审核,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需要可以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四)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在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并抄送经办机构。
延伸阅读
结语:工伤的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工伤争议产生时开始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可以中断或暂停,但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仍可提出申请。工伤认定的流程包括申请、审核、调查核实和决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工伤赔偿仲裁的时效是多久

1、工伤的仲裁时效是一年。在申请工伤认定后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查看全文

工伤的仲裁时效是多久

法律分析:一、工伤的仲裁时效是多久1、就工伤赔偿和用人单位产生争议的,属于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劳动争议。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一年,从工伤争议产生时开始计算。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查看全文

工伤的仲裁时效是多久

法律分析:工伤的仲裁时效,一般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该仲裁时效因当事人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等情形而中断的,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工伤的仲裁时效是多久

法律解析: 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就赔偿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一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查看全文

工伤索赔的时效是多久

工伤索赔的有效期为一年,从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受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中止或继续计算,取决于不可抗力或正当理由。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申请仲裁不受时效限制;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提出申请。...查看全文

工伤仲裁时效是多久?

工伤仲裁是解决工伤争议的一种方式,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中断时效后重新计算。工伤争议可通过法院起诉或申请仲裁机构审理解决。仲裁是双方自愿将争议交给第三方裁决的方法,仲裁机构与法院不...查看全文

工伤赔偿仲裁时效的规定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工伤赔偿的仲裁时效即是指在已经确认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前提下,劳动者的事故伤害经确认为工伤,其在一定的时效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后仲裁时效是多久?

律师解答: 工伤认定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争议的,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仲裁时效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后仲裁时效是多久

法律分析:一、工伤认定后仲裁时效是多久1、工伤认定后,和用人单位产生工伤赔偿争议的,劳动者或者其亲属,可以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自知道劳动权利被侵害时开始计算。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后仲裁时效是多久?

法律解析: 工伤认定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争议的,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仲裁时效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后仲裁时效是多久

法律分析:工伤认定后,如果当事人就赔偿问题产生争议的,仲裁时效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因不可抗力等正当理由导致仲裁时效中止的,则仲裁时效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后仲裁时效是多久

法律分析:一、工伤认定后仲裁时效是多久1、工伤认定后,和用人单位产生工伤赔偿争议的,劳动者或者其亲属,可以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自知道劳动权利被侵害时开始计算。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查看全文

申请工伤赔偿仲裁时效是多久

法律分析:向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赔偿,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不可抗力等原因仲裁时效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原因...查看全文

申请工伤赔偿仲裁时效是多久

向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赔偿,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不可抗力等原因仲裁时效中止的,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原因仲裁时效中断的,从...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后索赔时效是多久?

律师分析: 工伤认定后索赔的时效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后索赔时效是多久

工伤认定后索赔的时效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查看全文

工伤劳动仲裁的时效是多久

法律分析:工伤劳动仲裁的时效,一般是一年。如果当事人就工伤医疗费等事项而发生争议的,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的一年内,向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的申请。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仲裁时效的规定是多长时间?

工伤认定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纠纷的仲裁时效也为一年,从受伤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报告出来后算起。仲裁时效可以被中断,重新计算。...查看全文

工伤索赔时效要多久

法律分析:工伤索赔的时效:如果是单位为员工申请工伤认定的,需要在三十日内提出申请;如果单位未在上述期限内提出申请,则工伤职工、其直系亲属、或者工会组织,可以在一年的有效期内提出工伤认定的申请。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工伤劳动仲裁时效是多久

法律分析: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法律依...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