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罪与相似罪名的法律定义及区别

律师回答
摘要: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在于:客体不同,敲诈勒索罪侵犯财物所有权和人身权利;客观表现不同,诈骗罪着重于骗取财物,敲诈勒索罪强调威胁恫吓;受害人主观状态不同,诈骗罪是自愿交出财物,敲诈勒索罪是被迫交出财物;立案标准不同,诈骗罪金额较大为三千元以上,敲诈勒索罪为二千元以上;刑期不同,诈骗罪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敲诈勒索罪最高刑期为10年有期徒刑。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1、客体不同:敲诈勒索罪不仅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2、客观表现不同:诈骗罪在行为上着重于“骗”,即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而敲诈勒索罪强调“敲”,即实施了威胁、要挟、恫吓等行为。
3、受害人交出财物的主观状态不同:诈骗罪受害人是受到欺骗后“自愿”交出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受害人是因害怕“被迫”交出财物。
4、立案标准不同:诈骗罪,数额较大为三千元以上、数额巨大为五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为二十万元以上;敲诈勒索罪,数额较大为二千元以上、数额巨大为二万元以上。
5、刑期不同:诈骗罪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而敲诈勒索罪最高刑期为10年有期徒刑。
延伸阅读
敲诈勒索罪与相关罪名的法律界定及差异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威胁他人财产安全,强迫其交付财物或者以其他方法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相似的罪名包括恶意欺诈、故意侵占等。尽管这些罪名都涉及欺诈行为,但它们在法律定义和应用上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敲诈勒索罪强调了威胁他人财产安全的行为,而恶意欺诈罪则更侧重于欺骗他人获取利益的行为。敲诈勒索罪需要明确的威胁手段,而恶意欺诈罪可以通过虚假陈述或其他欺骗手段实施。
其次,敲诈勒索罪对于被敲诈者的行为有一定的限制。被敲诈者必须在威胁下交付财物或者提供其他利益,否则敲诈罪不成立。而恶意欺诈罪则更注重欺骗者的损失,不一定需要被欺骗者主动给予财物或利益。
最后,敲诈勒索罪的刑罚相对较重,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而恶意欺诈罪的刑罚则相对较轻,根据欺骗行为的严重程度而定。
综上所述,敲诈勒索罪与相关罪名在法律界定和应用上存在一些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准确理解和适用相关罪名,确保法律的公正和有效执行。
结语: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在多个方面存在区别。首先,敲诈勒索罪不仅侵犯财产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其他权益。其次,诈骗罪强调骗,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而敲诈勒索罪强调敲,实施威胁、要挟、恫吓等行为。受害人在交出财物时的主观状态也不同,诈骗罪的受害人是受到欺骗后自愿交出财物,而敲诈勒索罪的受害人是因害怕被迫交出财物。立案标准和刑期也存在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准确理解和适用相关罪名,确保法律的公正和有效执行。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274条规定: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敲诈勒索罪与相似罪名的区别

法律分析:敲诈勒索罪与相似罪名的区别:敲诈勒索罪的特征有:本罪侵犯的各体是复杂客体。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与相似罪名的区别

与敲诈勒索罪相似的罪名是诈骗罪。两者的区别主要如下:1、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捏造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大量公私财物的行为;2、敲诈勒索则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威胁、威胁被害人为手段,敲诈大量公私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罪...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与其他相似罪名的区别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在于受害人的心理状态,前者是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后者是基于心理恐惧处分财产。刑法区分两罪是因为敲诈勒索罪有对人身造成伤害的危险。现实中,行为主体通过电话诈骗实现非法占有,受害人虽产生恐惧但与行为主体的行为...查看全文

如何区分敲诈勒索罪和相似罪名?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分是:被害人意志自由被剥夺的程度不同。抢劫罪的行为人存在暴力行为,被害人完全出于暴力的胁迫下交付财产。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区分是:诈骗罪是基于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产,敲诈勒索罪是被害人基于恐惧心理交付财...查看全文

敲着勒索罪与相似罪名怎样区分

法律分析:敲着勒索罪与相似罪名的区分:敲诈勒索罪的特征有:本罪侵犯的各体是复杂客体。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及最新定义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区别及敲诈勒索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敲诈勒索罪侵犯财产所有权和人身权利,而诈骗罪只侵犯财产所有权。受害人在敲诈勒索罪中是被迫交出财物,而在诈骗罪中是自愿交出财物。刑期上,诈骗罪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而敲诈勒索罪...查看全文

勒索罪和相似罪名的区别

敲诈勒索罪与其他类似罪行的区别在于其侵犯的客体较为复杂,敲诈勒索罪要求行为人使用威胁、要挟、恐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敲诈勒索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行为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敲诈勒索行为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在于是否达到立案标准,敲诈勒索行为可行政处罚,而敲诈勒索罪则需达到一定数额才能判刑,数额越大刑罚越重。诈骗罪的立案金额各地不同,一般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超过立案金额即可判刑。敲诈勒索团伙的定罪根据团...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及法律适用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主要区别在于威胁方式、威胁内容和非法取得财物的时间。抢劫罪是当着被害人的面直接发出威胁,以侵害人身为手段,当场取得财物;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达,威胁内容广泛,可以涉及人身伤害、财物损毁等,取得财...查看全文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及解析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在于行为方式和受害人的主观状态。诈骗罪强调“骗”,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敲诈勒索罪强调“敲”,实施威胁、要挟、恫吓等行为。受害人在诈骗罪中是“自愿”交出财物,而在敲诈勒索罪中是因害怕“被迫”交出财物...查看全文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及比较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在于:诈骗罪强调骗取财物,采取虚构和隐瞒手段;而敲诈勒索罪强调威胁和恐吓,迫使受害人交出财物。受害人在诈骗罪中是自愿交出财物,而在敲诈勒索罪中是被迫交出财物。...查看全文

抢劫勒索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第一,是否是当场。抢劫罪强调当场劫取他人财物或者实施暴力行为和转移财物的占有的时间极为紧密。而敲诈勒索罪不强调当场;第二,抢劫罪是暴力实施,并且足以压制被害人的反抗。而敲诈勒索实施的暴力程度要轻一点;第三,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不同;...查看全文

绑架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及刑法规定

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在客观要件表现、犯罪对象以及行为方式上存在差异,若行为人以不存在的绑架行为欺骗威吓他人不当场交付财物,应以诈骗罪定罪,若以暴力侵害人身威吓并当场交付财物,应以抢劫罪定罪,若以揭露隐私等威吓并当场交付财物,应以敲诈...查看全文

勒索与敲诈的定性及区别

敲诈勒索行为的定性与法律依据:勒索敲诈行为的定性要件包括客体、行为手段、行为人和主观故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4条,敲诈勒索的刑罚根据数额大小划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各地法院、检察院可根据经...查看全文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及司法实践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在于行为表现和受害人的主观状态。诈骗罪强调“骗”,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敲诈勒索罪强调“敲”,实施威胁、要挟、恫吓等行为。诈骗罪受害人是受到欺骗后“自愿”交出财物;敲诈勒索罪受害人是因害怕“被迫”交...查看全文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主要特征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骗术,即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方法,使财...查看全文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区别?

律师分析: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有:1、客观表现不同:诈骗罪在行为上着重于“骗”,即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而敲诈勒索罪强调“敲”,即实施了威胁、要挟、恫吓等行为。2、受害人交出财物的主观状态不同:诈骗罪受害人是受到欺...查看全文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区别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有: 1、客观表现不同:诈骗罪在行为上着重于“骗”,即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而敲诈勒索罪强调“敲”,即实施了威胁、要挟、恫吓等行为。 2、受害人交出财物的主观状态不同:诈骗罪受害人是受到欺骗后“自...查看全文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区别

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的区别在于客体不同,诈骗罪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敲诈勒索罪危及人身权利;客观表现不同,诈骗罪使用骗术,敲诈勒索罪采用威胁手段;刑期不同,诈骗罪可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敲诈勒索罪最高刑期为10年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区别?

律师分析: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有: 1、客观表现不同:诈骗罪在行为上着重于“骗”,即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而敲诈勒索罪强调“敲”,即实施了威胁、要挟、恫吓等行为。 2、受害人交出财物的主观状态不同:诈骗罪受害人是受...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