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在试用期内能否自由离职?

律师回答
摘要: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提前三天辞职,不需要用人单位同意。劳动者需提前通知公司并完成工作交接,即使公司不同意离职,也应支付试用期工资。试用期的最长限制为一个月至六个月,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不同而定。
并不能。
1、试用期不可以随时辞职,劳动者提前三天辞职属于合法的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不经过用人单位的同意直接离职。试用期内不是提前3天通知辞职的,可能会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其损失由劳动者承担。签了合同试用期辞职的,一般三天后可以走,法律规定试用期要提前三天通知了公司,并把工作交接好,即使公司不让走,员工也可以离职,公司也应该支付试用期应得的工资。如果在提出离职申请后,公司不让走,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是申请劳动仲裁。
2、试用期
(1)如果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到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如果劳动合同期限一年到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延伸阅读
试用期内离职的限制和注意事项
在试用期内,离职可能受到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首先,根据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内双方都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提前通知对方。此外,一些公司可能会在雇佣合同中规定试用期内离职需要支付违约金或赔偿。还要注意,试用期内的离职可能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口碑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建议在做出决定前充分考虑自身情况和职业规划。最重要的是,咨询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或专业律师,以确保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记住,在做出决定之前,了解公司政策和个人权益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试用期内的离职需要提前通知,但并非随时可以辞职。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天辞职是合法的解除劳动合同方式,无需用人单位同意。然而,试用期内提前通知辞职可能给用人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劳动者需承担相应损失。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应提前三天通知公司并完成工作交接,即使公司不同意离职,劳动者也有权离职,公司应支付试用期应得的工资。如公司阻止离职,可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试用期的最长时间根据劳动合同期限而定,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离职决策前,建议咨询人力资源部门或律师,确保遵守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了解个人权益和公司政策的重要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二十条【试用期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一条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员工在试用期内能否自由辞职?

事业单位试用期内辞职需注意违约金。若未约定聘用期,可辞职;若已约定聘用期且禁止辞职,则不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工作人员可提前30日书面通知解除聘用合同,除非另有约定。试用期工资按规定执行,试用期满后工资根据职务确定。试...查看全文

员工在试用期内辞职是否自由?

试用期员工可以随时辞职,无需承担违约责任。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可以即时解除合同,如果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或存在其他过失性情形。劳动者在试用期也可以对用人单位进行考察,决定是否继续工作。劳动者提出辞职不需赔偿,但如果用人单位出资进行技...查看全文

员工在试用期内有离职自由吗?

试用期员工能随时辞职,无需承担违约责任。用人单位可以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但需要举证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或存在其他过失性情形。劳动者在试用期也可以考察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培...查看全文

试用期内员工离职自由吗?

试用期期间不能随时被辞退,用人单位需符合条件才能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内劳动者只需提前三天通知即可离职。试用期是双方相互了解、选择的考察期限,需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签订。若试用期被辞退但不给工资,建议与单位沟通并咨询劳动纠纷律师,律师可...查看全文

新公务员在试用期内能否自由辞职

公务员试用期内不能辞职,根据《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试用期满合格者予以任职,不合格者取消录用。公务员试用期内如果表现不合格,可能会被辞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连续两年被确定为...查看全文

试用期内离职是否自由?

试用期内员工可以直接辞职,但需要提前三天递交辞职报告和做好交接手续。如果员工不提前递交辞职信就离职,企业可以认定其为擅自离职,按旷工处理,扣除旷工工资,但不需支付赔偿金。试用期不合格不能延长试用期,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需承担法律...查看全文

员工试用期离职自由吗?

试用期单位不可以随时辞退员工,只有满足特定条件才行。同时,要求员工签订七天无工资试用期也属于违法行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和赔偿金。因此,试用期单位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查看全文

试用期内,单位能否自由解雇员工?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了试用期的期限和约定次数,以及试用期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的处理。根据第二十条规定,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在试用期内,除非符合特定情形,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且解除时需向劳动者说明理由。根...查看全文

在试用期内能否离职?

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可以离职,但需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并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需说明理由。试用期合同属于正式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试用期合同不成立时,期限视为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合同解...查看全文

员工在试用期内离职,能否获得补偿?

试用期员工辞退需要补偿吗?在试用期,原则上不需要补偿,但用人单位有过错时需支付补偿金。补偿按劳动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法律依据为《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赔偿为经济补偿金的二倍,即一个月工资。劳动者提出离...查看全文

在试用期内是否可以自由辞职?

试用期内劳动者辞职,先与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提前三天通知即可离职。公司需结算工资,不得扣押。如有问题,可投诉劳动监察大队,或通过劳动仲裁解决。...查看全文

员工在试用期内离职是否可以?

试用期旷工离职通常不合理,对今后找工作有影响,会导致各种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试用期不能超过规定期限,工资不得低于最低标准。旷工离职时应与单位协商工资问题。...查看全文

员工在试用期内想离职,公司能否同意?

试用期想离职公司不同意可以走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争议仲裁的流程包括申请与受理,开庭与裁决等步骤。...查看全文

能否在试用期内无理由地辞退员工?

试用期内的员工辞退需遵循法律程序,用人单位不可随意无理由辞退。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况包括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且无法证实的情况。另外,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还包括经双方协商解除合同以及员工因疾病或非工伤...查看全文

离职员工在试用期内辞职,是否有工资?

试用期辞职没签劳动合同有工资吗?试用期没签合同,只要和企业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企业就应支付劳动者工资,不管是否试用期。劳动者可以在试用期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也可以申请赔偿。试用期不给转正,劳动者可要求用人单位按试用期后的工资标准...查看全文

签署试用期后能否自由离职?

试用期员工可以在试用期内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不算违约。辞职应提供书面辞职信并要求回执,以证明按劳动法要求通知企业。试用期离职时,员工仍有权获得应得报酬。然而,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的时长有限制,需注意合同约定的时间不得超...查看全文

试用期员工能否在试用期内被辞退?

试用期期间不可以随时被辞退,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需要符合条件。试用期内劳动者只需要提前三天通知即可离职。劳动者在试用期被辞退但不给工资时,建议与单位沟通并咨询劳动纠纷律师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律师可以帮助劳动者了解诉求、制定维权方案、...查看全文

离职员工是否能在试用期内获得工资报酬?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主动离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有权获得劳动报酬,并且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拖欠工资。...查看全文

试用期内员工能否随意辞职?

员工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辞职,但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办理离职手续。在试用期内,需提前三天通知,协商一致后可立即离职。转正后需提前三十天通知,但若双方当天就协商一致,可立即离职。若用人单位采取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劳动者...查看全文

公司是否在试用期内通知员工离职

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需支付代通知金的三种情形: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2.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3.劳动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