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

律师回答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主要是实施合同诈骗时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合同欺诈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表示行为。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

如何区别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

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

(1)主观目的不同。

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是以签订合同为名,以达到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而民事欺诈行为人虽然也有欺诈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客观方面不同。

民事欺诈虽然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其欺诈行为仍在一定程度内,故仍应由民事法律、政策调整;合同诈骗罪中的虚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应由刑法来调整。民事欺诈行为有民事内容存在,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实际行为。

(3)履行合同的实际行为不同。

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根本无履行诚意,客观上不作履行合同的任何积极努力,或者是履行小部分而骗取大部分财物;而民事欺诈行为,行为人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能够虽有可能无法完全履行,但能作各种努力。

(4)对所获财物的处理方式不同。

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拿到对方当事人财物后,或携款潜逃,或是挥霍浪费,根本不想履行合同或将财物归还对方;而民事欺诈中,行为人在取得财物后,多用于购买生产资料,为履行合同创造条件。

(5)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

合同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而民事欺诈承担民事责任。

如何区分民事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罪

区分民事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罪的标准是:民事欺诈行为主观上是希望通过经营来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后遭受财产损失;合同诈骗罪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具体是指行为人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法律规定的其他内容。

如何界定主合同与从合同

界定主合同与从合同的方式:1、主合同是指不需要其他合同的存在即可独立存在的合同。2、从合同是指以其他合同的存在而为存在前提的合同,具有附属性。

如何界定装修合同诈骗

界定装修合同诈骗的情形有:装修合同主体进行欺诈的情形;虚假的宣传欺诈的情形;虚假的价格欺诈的情形;虚假的质量欺诈的情形;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的情形;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等。

合同违约与合同欺诈的区别

合同违约与合同欺诈的区别在于合同诈骗一般是没有履约能力和履约行为,合同违约是有履约能力但是不愿意继续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合同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合同违约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怎么去界定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

我国民法所界定的合同欺诈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表示行为。而刑法对于合同诈骗罪的描述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查看全文

怎么去界定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主要是实施合同诈骗时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合同欺诈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表示行为。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查看全文

怎么去界定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主要是实施合同诈骗时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合同欺诈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表示行为。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查看全文

怎么去界定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主要在于合同诈骗时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合同欺诈是在签订和履行合同时,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行为。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和履行合同时,采取欺骗手段如虚构事实或隐瞒真...查看全文

怎样才能界定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

我国民法所界定的“合同欺诈”是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表示行为。而刑法对于“合同诈骗罪”的描述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如何认定?

合同诈骗与欺诈的认定,主要看签约人的资格、履约能力、履约诚意和对财物的处理情况。如果签约人为虚假身份、无实际运营情况,可认定为合同诈骗;如果有充足的货源、资金或担保,有履约诚意和行为,可认定为有履约能力;若取得对方财物后不履行合同...查看全文

如何认定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

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的认定:一看行为人主体资格。如果行为人签约时的主体就是虚构、假冒的,存在无营业执照、无办公地点、无资金和货源等重大不真实情况,基本上可以判定属于合同诈骗。二看行为人履行能力或履行担保。如果...查看全文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界定及区别

合同欺诈和合同诈骗是两种不同的法律概念,涉及到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的欺骗行为和非法占有行为。它们在适用范围、主观故意和客观后果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合同欺诈是指在合同签订过程中使用欺骗手段导致错误意思表示,属于合同纠纷;而合同诈骗罪是...查看全文

合同欺诈如何界定?

合同欺诈需要有欺诈人的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诱使他人认识错误。欺诈行为必须与合同有关,导致被欺诈人做出错误的意思表示。...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如何界定?

伪造假合同可申请立案,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撤销合同;符合起诉条件,法院会立案;存在故意及非法占有目的,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可以刑事立案。...查看全文

如何界定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诈骗类犯罪的成立,其首要条件是要求行为人必须要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而所谓的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具体到合同诈骗犯罪中,笔者认为:是指在合同中并没有实质性的交易内容,或者虽有形式上的交易内容但实质上双方的交易并没有形...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既包括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又包括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所有权;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查看全文

欺骗与诈骗:如何界定?

欺骗和诈骗都违法,但在法律上有所区别。欺骗是民事违法行为,诈骗则是行政或刑事违法行为。欺骗可以撤销违背真实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而诈骗则构成犯罪,需受到相应刑罚。...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定罪标准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区别在于适用范围、主观故意和客观后果。合同诈骗罪适用于合同订立和履行阶段,主观上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客观上骗取较大数额财物。而一般合同欺诈行为不一定以骗取财物为目的。法律后果上,诈骗罪中的合同为无效合同,一般...查看全文

欺诈性合同与合同诈骗

合同诈骗是指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财产。欺诈人需有欺诈的故意,实施欺诈行为,并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必须与欺诈人的行为有因果关系,并且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需与欺诈行为有因果联系。...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法律分析:1、主观目的不同;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3、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4、欺诈侵犯的客体不同;5、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6、欺诈适用法律不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

法律解析: 1、主观目的不同;2、欺诈的内容与手段不同;3、欺诈财物的数额不同;4、欺诈侵犯的客体不同;5、欺诈的法律后果不同;6、欺诈适用法律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区别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区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适用的范围不同。合同诈骗罪不仅适用于合同订立阶段,也适用于合同履行阶段。而合同欺诈仅适用于订立合同阶段。(2)主观故意有所不同。诈骗罪在主观上必须以非法占...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区别

法律分析: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区别:合同诈骗罪是犯罪行为,合同欺诈是民事纠纷;合同诈骗罪中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并且诈骗的财物在二万元以上,而合同欺诈不要求达到该数额标准。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查看全文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区别

法律分析: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区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适用的范围不同。合同诈骗罪不仅适用于合同订立阶段,也适用于合同履行阶段。而合同欺诈仅适用于订立合同阶段。(2)主观故意有所不同。诈骗罪在主观上必...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