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民法典对遗嘱公证不动产过户登记的影响

律师回答
摘要:遗嘱公证可办理不动产过户登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经公证遗嘱继承不动产者需向登记机关提供遗嘱、身份证明等材料。不动产买卖合同需备案,申请人申请登记时需提交备案的买卖合同。
一、民法典规定遗嘱公证能办理不动产过户登记吗
继承人通过公证遗嘱继承不动产的,可以办理不动产过户登记。办理不动产过户登记,需要向登记机关提供遗嘱、身份证明等材料。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遗嘱处分个人财产】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第三十八条申请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提交下列材料:
(一)不动产权属证书;
(二)买卖、互换、赠与合同;
(三)继承或者受遗赠的材料;
(四)分割、合并协议;
(五)人民法院或者仲裁委员会生效的法律文书;
(六)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或者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七)相关税费缴纳凭证;
(八)其他必要材料。
不动产买卖合同依法应当备案的,申请人申请登记时须提交经备案的买卖合同。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以上规定,通过公证遗嘱继承不动产的继承人可以办理不动产过户登记。办理不动产过户登记需提供遗嘱、身份证明等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和《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经依法登记的不动产物权具有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因此,在办理不动产过户登记时,需提交相关合同、法律文书和其他必要材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法定继承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继承第三十一条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法定继承第一千一百三十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2023民法典对房产遗嘱继承公证过户的影响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遗嘱继承房屋公证后可办理过户登记,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包括不动产权属证书、买卖、互换、赠与合同、继承或受遗赠的材料等。...查看全文

2023民法典规定刚登记的不动产登记证能过户吗

不动产登记证可以办理过户,抵押房产也可以过户,但需征得双方同意并完成相关手续。过户流程包括协商达成书面协议、银行同意变更、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等。如银行不同意变更,可通过公证处公证协议书或找担保公司担保付清余款后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查看全文

2023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登记过的房子能过户吗

民法典规定,办理了不动产登记的房屋可以办理过户登记。过户手续包括签订合同、过户申请、价格申报、过户申核、缴纳税费、变更登记和领取权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申请人需提供相关材料,如不动产权属...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刚登记的不动产登记证能过户吗

不动产登记证可以办理过户登记,根据《民法典》规定。抵押房产可以过户,需征得双方同意。过户流程包括协商、银行同意变更、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等步骤。若银行不同意变更,可公证产权变更协议或找担保公司担保付清余款后取出房产证。...查看全文

2023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登记完还能过户吗

不动产登记后,所有人可以办理过户登记,变更物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登记后生效。不动产登记由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国家实行统一登记制度。不动产权利人可以...查看全文

2023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登记房屋能过户吗

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登记后可办理过户登记,变更物权。抵押房产可以过户,需征得双方同意并与银行协商,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不存在未经知情下的过户情况。...查看全文

2023民法典规定房子登记不动产能过户吗

民法典规定,经过不动产登记的房屋可以进行过户,具有物权的房屋所有权人可以转让房屋并办理过户登记。房屋转让过户的手续包括签订合同、过户申请、价格申报、过户申核、缴纳税费、变更登记和领取权证等步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城市...查看全文

2023年民法典明确了不动产登记证过户的相关规定

《民法典》规定,刚登记的不动产登记证可以过户。抵押房产也可以过户,需征得双方同意。过户流程包括协商、银行同意变更、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等。如银行不同意变更,可通过公证或担保公司解决。...查看全文

离婚对无证房产登记过户的影响

离婚后无证房产不能过户,法律规定未取得房产证的房子不能转让。离婚财产分割原则包括协商处理、男女平等、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给予补偿、照顾无过错方。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应由双方协商处理,不能歧视妇女,应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给予补偿,无...查看全文

遗嘱是否公证对房产过户有影响吗?

有遗嘱没公证房产能过户吗?房产遗嘱继承不公证有效吗?有遗嘱没公证房产可按遗嘱变更吗?本文解答了这些问题。遗嘱继承房产可以过户,但需要先进行公证。房产遗嘱继承不公证只要没有法定无效事由就是有效的。有遗嘱没公证的房产可以按照遗嘱变更,...查看全文

2023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登记二年内能过户吗

不动产登记规定不影响房屋过户。根据民法典和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办理了不动产登记的房屋具有物权,所有权人可以办理过户登记。过户手续包括签订合同、过户申请、价格申报、过户申核、缴纳税费、变更登记和领取权证等步骤。过户的效力不受...查看全文

2023民法典规定不动产抵押登记后能过户吗

民法典规定不动产抵押登记后,抵押人可转让该不动产,但需通知抵押权人并获得同意,清偿债务后可解除抵押登记并过户。抵押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抵押权的费用,按合同约定执行。抵押权为约定担保物权,债权人只能在约...查看全文

自书遗嘱对房产过户的影响

房产继承需先办理继承公证,再到房产交易中心办理手续;继承公证需提供死亡证明、继承人证明等材料;房产交易中心需提交房屋证书、继承公证、继承人身份证等资料。根据《民法典》,继承按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办理。...查看全文

2023民法典规定遗嘱继承不公证可以过户吗

民法典规定遗嘱继承不公证也可过户,继承人合法取得财产所有权后,不需要继承公证也可办理过户登记。办理遗嘱继承公证需填写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公证员审核后受理。...查看全文

遗嘱房产过户的影响

房产过户涉及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需要依法登记。继承人在房屋继承时无需登记即可取得物权,但可能面临拆迁征收补偿款项的问题。长时间相处下,继承人之间可能产生矛盾,导致遗产分配不公并引发官司。非法定继承人的遗嘱继承存在有...查看全文

2023年民法典明确了不动产登记房屋的过户规定

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登记后可办理房屋过户,抵押房产也可过户,但需双方同意并与银行协商。过户程序包括协商达成书面协议、银行同意变更、办理产权变更登记等。无论房产是否抵押,过户需达成协议,不存在未知情况下房屋过户的情况。...查看全文

2023民法典规定房屋不办理不动产登记能过户吗

民法典规定,未办理不动产登记的房屋不能过户。房屋过户的流程包括了买卖双方了解房屋状况、签订买卖合同、申请审查、立契、缴纳税费、办理产权转移等步骤。最后,买方领取房屋所有权证、付款并结清物业费,完成二手房交易。...查看全文

2023民法典规定不动产抵押登记能直接过户吗

民法典规定不动产抵押登记后,抵押人可以转让该不动产,但需通知抵押权人并取得同意,清偿债务后解除抵押登记可过户;抵押财产包括建筑物、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生产设备等,可一并抵押。...查看全文

2023年民法典解码房产遗嘱继承公证过户问题

民法典规定遗嘱继承房屋公证后,可以办理过户登记。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办理过户需要提交一系列材料,包括不动产权属证书、买卖、继承或受遗赠等合同或证明文件。...查看全文

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登记过的房子能过户吗

法律分析:民法典规定不动产登记过的房子能过户。房子办理过户手续需要产权明确,经不动产登记具有物权、取得合法有效的房产证,过户行为应当符合当地的政策规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一十四条_...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