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龄津贴最初的提出在1985年,那时候尊师重教的风气非常浓厚,因为所有的人都明白,只有知识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绝后。
这个政策在当时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当时人们的工资普遍不高,物价也不高,一个鸡蛋才8分钱,一斤清油8毛钱,一个月有三元钱的补助,相当于可以买到37个鸡蛋,三斤多清油,这对于当时生活清贫的老百姓来说真的是诱惑很大。
教师的社会地位也随之得到提高,许多穷人家的孩子初中毕业就考入师范读书,准备毕业当老师,就是奔着这个高收入而去的。而且当时师范学校是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的,每个月还有20多元的生活补助,寒暑假期间还会发给学生做回家的路费,教师职业成了很多人的选择,这也是中师生大量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部分人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当中很多人一毕业就分配到各级各类基层学校里面,还有一些人进入了初高中教书,可以说在当时人才奇缺,教师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他们这一批人扎根农村学校,挺起了基层教育的脊梁。
而且由于当时教学工作任务繁重,生活条件艰苦,他们忙于实质性工作,有些在农村学校安了家,周内在学校教书,周日回家种地,忽略了自己学历的进一步提高,结果造成后来在晋升职称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被拉下来了,有些人直到退休还是中级职称,工资和养老金也低了很多。
而最让大家感到有些难以理解的是教龄津贴自从面世三十多年以来,再也没有增长过,无论物价如何攀升,社会如何进步,经济如何发展,这个教龄津贴一直原地踏步,制定政策的人似乎忘记了这一项津贴的真正含义,三十多年过去了,这项补贴当初有多么光荣,如今就有多么尴尬。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教龄满35年以上的,每月发放教龄津贴600元,教师们终于迎来了提高教龄津贴的好消息。
据网友说:目前,提高教师教龄津贴的事项已经进入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讨论,而且作出了明确的表态,最终决定提高教师教龄津贴。
消息真假我们无从得知,但有这样的提议或者建议也是一件好事,说明教龄津贴太低的事情已经得到有关方面的注意和重视了。
如果按教龄满35年计算,一个中师生如果18岁参加工作,那要拿到这个教龄津贴时已经53岁了,如果是本科毕业23岁参加工作,拿到时已经58岁了,如果是研究生毕业估计按退休前拿不上这个教龄津贴的,估计这样的安排也是为了照顾当年学历低,职称晋升不上导致工资待遇低的那一部分教师吧!
据说山东省已经率先走在前面,具体多少网上说法不一,但有一点说是比原先的标准提高了不少。
无论怎样,教龄津贴有总比没有好,提高了更好,暂时没有提高的我们也不必过于焦虑,毕竟我们比其他行业多出了这样一项收入,也算是一种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