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局中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关系不以劳动合同为要件,劳动合同只是证明双方存在关系的一种证据。没有合同的情况下,可以凭借其他证据如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等,向劳动局申请仲裁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自工作满一个月起至未满一年期间的双倍工资差额。
有用。劳动关系是事实关系,不以签订劳动合同为要件,劳动合同只是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一种证据,没有劳动合同的,可以搜集并提供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劳动者名字和公章或老板签字的的书面材料等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然后就去劳动局申请仲裁。根据劳动法规定,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自工作之日满一月起至未满一年期间的双倍工资差额。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延伸阅读
劳动局是否有权审核和确认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劳动局作为劳动法律监管机构,具有权力和职责审核和确认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根据劳动法及相关法规,劳动局负责监督劳动关系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劳动局可以对劳动合同进行审核,确保其符合法律规定并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一旦劳动合同被劳动局确认具有法律效力,就意味着双方当事人在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上具有法律保障。劳动局的审核和确认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公平至关重要,有助于防止合同纠纷的发生,并为劳动者提供合法权益的保障。因此,劳动局在劳动合同法律效力的审核和确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结语:劳动关系的确立不仅仅依赖于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只是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一种证据。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提供其他证明材料来证明双方的劳动关系,如工作牌、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等。然后可以向劳动局申请仲裁,根据劳动法规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自工作之日满一月起至未满一年期间的双倍工资差额。劳动局作为劳动法律监管机构,审核和确认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公平至关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二十三条 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无效】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局里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关系不以签订劳动合同为要件,可通过多种证据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然后向劳动局申请仲裁,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自工作满一个月起至未满一年期间的双倍工资差额。...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的劳动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假的劳动合同没有效力,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劳动合同存在欺诈、胁迫、恶意串通、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违反强制性规定等情形,合同将被视为无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以欺诈手段订立的...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中的违约金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上的违约金生效。我国法律规定,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劳动合同上的...查看全文

劳动局投诉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局投诉有效。任何个人和组织都能向劳动保障部门举报违反劳动法律的行为。劳动者有权投诉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权益。投诉者身份将保密,举报重要线索者将获奖励。...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在民法典中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民法典规定,劳动合同签订即生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未签订书面合同的,应在一个月内补办。自动离职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没有法定规定,但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内部管理制度解除合同。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查看全文

假劳动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假的劳动合同没有效力,我国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查看全文

劳动法规定的劳动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的法律约束力取决于其是否合法有效。劳动合同应满足行为人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的条件。劳动合同具有特定的主体和客体,劳动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具有诺成、有偿、双务合同特征,并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关系...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中的辞职条款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者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未履行完约定期限,仍可提前离职。劳动者可以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离职,用人单位无需批准但不需支付经济补偿。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劳动者也可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提前通知和批准,并可获得经济...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中的生死条款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中的“生死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早在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88)民他字第1号关于雇工合同应当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法规定问题的批复中规定:“工伤概不负责”是违反有关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应该认定为无效。且《劳动合同法》第...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中的虚假陈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法第26、27、28条规定了劳动合同的无效和部分无效情况,包括欺诈、胁迫、排除劳动者权利等。对于无效或部分无效的劳动合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予以确认。部分无效的劳动合同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当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但劳动者...查看全文

伪造的劳动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欺诈无效,法律规定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欺诈、串通、掩盖非法目的、损害公共利益和违反强制性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148条,受欺诈方有权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违背真实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的补签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只要是当事人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具有法律效力。对于补签合同只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就有法律效力,所以大家需要知道补签的合同是否真实,否则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补签了也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补签劳动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

单位自拟劳动合同有效,需包含基本条款:单位信息、劳动者信息、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其他。未成年签劳动合同有效,年满16周岁。禁止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需遵守相关规...查看全文

代签劳动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代签的劳动合同无效。他人代签的劳动合同对劳动者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兼职劳动合同违约金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兼职劳动合同违约金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兼职合同也属于劳动合同。 法律上代签劳动合同是否合法? 法律上代签劳动合同如果授权代理人代...查看全文

续签劳动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续订书具有法律效力,只要符合劳动法规定且双方自愿。劳动合同应包括法定条款和其他约定事项。补签劳动合同视为双方在建立劳动关系时已订立劳动合同,权利义务适用于未签订合同期间。...查看全文

空白劳动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空白劳动合同没有法律效力。空白劳动合同依法属于无效合同,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实际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也就不存在。但是只要劳动者能保留好证据证明空白劳动合同的存在,则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 空白劳动合同有什么法律效力 空白...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补签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补签的劳动合同,只要是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的情况的就是有效的。注意:1、签订合同时,劳动者首先要弄清单位的基本情况。2、劳动者要弄清自己的具体工作,并在合同中表明工作的内容和具体地点。3、劳动报酬要定清...查看全文

私人劳动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私人雇佣合同,如果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合理合法的,是在双方真实意愿下,签订的,那该合同就是有法律效力的。一、一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需要双方签字确认的,并且是一式两份,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执一份。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口头劳动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口头劳动合同有效。但是《劳动合同法》规定,全日制用工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口头劳动合同适用于非全日制用工。但是口头约定合同、产生纠纷时举证困难、劳动风险大,所以建议最好不要订立口头劳动合同。 没有劳动合同口头辞职有法律效力吗 有法律效...查看全文

签订劳动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应一式两份,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执一份。只签一份合同是无效且违法的。劳动者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用人单位提供一份合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