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业管理条例制定的目的?

律师回答

律师分析:

征信业是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行业。征信机构作为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企业,按一定规则合法采集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加工整理形成企业、个人的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有偿提供给经济活动中的贷款方、赊销方、招标方、出租方、保险方等有合法需求的信息使用者,为其了解交易对方的信用状况提供便利。征信服务既可为防范信用风险,保障交易安全创造条件,又可使具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得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获得较多的交易机会,而缺乏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或个人则相反,从而促进形成“诚信受益,失信惩戒”的社会环境。征信业在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我国征信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作用日益显现,征信市场初具规模。但与信用经济发展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征信经营活动缺乏统一遵循的制度规范和监管依据,难以获取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现象与不当采集和滥用公民、法人信息,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现象并存,影响征信业的健康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征信业发展,对征信法制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引导、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必要出台《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出台,解决了征信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问题。有利于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管理,规范征信机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的行为,保护信息主体权益;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法律依据】:

《征信业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了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引导、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本条例。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立法背景与目的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立法目的是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权益、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促进经济活动中信息使用者了解交易对方的信用状况,并有利于国际征信业务的交流与合作。...查看全文

征信管理条例的立法目的及背景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立法目的是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权益、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征信业务指对组织和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从事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查看全文

征信管理条例的立法背景和目的

《征信业管理条例》旨在规范中国境内的征信业务,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该条例适用于从事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的机构,包括对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以及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服务等。...查看全文

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的异议处理时间

1、异议处理时间是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理,并将结果书面答复异议人。 2、法律依据: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 第二十五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查看全文

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的异议处理时间

法律分析:   异议处理时间是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理,并将结果书面答复异议人。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   第二十五条   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查看全文

征信管理条例的立法背景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立法目的是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权益、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征信业务包括对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从事征信业务应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不得危害国家秘密...查看全文

征信业管理条例规章的异议处置时间

1、异议处置时间是自收到异议之日起20日内进行核查和处置,并将结果书面答复异议人。 2、法律依据: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 第二十五条,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查看全文

制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目的是?

律师分析: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的国家法规,目的是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由国务院于2003年11月24日发布,自2004年...查看全文

征信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日期

征信业管理条例自2013年3月15日起开始实施。《征信业管理条例》是为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引导、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的。 ...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立法目的?

法律解析: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于2007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明确政府和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责任,加强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并落实人民政府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领导责任。该条例共有五章...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立法目的?

律师解答: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于2007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明确政府和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责任,加强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并落实人民政府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领导责任。该条例共有五章...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立法目的?

法律解析: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于2007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明确政府和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责任,加强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并落实人民政府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领导责任。该条例共有五章...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立法目的

律师分析: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于2007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明确政府和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责任,加强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并落实人民政府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领导责任。该条例共有五章...查看全文

征信管理条例施行时间

征信管理条例施行时间是2013年3月15日。 《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征信业发展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 《征信业管理条例》是为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引导、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定的。 法律...查看全文

征信业管理条例自何时开始实施?

2013年1月2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31号 , 规定《征信业管理条例》已经2012年12月26日国务院第22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3年3月15日起施行。 沈阳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什么时候起...查看全文

征信业管理条例自什么起开始实施

法律分析:   一、2013年3月15日,《征信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征信业发展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  二、为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发展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国家设立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该库...查看全文

存款保险条例的制定目的是

法律分析: 存款保险条例的制定目的:依法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投保机构依照《存款保险条例》的规定投保存款保险。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存款保险条例》第一...查看全文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规定?

律师解答: 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政策包含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的制度以及应收帐款的监控制度。企业应该在五个方面强化客户的资信管理,分别是客户信息的收集及调查;客户资信档案的成立和管理;客户信用的分析管理;客户资信评级管理;客户群的...查看全文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制定目的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解释是,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制定本条例。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等有关活动及实施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查看全文

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条例制定背景?

律师分析: 中央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所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