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受微信诈骗应如何应对?

律师回答
摘要:被骗钱可报警,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受害人应积极配合提供信息,也可申请冻结对方账户。
被人骗钱了可以报警处理。骗人钱财属于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属于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受害人可以报警处理,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当事人应该积极配合,提供致害人的具体信息,帮助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也可以申请公安机关冻结对方账户等。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延伸阅读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免受微信诈骗的侵害?
保护个人信息免受微信诈骗的侵害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发送的链接或信息。其次,及时更新并使用强密码保护微信账号,避免使用常见的密码。此外,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避免成为诈骗者的目标。定期检查账单和交易记录,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银行报告。同时,安装可靠的杀毒软件和防护工具,确保手机和电脑系统的安全性。如果遭遇诈骗,应立即报警并联系微信客服。通过提高警觉性、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和采取相应防范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避免微信诈骗的侵害。
结语:被骗钱可报警,属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公安管辖。受害人应配合提供致害者信息,协助立案侦查。可申请冻结对方账户等。《刑法》规定,数额较大的诈骗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罚金;巨大或严重情节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金;特别巨大或特别严重情节者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罚金或没收财产。保护个人信息免受微信诈骗侵害至关重要。保持警惕,使用强密码,不泄露个人信息,定期检查账单,安装杀毒软件,如遇诈骗立即报警。通过提高警觉性、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保护个人信息,避免微信诈骗侵害。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二条 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实施前款行为,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二十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一百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五条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条 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提起公诉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不起诉;在一审判决前全部归还或者具有其他情节轻微情形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曾因信用卡诈骗受过两次以上处罚的除外。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遭受合同诈骗应如何应对

签合同被骗,需受害者收集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利用法律途径维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包括以虚构单位签合同、伪造票据作担保、先履行小额合同诱骗继续签合同、收款后逃匿等行为,可处以有期徒刑、罚金或没收财...查看全文

遭受转账诈骗应如何应对?

被骗后,用户需报警、联系银行申请撤回转账。ATM转账24小时内有希望追回,实时转账难以撤回。金额2000以上公安局会立案,详细情况和证据对警方有利。...查看全文

遭受合同诈骗应如何应对?

被骗签合同可向法院撤销,根据《民法典》规定,欺诈导致违背真实意思的民事行为,受骗方可申请撤销合同;若第三方欺诈行为被对方知晓或应知晓,同样可申请撤销合同。...查看全文

遭受微商诈骗应如何维权?

被微商骗钱可报警追回,根据刑法规定,违法所得应追缴或退赔,被害人合法财产应返还,违禁品和犯罪财物应没收。刑诉法规定,发现犯罪嫌疑应报案。网络诈骗超过2000元可立案,低于2000元则按盗窃处理,但建议提供证据报案。当受害人数和涉及...查看全文

遭受工资诈骗,如何应对?

拖欠工资、克扣工资的劳动者可通过12333电话投诉或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劳动者可辞职并要求经济补偿,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要求支付工资。如协调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查看全文

如何应对朋友遭受诈骗?

及时举报诈骗,保护自己和他人。拨打110或报案给公安机关,他们会立案调查。提高安全意识,积极举报违法犯罪线索,共同建设正义网络空间。举报渠道有现场、电话、互联网等,无需担心,举报是值得表扬的。...查看全文

遭受网络诈骗后,如何应对?

冷静确定损失,立即报警防二次受骗,尽快止损。根据《刑法》第266条,诈骗数额大者,可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罚金;数额巨大或其他严重情节者,可判处有期徒刑并罚金。...查看全文

遭受合同诈骗后如何应对

遭遇合同诈骗后,可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并报警。根据《民法典》148、149条规定,受欺诈方有权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因欺诈行为而违背真实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查看全文

遭受微信诈骗如何维权

微信被骗多少可以立案?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个人诈骗2千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3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如果是单位实施诈骗,5万至10万元以上应追究刑事责任。不同省份可根据经济和治安情况确定具体数额标准。因此,诈骗2000元至4...查看全文

遭受欺诈,如何应对?

被骗钱的处理办法:保留证据,立即报案;在网上被骗可投诉,争取挽回损失。诈骗罪构成要件包括侵犯财物所有权、使用欺诈手段骗取较大金额、主体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故意非法占有财物。刑事案件立案条件为有犯罪事实、嫌疑人需追究刑事...查看全文

遭受微商诈骗应如何追回损失?

被微商骗后,报警成功破案,赃款可追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犯罪所得应追缴或退赔,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财物应予没收。...查看全文

遭受不良视频诈骗,如何应对?

被录了不良视频诈骗应报警处理,诈骗由公安机关调查。报警后不会立即逮捕嫌疑人,需满足逮捕条件。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条件包括原告资格、明确被告、具体赔偿要求和事实根据。涉嫌诈骗罪从重处罚情形有发布虚假信息诈骗、以救灾名义诈骗、以赈灾募...查看全文

遭遇法人诈骗应如何应对?

根据《公司法》第十三条规定,如果被骗做了法定代表人,可以要求更换新的法定代表人,并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根据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如果公司登记事项发生变更却未按照法律规定办理相关登记,公司登记机关将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将面临一万...查看全文

遭股东诈骗,如何应对?

被骗做股东后,可通过主动联系市场监督管理局纠正登记错误、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其他股东更正错误或注销公司;若其他股东不配合,可向其提起侵权诉讼。...查看全文

遭受赌博欺诈,如何应对?

这段内容介绍了赌博罪的构成要件和量刑标准。赌博罪是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行为,违反社会主义社会风尚,对社会危害很大,应予严厉打击。其构成要件包括侵犯的客体、在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赌博罪的量刑标准包括有期徒刑、拘役或...查看全文

婚姻遭受骗局,如何应对?

本文讲述了如何对婚姻诈骗进行评估。如果婚姻无效、离婚或涉及刑事犯罪,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如果只是感情上的欺骗,需要离婚,双方可以协商离婚或起诉离婚。但如果对方是以同居为目的,只通过婚姻要求更多的财产,或者一方家庭意识淡薄,...查看全文

公司遭受职业诈骗举报,如何应对?

诈骗数额不大时,可向工商管理局消协投诉;数额较大时(3000元以上),应向公安机关报案。诈骗数额较大可判三年以下刑罚和罚金,数额巨大可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刑罚和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同时罚金或没收财产。各...查看全文

遭遇购物诈骗,如何应对?

当消费者购物被骗时,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或报警,并依据《刑法》进行法律追究。消费者在投诉时应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包括选择合适的管辖范围、申请损害鉴定、尽快申诉或起诉,以及向行政部门或法院寻求帮助。...查看全文

微信诈骗应对指南

微信被骗后的处理方法及网络诈骗立案所需证据。被骗者可报案并保存聊天记录等证据,根据刑法规定,构成诈骗罪的可处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网络诈骗立案需保存联系单据、记录被骗经过,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由民警记录报案笔录,进一步移交至案发地公...查看全文

微信朋友圈中遭受恶毒语言如何应对?

当遭受侮辱罪、诽谤罪时,当事人可以报警或向法院起诉,可能导致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侮辱、诽谤等行为可能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严重情节可构成刑事犯罪;受害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请求。...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