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同等责任问题

律师回答
摘要:工伤保险待遇对于工伤不分责任,交通事故赔偿需根据当地规定,九级工伤待遇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等,劳动能力鉴定由国务院制定标准。
只要是工伤,不管你是无责任,次要责任,同等责任,工伤保险待遇都是一样的。交通事故处理中,对于对方已经赔付的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项目,工伤保险待遇就不赔了。但是工伤三金你还是能够获得赔偿的。
交通事故导致的工伤可以获得双重赔偿,但是双重赔偿并不是两类赔偿相加,如何赔偿,法律没有统一规定,而要看当地的规定,很多地方是差额赔偿,就是说先按交通事故赔偿处理,赔偿金额低于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的,其差额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有的地方是伤者得到肇事方赔偿后,工伤赔偿要做一些扣除,如医疗等费用。
给你列出九级工伤待遇,看你当地是怎么赔偿吧:
1、医疗待遇:报销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由工伤保险基金按当地的标准支付,需要护理,单位没出人护理的,单位需按当地标准支付护理费。
2、停工留薪期待遇:治疗工伤需要确定停工留薪期,通常由治疗工伤的医疗机构出具意见,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一般不超过12个月。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
计算:本人工资X停工留薪期月数=
3、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本人工资为伤前12个月的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计算:本人工资X9=
4、如果解除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二十一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二条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延伸阅读
结语:无论您的责任程度如何,工伤保险待遇都是一样的。然而,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已经由对方赔付的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项目将不再获得工伤保险待遇的赔偿。但是,您仍然可以获得工伤三金的赔偿。关于交通事故导致的工伤,双重赔偿并不是简单相加,具体赔偿方式根据当地规定而定。给您列出了九级工伤待遇,具体赔偿方式请参考当地规定。请注意,劳动能力鉴定是确定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具体标准由相关部门制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一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后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其中,经劳动能力鉴定丧失劳动能力的,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当简捷、方便。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同等责任交强险赔偿问题

法律分析:发生事故双方负同等责任的,如果双方都是机动车双方用各自的交强险赔偿对方,交强险不够赔偿的,超出部分各自承担50%的责任;一方是行人或者非机动车的,机动车一方先用交强险赔偿对方,超出部分各自承担50%。...查看全文

同等责任交强险赔偿问题

法律解析: 发生事故双方负同等责任的,如果双方都是机动车双方用各自的交强险赔偿对方,交强险不够赔偿的,超出部分各自承担50%的责任;一方是行人或者非机动车的,机动车一方先用交强险赔偿对方,超出部分各自承担50%。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同等责任交强险赔偿问题?

律师分析: 发生事故双方负同等责任的,如果双方都是机动车双方用各自的交强险赔偿对方,交强险不够赔偿的,超出部分各自承担50%的责任;一方是行人或者非机动车的,机动车一方先用交强险赔偿对方,超出部分各自承担50%。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同等责任事故的赔偿问题

交通事故赔偿原则:1.双方都是机动车,各自的交强险赔偿对方,超出部分对方赔偿50%。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机动车方损失的40%由对方赔偿,60%自己承担。机动车先用交强险赔偿对方,超出部分按比例承担。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查看全文

同等责任撞死人赔偿问题

机动车相撞赔偿:双方机动车相撞,各自用交强险赔偿对方,超出部分对方赔偿50%,自己承担50%;一方是机动车一方是非机动车或行人,机动车损失方50%由对方赔偿,50%由自己承担,有保险就保险公司赔偿。...查看全文

探讨同等责任下的赔偿问题

机动车交通事故中,同等责任的具体赔偿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根据交警认定,双方负同等责任时,一般各自承担50%的赔偿责任。然而,首先应由机动车投保的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进行赔偿。...查看全文

探讨事故同等责任赔偿问题

同等责任下的交通事故赔偿:双方机动车可用各自的交强险赔偿对方,超出部分对方赔偿50%;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机动车损失50%由对方赔偿,50%自己承担。同等责任是互赔,但金额不同:机动车间先由保险公司赔付,超出部分各自承担50%...查看全文

有关同等责任方受伤骨折的赔偿问题

同等责任下的受伤骨折赔偿分为两种情况:双方均为机动车时,各承担50%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事故,机动车车主需支付治疗费,可通过保险解决。若赔偿发生纠纷,可向法院起诉,流程包括立案、准备证据、开庭、调解、宣判和执行。...查看全文

同等责任交通事故的赔偿问题

交通事故同等责任赔偿:根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和伤残等级鉴定,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律师费由败诉方承担。负同等责任赔偿:根据事故双方的过错和造成的后果,承担超过强制保险责任限额部分的60%责任,双方机动车各50%,机动车与非...查看全文

同等责任工伤怎么赔偿

没有社保的工伤如何赔偿,1、可以自己申请工伤鉴定,一年之内,但前提是必须有证据证明你与公司有劳动关系;2、如果公司没有提供社保,工伤赔偿金应由公司承担。具体补偿项目根据伤残程度而定,通常包括医疗费、康复费、停工期间工资及工资,护理...查看全文

同等责任工伤怎么赔偿?

律师分析: 没有社保的工伤如何赔偿,1、可以自己申请工伤鉴定,一年之内,但前提是必须有证据证明你与公司有劳动关系;2、如果公司没有提供社保,工伤赔偿金应由公司承担。具体补偿项目根据伤残程度而定,通常包括医疗费、康复费、停工期间工资...查看全文

工伤事故的赔偿责任问题

工伤保险覆盖工伤和职业病,实行无过错责任赔付。根据《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治疗费用、康复费用、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辅助器具费用、生活护理费、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医疗补助金、丧葬补助金、抚恤金和劳动能力鉴定费。...查看全文

工伤伤残等级的赔偿问题

工伤伤残等级不够赔偿方式:停工留薪期内工资不变,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七级至十级伤残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合同终止时支付医疗和就业补助金,标准由地方政府规定。...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中同等责任的赔偿问题

法律解析: 交通事故认定为同等责任如果双方都是机动车的,双方用各自的交强险赔偿对方,交强险不够赔偿的,超出部分双方各承担 50%;一方是机动车一方是非机动车或行人,机动车损失方50%由对方赔偿,另50%由自己承担。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中同等责任的赔偿问题?

律师分析: 交通事故认定为同等责任如果双方都是机动车的,双方用各自的交强险赔偿对方,交强险不够赔偿的,超出部分双方各承担 50%;一方是机动车一方是非机动车或行人,机动车损失方50%由对方赔偿,另50%由自己承担。 【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临时工工伤赔偿责任归属问题

临时工工伤:用人单位依法缴纳工伤保险,发生工伤事故由保险基金支付待遇,否则由用人单位先行支付。劳务派遣工工伤:劳务派遣单位负责,工伤认定主体是劳务派遣公司。工伤认定后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包括伤残待遇。用人单位支付治疗期工资福利、伤残...查看全文

企业工伤死亡赔偿责任问题

工伤死亡赔偿责任视工伤保险购买情况而定。如已购买,社保基金支付大部分费用;如未购买,单位全额承担。工伤保险赔偿包括丧葬补助、供养亲属抚恤和一次性工亡补助。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比例发放,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上年...查看全文

2023年:工伤赔偿责任归属问题

工伤有第三方责任人时,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赔偿费用并追偿;工伤待遇申请需经工伤认定和鉴定程序,可协商赔偿或劳动仲裁解决;不满意仲裁结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查看全文

2023年职工工伤赔偿责任归属问题

职工工伤单位应承担赔偿责任,包括工资福利和伤残津贴等。工伤赔偿纠纷可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调解、仲裁或民事诉讼解决,但提起民事诉讼前需先经过仲裁。...查看全文

工伤赔偿同等责任计算方法

没有社保的工伤如何赔偿:可以自行申请工伤鉴定,前提是有劳动关系证据;公司未提供社保时,应由公司承担工伤赔偿金,包括医疗费、康复费、停工期间工资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