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什么共同参与用人单位协商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争议发生时,劳动者可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也可请工会或第三方协助协商。若和解协议不履行,可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若不愿调解或调解不成,或和解协议不履行,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满意的,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和第五条的规定,劳动争议有明确的解决途径。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延伸阅读
劳动争议解决途径及合作选择
劳动争议解决途径及合作选择是指当劳动争议发生时,劳动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纠纷。一种常见的途径是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通过双方的沟通和谈判来达成共识。另外,劳动者还可以寻求工会的帮助,工会作为劳动者的代表,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调解和斡旋。此外,劳动者还可以选择与其他相关组织共同参与协商,例如劳动监察机构、仲裁委员会等。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取决于具体情况和个人意愿,目的是为了寻求公正和合理的解决办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结语:在劳动争议解决过程中,劳动者可以选择与用人单位协商并达成和解协议,也可以寻求工会或第三方的协助。如果和解协议不被履行,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若调解不成或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选择合适的解决途径和合作方式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实现公正和合理的解决办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二条 【劳动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劳动者拒绝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的,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
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侵占工会经费和财产拒不返还的,工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并赔偿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八条 【劳动争议处理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争议的重大问题。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哪些共同参与用人单位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各种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也可以请工会或第三方共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查看全文

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这里的第三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包括:确认劳动关系的争议;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争议;以及关于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的争议等。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查看全文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该如何与用人单位协商

法律分析: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即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可以通过调解委员会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应该怎么与用人单位协商

法律分析: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自行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和解,也可以请工会或者其他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和解。协商和解成功后,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和解协议。如果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另一方...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劳动者该应该与用人单位协商

1、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自行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和解,也可以请工会或者其他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和解。 2、这里“第三方”可以是本单位的人员,也可以是本单位以外的,双方都信任的人员。协商和解成功后,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和解协...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劳动者该如何与用人单位协商

1、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自行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和解,也可以请工会或者其他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和解。 2、这里“第三方”可以是本单位的人员,也可以是本单位以外的,双方都信任的人员。协商和解成功后,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和解协...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劳动者该如何与用人单位协商

一、劳动争议劳动者该如何与用人单位协商1、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自行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和解,也可以请工会或者其他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和解。2、这里“第三方”可以是本单位的人员,也可以是本单位以外的...查看全文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劳动争议的技巧

劳动争议解决方式:一是双方自行协商和解,可请第三方共同协商;二是申请调解、仲裁;三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四是向法院起诉,经民事调解或判决解决争议。...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

法律分析:《劳动法》就劳动争议的解决问题作了下列规定: 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第七十八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分析: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说,在劳动合同未到期的时候,劳动者采取与用人单位协商的方式,如果双方就离职事项协商一致,那么劳动者可以就协商好的事宜进行离职。...查看全文

什么帮助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开展争议协商

在实践中,我们劳动者难免基于各种原由而与用人单位发生,那么,面对该争议,我们劳动者自身应当如何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下面,小编马上为您具体介绍相关内容。一、劳动争议劳动者该如何与用人单位协商...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律师分析: 1、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2、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3、当事人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可以吗

法律分析: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解除后产生的问题,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协商情况处理。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 ...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可以吗

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可以吗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解除后产生的问题,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协商情况处理。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查看全文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怎么办?

律师分析: 用人单位与员工发生劳动纠纷有下列解决途径:1.协商。2.调解。发生纠纷可以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调解解决。3.仲裁。纠纷当事人可以向县(区)市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4.诉讼。对劳动争议仲...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时,可以采取什么办法

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怎么解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解决争议: 协商解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在协商中,双方应当主动沟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和要求,以达成共识。如果双方达...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订立口头劳动协议吗?

法律解析: 采用全日制用工形式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采用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可以订立口头劳动合同。因口头劳动合同的内容难以固定,发生纠纷时不易取证,故建议双方尽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法律...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订立口头劳动协议吗?

律师解答: 采用全日制用工形式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采用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可以订立口头劳动合同。因口头劳动合同的内容难以固定,发生纠纷时不易取证,故建议双方尽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法律...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有什么办法?

法律解析: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同时无法协商解决;则劳动者应先在用工单位所在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则可以到用工单位所在地(区)人民法院起诉...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有什么办法?

律师解答: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同时无法协商解决;则劳动者应先在用工单位所在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则可以到用工单位所在地(区)人民法院起诉...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