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的定义及构成要素

律师回答
摘要:紧急避险行为的主旨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个人权利,必须是客观正在发生的危险情况下,且没有其他可行的解决办法,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以避免不应有的危害。对于非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在紧急避险行为中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是:
1、保护的对象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还有本人或他人的各项权利;
2、紧急避险中的危险必须是客观上处于正在发生的状态;
3、属于没有其他途径办法了,不得已实施的行为。
4、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
除了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行为人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紧急避险:应对危机的关键措施
紧急避险是在危机情况下采取的关键措施,旨在有效应对危机并保护个人或组织的安全与利益。其构成要素包括事前预防、迅速反应和有效应对。事前预防是指通过制定紧急预案、培训人员和建立紧急通信机制等措施,提前预防和减少危机的发生。迅速反应是指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和损失。有效应对是指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包括紧急撤离、寻求帮助、与相关方沟通等,以确保危机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因此,紧急避险是一种综合性的行动,要求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应对,以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利益的最大化。
结语: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个人或他人的权利而采取的紧急行动。其构成要件包括保护对象的范围、危险状态的客观存在、无其他可行途径和行为的必要限度。在紧急避险中,行为人应尽量避免造成不应有的危害。除特定责任人外,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以及个人或他人的安全和权益,采取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承担刑事责任。紧急避险是一种综合性行动,要求事前预防、迅速反应和有效应对,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
【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紧急避险成立必须具备条件有哪些
1、起因条件。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是指必须有需要避免的危险存在;
2、时间条件。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是指危险必须正在发生;
3、对象条件。紧急避险的本质特征,就是为了保全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而将其面临的危险转嫁给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
4、主观条件。紧急避险的主观条件即行为人必须有正当的避险意图;
5、限制条件。紧急避险只能是出于迫不得已;
6、限度条件。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是指紧急避险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紧急避险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是: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利,应当处于危急状态下,不得已而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并且应当有正在发生的危险。...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定义及意义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包括:遭受现实危险、正在发生的危险、不损害合法权益无法避免的危险、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的对象是正在发生的紧急危险,而不是避险人假想的危险。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责任由引...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定义与要素是什么?

紧急避险的主旨是:行为人在面临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目的,进行必要且不超过限度的紧急避险行为。...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构成

法律解析: 紧急避险是采用损害一种合法权益的方法以保全另一种合法权益,因此,必须符合法定条件,才能排除其社会危害性,真正成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一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构成

紧急避险是采用损害一种合法权益的方法以保全另一种合法权益,因此,必须符合法定条件,才能排除其社会危害性,真正成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 (一)避险意图避险意图是紧急避险构成的主观条件,指行为人实行紧急避险的目的在于使国家、公共利益、...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

法律分析: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是:1、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2、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3、应当处于危急状态下,不得已而采取紧急避险行为;4、...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

律师分析: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是: 1、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2、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3、应当处于危急状态下,不得已而采取紧急避险行为; 4、应当有正在发生的危险。 【法...查看全文

简述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紧急避险有三个构成要件: (1)危险的紧迫性。所谓紧迫性,是指某合法权益正遭受来自人为原因或自然原因引起的危险。“危险”是指现实存在的某种有可能立即对公共利益或个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紧迫事实状态;这里强调“合法权益”,是说紧急避险...查看全文

简述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紧急避险的主旨是:紧急避险必须满足危险的紧迫性、避险措施的必要性和紧急行为的合理性三个要件。紧迫性指合法权益正在遭受现实危险,而非非法利益;必要性指采取避险措施是为了保全较大的合法权益;合理性指避险行为应适当并不超过必要限度,损害...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构成是什么

法律分析: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是: (1)意图是主观条件指实行紧急避险在于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2)对象是损害一种合法权益保全另种合法权益。 (3)起因是指存在对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危险。 (4)...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构成是什么

法律分析: 紧急避险的构成:(1)意图是主观条件指实行紧急避险在于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2)对象是损害一种合法权益保全另种合法权益。(3)起因是指存在对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危险。(4)客体是采取损害...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有什么构成要件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是:一、保护的对象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还有本人或他人的各项权利;二、紧急避险中的危险必须是客观上处于正在发生的状态;三、属于没有其他途径办法了,不得已实施的行为。“不得已...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构成要件是什么

紧急避险的条件包括:危险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对合法权益构成紧迫且直接的危险;行为人明确认识到危险并希望通过避险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行为人通过损害一种合法权益来保全另一种较大的合法权益;只有在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的情况下,才允许...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定义与概念

紧急避险是在紧急情况下为保护较大法益而损害另一法益的行为,刑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了其条件。与正当防卫不同,紧急避险损害第三者利益,法律对其成立要求更为严格。...查看全文

胁从犯与紧急避险的定义及区别

胁从犯与紧急避险的主要区别在于认定标准不同。胁从犯是指在保护自身利益时损害他人利益,如果损害大于保护,则构成胁从犯;而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或个人利益采取的紧急行动,造成损害但符合必要限度的,不负刑事责任。但如果紧急避险...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构成要件包括什么

法律分析: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其成立的要件有: 1、危险的现实性。必须遭受现实的危险; 2、危险的紧迫性。必须是正在...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有哪些?

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 1、合法权益面临现实危险; 2、危险正在发生; 3、出于不得已损害另一法益; 4、行为人主观具有避险意识; 5、没有超过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紧急避险的构成是什么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查看全文

构成紧急避险要具备哪些条件?

律师分析: 1、紧急避险的时间:危险正在发生或迫在眉睫,对合法权益形成了紧迫的、直接危险。 2、紧急避险的意图:行为人对正在发生或即将要发生的危险有明确的认识,并希望以避险的目的来保护较大合法权益。 3、紧急避险的对象:行为人损害...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定义与主体条件

紧急避险主体需符合以下条件:1)危险威胁合法利益;2)危险正在发生;3)目的是保护合法利益;4)避险对象是无辜第三方;5)不得已情况下实施;6)损害不能超过必要限度。我国法律尚未明确规定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成立的必要条件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及民事责任免除情形。紧急避险需满足:迫不得已、避险行为不超过必要限度、公共利益或合法权益受危险。民事责任免除情形包括:受害人故意、第三人过错、不可抗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紧急避险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需满足:存在威...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姜珊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65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