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的定义与主体条件

律师回答
摘要:紧急避险主体需符合以下条件:1)危险威胁合法利益;2)危险正在发生;3)目的是保护合法利益;4)避险对象是无辜第三方;5)不得已情况下实施;6)损害不能超过必要限度。我国法律尚未明确规定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
紧急避险主体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有危险发生且对合法利益有威胁;
2、危险正在发生;
3、目的是使合法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4、避险的对象是无辜的第三者;
5、避险行为只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的;
6、避险行为造成的损害不能超过必要限度。对于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我国法律尚未有明确规定。
延伸阅读
紧急避险的法律要求与适用范围
紧急避险的法律要求与适用范围涉及到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行动和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法律要求,紧急避险指的是在遭遇严重危险或灾害时,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而采取的紧急措施。主体条件包括遭遇紧急情况、存在危险威胁、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解决等。紧急避险的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恶劣天气等情况。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紧急避险可能涉及到行为的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在紧急情况下,遵守相关法律要求和适用范围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紧急避险的法律要求与适用范围涉及到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行动和相关法律规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紧急避险可能涉及到行为的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在紧急情况下,遵守相关法律要求和适用范围是至关重要的。紧急避险的主体条件包括遭遇紧急情况、存在危险威胁、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解决等。合法利益的保护和无辜第三者的权益也是紧急避险的关键考虑因素。在实施紧急避险行为时,必须确保损害不超过必要限度。尽管我国法律尚未明确规定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但我们应在紧急情况下谨慎行事,确保合法利益的保护和损害的最小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紧急避险的主体

法律分析: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行为。紧急避险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一条 为了使国家、公...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主体

法律分析:紧急避险的主体是本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正在遭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为避免危险发生的行为人;以及正面临国家、公共利益或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其他权利正在遭受危险,为避免危险发生的行为人。但是紧急避险的主体不适用于职务上...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主体条件是什么

紧急避险主体需要符合以下条件:1、有危险发生且对合法利益有威胁;2、危险正在发生;3、目的是使合法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4、避险的对象是无辜的第三者;5、避险行为只能是...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定义与概念

紧急避险是在紧急情况下为保护较大法益而损害另一法益的行为,刑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了其条件。与正当防卫不同,紧急避险损害第三者利益,法律对其成立要求更为严格。...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法律规定的定义与适用条件

紧急避险法律规定及适用条件: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和人身权益免受危险,损害较小权益以保护较大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条规定,紧急避险行为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包括危险源存在、危险正在发生、保全较大权益、...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条件

法律分析:成立条件为:(1)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危险的损害。(2)客观上具有正在发生的真实危险。(3)迫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4)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危害。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定义及意义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包括:遭受现实危险、正在发生的危险、不损害合法权益无法避免的危险、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的对象是正在发生的紧急危险,而不是避险人假想的危险。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责任由引...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是: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利,应当处于危急状态下,不得已而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并且应当有正在发生的危险。...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

法律分析: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是:1、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2、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3、应当处于危急状态下,不得已而采取紧急避险行为;4、...查看全文

简述紧急避险的条件?

律师分析: 紧急避险要满足的条件包括:1、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2、客观上具有正在发生的真实危险;3、迫不得已而采取的行为;4、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危害。 【法律...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

法律分析:   1、起因条件。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是指必须有需要避免的危险存在。   2、时间条件。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是指危险必须正在发生。   3、对象条件。紧急避险的本质特征,就是为了保全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而将其面临的...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

律师分析: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是: 1、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2、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3、应当处于危急状态下,不得已而采取紧急避险行为; 4、应当有正在发生的危险。 【法...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

法律分析: 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 (1)必须针对正在发生的紧急危险。如果人的行为构成紧急危险,必须是违法行为。 (2)所采取的行为应当是避免危险所必需的。 (3)所保全的必须是法律所保护的权利。 (4)不可超过必要的限度,就...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六个条件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包括:紧急避险的目的、存在需要避免的危险、危险正在发生、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行为造成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但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则需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必要条件

紧急避险行为在保护合法权益时,如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个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危险时,不负刑事责任。但若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则应减轻或免除处罚。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不适用本人危险规定。紧急避险...查看全文

胁从犯与紧急避险的定义与区别

胁从犯与紧急避险是参与犯罪的不同动机,前者是被胁迫参与犯罪,后者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采取的损害较小的行为。根据损害与保护利益的比较,确定是胁从犯还是紧急避险。...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定义与要素是什么?

紧急避险的主旨是:行为人在面临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出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目的,进行必要且不超过限度的紧急避险行为。...查看全文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定义与差异

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区别在于:危险来源、迫不得已要求、主体身份、保护利益及实施对象。紧急避险可由任何人对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进行,但必须损害第三者利益;正当防卫则是对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进行反击,无迫不得已要求,任何人均有权利进行。紧...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定义与区别

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而采取的行为,但存在明显区别。相同点包括目的、前提和责任。不同点包括危害来源、行为对象、行为限制和限度,以及主体限定。正当防卫适用于每个公民和警察执行职务,而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负有特定...查看全文

紧急避险的条件有哪些

法律分析: 紧急避险的适用条件:(1)必须针对正在发生的紧急危险。如果人的行为构成紧急危险,必须是违法行为。时间要是在危险正在发生的时候采取的措施,不能是在危险过后才采取措施的。(2)所采取的行为应当是避免危险所必需的,而不能说去...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张壮

北京市-北京市-东城区

认证律师合同纠纷、合同纠纷

已服务126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