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第172条的内容是什么?

律师回答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依据本条规定,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无权代理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

一、民法典第172条的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二条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依据本条规定,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无权代理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
二、法条释义
      1.制度目的
      表见代理的制度目的是为了保护善意相对人,使得相对人在行为人无权代理的情形下,仍有权请求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的后果,从而善意相对人不承担无权代理人破产或履行不能的风险,维护交易安全。权利外观责任的一种,采取属于积极的信赖保护方式,同属于此的还有善意取得。
      因此,表见代理是权利外观责任的一种,采取积极信赖保护方式,而非对相对人的信赖利益或消极利益予以赔偿的消极信赖保护方式,是因为存在代理权外观而导致相对人合理信赖有权代理的情形中,既存的代理权外观就必须被承认,并使得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的后果,即使法定代理人是无权代理,据此实现意思自治和交易安全这两种价值之间的合理权衡。实现同样制度目的的还包括表见代理。
      2.表见代理的构成
      依据本条规定,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无权代理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根据更为细致的分析,后者应包括代理权外观存在、相对人善意和被代理人具有可归责性。当然,在具体适用过程中,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所包含的三个具体构成要件,目标是在被代理人和相对人之间实现一种利益平衡,具有一种动态权衡的特征。
      一是无权代理
      表见代理以构成无权代理为前提,这首先要求是代理;其次要求行为人无代理权,如前文所述,包括行为人自始无代理权、享有代理权但超越代理权限以及在代理权终止后继续做出代理行为。
      二是代理权外观
      代理权外观,即行为人无权代理行为在客观上形成具有代理权的外观表象。包括诸多情形,例如:被代理人曾以书面、口头、或者行为方式,直接或间接向相对人通知行为人为其代理人,实际上并未向行为人授权;被代理人允许行为人挂靠本单位经营,以本单位名义从事民事活动;行为人持有被代理人有代理权证明意义的印鉴,包括业务介绍信、合同专用章、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等;行为人以被代理人单位以往的业务代理惯例活动的;被代理人对行为人有授权,但因授权不明,行为人超越权限的;被代理人对行为人的代理权所作的限制,相对人无法知道的;被代理人对行为人代理权事实上所作的限制,为相对人所不知;代理人未以与授权方式相同或更具效力的方式撤回代理权的,例如被代理人采取公告授权方式,但之后未以相同方式撤回;代理权终止后,行为人仍持有代理授权书,被代理人未收回有效授权书或宣布其无效的;代理人对相对人进行了外部授权行为,或者对代理人进行了内部授权后对相对人特别通知,但之后对代理人进行了撤回授权导致代理权消灭,而未通知相对人等等。
      民法典第172条对代理权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和定性,在涉及到代理权纠纷或者经济纠纷时适用。一般来说,代理权的产生和使用需要通过建立代理合同来确定,如果通过授权而使用第三方代理权就属于违法代理,需要通过司法途径来界定和追回经济损失。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民法总则第172条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解析: 《民法总则》第一百七十二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法律依据】: 《民法总则》 第一百七十二条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第172条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民法总则》第一百七十二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法律依据:《民法总则》 第一百七十二条 行为人没...查看全文

民法总则第172条的内容是什么?

律师分析: 《民法总则》第一百七十二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有效。 【法律依据】: 《民法总则》 第一百七十二条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第172条的内容是什么?

律师分析: 具体内容是: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88条的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3条的内容是什么?

_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民法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开篇对自然人和法人进行了详细规定和阐述。我国民...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88条的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第188条规定民事权利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法律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受损害或应当知道受损害之日起计算,超过20年的不予保护。特殊情况下可申请延长。诉讼时效起算时,保险人应在30天内核定赔偿或给...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217条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解析: 规定的是好意同乘的责任承担问题,发生造成无偿搭乘人损害的情况下,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应当减轻其赔偿责任,但是机动车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条 非...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217条的内容是什么?

律师分析: 规定的是好意同乘的责任承担问题,发生造成无偿搭乘人损害的情况下,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应当减轻其赔偿责任,但是机动车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条 非...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十条是什么内容

民法典第十条规定了处理民事纠纷的原则,依法处理,无法适用法律的情况下可适用习惯,但不能违背公序良俗。解决机制包括自力救济(自决与和解)、社会救济(调解与仲裁)以及公力救济(诉讼与行政裁决)。自力救济是指当事人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纠纷,...查看全文

民法典中第八条内容是什么?

第八条民法典:民事主体应遵守法律,不违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是指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包括社会利益与道德观念。公序良俗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广泛应用,具有灵活性,可处理各种新问题。当无禁止性法律规定时,法院可依据公序良俗原则认定行为无效。法...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44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第144条规定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而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在重大误解、欺诈、胁迫、不公平等情况下被撤销。然而,撤销权会在一定条件下消失,如超过规定的时间限制或明确放弃撤销权。...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44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公民应当按照现行法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履行法律义务,公民有义务学习相关法律。那么民法典第144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以下由为您一一解答,希望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88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第188条规定了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同时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下,按照其规定执行。诉讼时效的起算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该规定适用于民事权利保护的诉讼时效,但其他...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042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法律分析:民法典第1042条规定的内容是:_x000D_ 1、禁止包办、买卖婚姻等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以及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行为;_x000D_ 2、禁止家庭暴力;_x000D_ 3、禁止重婚、与他人同居。法...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47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重大误解是可撤销行为的一种。重大误解是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法定撤销事由,除了重大误解之外法定撤销事由还有:欺诈、显失公平等。...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1067条内容

法律解析: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是婚姻家庭编的内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987条内容

法律解析: 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八十七条 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666条内容

民法典第416条内容是什么 《民法典》第四百一十六条规定,【动产购买价款抵押担保的优先权】动产抵押担保的主债权是抵押物的价款,标的物交付后十日内办理抵押登记的,该抵押权人优先于抵押物买受人的其他担保物权人受偿,但是留置权人除外。 ...查看全文

民法典第987条内容

法律解析: 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八十七条 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