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并可能带来的问题

律师回答
摘要:企业并购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包括企业文化、管理、经营和规模经济等风险。企业并购后需要实现文化融合、适当的管理配备和方法、改善经营方式以及实现资源的有机结合。否则,企业并购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成功,存在巨大风险。《公司法》规定了公司合并的方式,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
企业并购的一大动因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并购后的企业必须要实现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协同,然而在企业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未必一定达到这一初衷,导致并购未必取得真正的成功,存在巨大的风险:
1、企业文化风险
企业文化是在空间相对独立、时间相对漫长的环境下形成的特定群体一切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并购双方能否达成企业文化的融合,形成共同的经营理念、团队精神、工作作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会带来风险。企业文化是否相近,能否融合,对并购成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特别是在跨国、跨地区的并购案中。
2、管理风险
并购之后管理人员、管理队伍能否的得到合适配备,能否找到并采用得当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能否具有一致性、协调性,管理水平能否因企业发展而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都存在不确定性,都会造成管理风险。
3、经营风险
为了实现经济上的互补性,达到规模经营,谋求经营协同效应,并购后的企业还必须改善经营方式,甚至生产结构,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严格控制产品质量,调整资源配置,否则就会出现经营风险。
4、规模经济风险
并购方在完成并购后,不能采取有效的办法使人力、物力、财力达到互补,不能使各项资源真正有机结合,不能实现规模经济和经验的共享补充,而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这种风险因素的存在必将导致并购的失败。
《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条公司的合并
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设合并。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
延伸阅读
结语:企业并购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包括企业文化、管理、经营和规模经济等风险。在并购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并解决文化融合、管理人员配备、经营方式改善以及资源整合等问题,以避免并购失败。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条,公司的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新设合并的方式,但无论哪种方式,合并后的公司需要解散合并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二章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 第十二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利。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或者参与制定国家出资企业的章程。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对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须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大事项,应当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三章 国家出资企业 第十八条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向出资人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信息。
国家出资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向出资人分配利润。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二章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 第十四条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履行出资人职责,保障出资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损失。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应当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除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外,不得干预企业经营活动。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企业并购重组可能带来的风险

企业并购重组需注意债务情况,合并应签订协议并公告,债权人有权要求清偿或提供担保。股权转让需经过半数以上股东同意,未答复视为同意,不同意股东可购买转让股权。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协商确定购买比例或按出资比例行使。...查看全文

合并企业所带来的改变

企业合并的效果有三个方面。首先,权利与义务的概括承受。企业合并是一种债权债务的概括转移方式,即新的承受人取代出让人的法律地位,成为法律关系的新当事人,出让人的权利和义务完全转移给新的承受人。其次,企业合并会引起公司的变更,即合并后...查看全文

企业合并中的法律问题

这段内容描述了公司合并的基本流程。首先,各方的董事会作出决议并提出方案。然后,经公司股东大会讨论通过,并作出决议。接着,合并各方订立合并合同,明确合并筹建组织人员和负责人,具体负责合并的筹组工作。之后,合并各方负责原公司债权债务的...查看全文

未过户可能带来的问题

买卖二手房未过户存在风险,卖方仍可行使房屋所有权,银行可行使优先受偿权,法院可查封、扣押、冻结。公证的合同和委托书并不能限制解除合同的法定权利。买方无法建立房产档案,无法自由处置房产。过户需要注意查询户籍状况、核实证件、明确违约责...查看全文

企业法人变更带来的劳动合同问题

企业法人变更不需要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变更名称、股东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法人需要提交相关文件,包括变更申请书、法人变更协议书等。变更流程包括作出决议、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相关文件。...查看全文

企业合并涉及的税收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查看全文

离婚协议可能带来的问题

离婚协议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1.一方未能履行离婚协议中规定的义务;2.离婚协议文件丢失或损坏;3.当事人中一方对当初达成的离婚协议内容表示后悔;4.双方未在法律程序上办理结婚登记,或者结婚登记被认定为无效,则该协议文件将不具有法律...查看全文

房屋转租可能带来的问题

承租人擅自转租违反了租赁合同的义务,构成根本违约,使转租合同无效。出租人有权解除原租赁合同。根据《民法典》规定,承租人需经出租人同意方可转租,否则出租人可解除合同。合法的转租需满足两个条件:经房屋所有权人同意,并且转租的租金不得高...查看全文

企业兼并的法律问题?

律师分析: 企业兼并的法律问题是: 1.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2.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查看全文

企业兼并的法律问题

企业兼并的法律问题是: 1.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2.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查看全文

企业并购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有哪些?

公司收购需注意的风险包括资本、资产、财务会计制度、税务和诉讼等方面,如注册资本、公司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财务会计制度、税务合规以及员工社会保险缴纳等。...查看全文

未签订劳动合同给企业带来的法律问题

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后果及赔偿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单位自用工起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若超过一个月仍未签订,则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者两倍工资。部分单位忽视该规定,认为口头协议已足够。然而...查看全文

企业兼并债务问题

企业兼并的分类和各自的概念及债权债务问题解决企业兼并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由一家企业以支付现金、股票或承担债务等多种方式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两家企业的资产重新组合,建立一个新企业,原各家...查看全文

企业合并后,债务承担问题

企业兼并是指企业通过支付现金、股票或承担债务等方式取得其他企业产权,使其丧失法人资格或重组资产建立新企业的行为。兼并类型包括吸收型、新设型和收购控股型。在公司合并中,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由合并后存续或新设公司承继。...查看全文

签订外包合同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

外包合同下的员工在被解雇、工作事故或违反合同时,企业不负责任,责任由人力资源承担。正签和签外包合同有待遇差异,但都应遵守劳动法,包括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劳务派遣单位应告知被派遣劳动者派遣协议内容,不得扣留工资,也不得向被派...查看全文

企业合并带来的利弊及影响分析

起诉程序简介:起诉应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原告就被告的原则,通常在被告住所地提起诉讼;若住所与居住地不同,由居住地法院管辖。起诉需提供原告身份证明、起诉状、相关证明材料并缴纳诉讼费。...查看全文

外资企业倒闭带来的员工补偿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外资企业破产时,应按照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补偿标准为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月工资高于本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按三倍数额支付,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员...查看全文

探讨协议离婚可能带来的问题

本文讲述了离婚协议书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民政局协议离婚所备案的离婚协议书不具有法律强制效力的事实。离婚协议书中措词不规范、考虑不周全等问题容易产生纠纷并留下隐患。同时,协议书中所约定的内容并不一定得到法律的支持,因此当一方反悔时,具...查看全文

忽视出庭可能带来的法律问题

开庭不到场的后果: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按撤诉处理;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可以缺席判决;必须到庭的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可以拘传。离婚案件有代理人的,除无法表达意思外,仍应出庭;特殊情况无法出庭,需提交书面意见。根据民事诉讼...查看全文

将住宅改商用可能带来的问题

住改商问题涉及产权和邻里纠纷,根据《民法典》规定,业主需遵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约,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一致同意才可将住宅改为商用房。若无房产证或宅基地证,需办理临时场地使用证明等繁琐程序,耗时约半年。...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