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发放的2023年工伤赔偿金,如何解决?

律师回答
摘要:工伤赔偿金不给怎么办?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试用期发生工伤如何索赔?需证明劳动关系存在,提起工伤认定时限为一年,可进行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如协商不成,及时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解决。
一、工伤赔偿金迟迟不给,怎么办
认定工伤后,工伤保险基金相关部门迟迟不支付赔偿金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工伤保险条例》
第五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不服的;
(二)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
(三)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
(四)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
(五)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二、试用期发生工伤如何索赔
试用期的员工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属于劳动关系。如果由于工作原因受伤,符合认定工伤条件可以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伤认定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是工伤认定的前提。
1、劳动者到用人单位务工时首先要看该单位是否有合法的用工主体。如该单位无用工主体,那么劳动者一旦在工作中发生伤害事故,是不能享受工伤待遇。只能通过法院诉讼按民事案件处理,而民事案件赔偿是要按过错来承担责任的。
2、劳动者到用人单位务工时,务必要和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
3、如果无劳动合同,劳动者可拿用人单位给发的工作证、上岗证、工资单、员工手册或工友证明等能够证明与该单位有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来加以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二)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起工伤认定的时间:劳动者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为从伤害发生之日起一年;用人单位为30天,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从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
(三)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是否构成工伤不服,可提起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四)如对工伤认定无异议,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劳动者要及时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申请。
延伸阅读
结语:工伤赔偿金迟迟不给,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55条规定,申请工伤认定不予受理或认定结论不服、费率异议、机构未履约或保险待遇异议等情况,都可采取法律途径解决。对于试用期发生工伤,需确保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并及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起工伤认定申请。如对认定结果不满,可进行行政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双方协商无果,劳动者可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解决争议。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根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费率缴纳工伤保险费。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延迟发放工资如何解决?

公司拖欠工资应该向单位索要,如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不服仲裁可向法院起诉。工资发放形式有银行间接发放和现金直接发放两种。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等形式。员工出差补贴不需要交个...查看全文

延迟发放工资赔偿金

一、工资迟发可以得到补偿吗 1、工资迟发,不一定可以得到补偿。若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若劳动者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的,由该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在逾期未支付才加付赔偿金...查看全文

延迟发放工伤赔偿协议,如何维权?

工伤赔偿未按时支付,可先协商,协商不成可起诉。根据我国法律,法院可追究刑事责任并强制执行财产偿还工伤赔偿。法院有权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但范围应符合被执行人的履行义务。执行决定需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相关单位必须配...查看全文

延迟发工资如何算赔偿

延迟发工资超过30天违反劳动法,应按应发工资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单位拖欠工资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并可责令支付工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查看全文

延迟发放工资,如何处理?

如何处理两个月不发工资的情况:先通过沟通协商解决,了解原因并选择合理方法处理;若协商失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搜集证据证明劳动关系存在;无故拖欠工资不包括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约定、企业规章制度规定、经济效益下浮和相应减发工资等...查看全文

工资发放延迟,如何应对?

违法拖欠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投诉,限期发放并加付赔偿金;若协调无效,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工资;仲裁裁决被拒执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查看全文

工资延迟发放的纠纷可仲裁解决

工资一个月不发就可以仲裁,违法跨月支付。当事人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责令支付拖欠工资;协调不成可申请劳动仲裁;仲裁结果不执行可起诉到法院强制执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于劳动关系、合同、辞退、福利、工资等争议。...查看全文

2023年工伤赔偿金仍未发放,怎么办?

工伤赔偿金未支付的解决办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试用期工伤索赔需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提起工伤认定的时间有限,可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协商不成可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查看全文

离职后年终奖金拖延发放,如何解决?

劳动者辞职后,用人单位拒绝发放年终奖或未及时支付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或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可要求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和双倍工资,最终解决问题,但需要专业指导。...查看全文

工资延迟发放?

律师分析: 1、无故拖欠工资,员工可以提出离职,并要求支付赔偿金,另也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投诉。 2、符合法律规定公司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形,这种情况公司并不违法,员工个人只能选择接受或者可以提出离职,但没有赔偿金。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2023年离职赔偿金何时发放

离职赔偿金的支付时间根据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支付劳动者工资。对于试用期被辞退的员工,除非符合特定情况,公司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根据员工工作年限...查看全文

延迟支付工资如何解决?

拖欠工资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应依据《劳动合同法》第85条和《劳动法》第91条规定,用人单位需支付劳动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能被责令支付赔偿金。农民工可通过协商、投诉、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解决问题,但不得采取暴力手段。依法维权是解决问题的...查看全文

工伤赔偿如何发放

工伤工资发放及工伤认定所需材料。工伤事故发生后,劳动者在停工留薪期间,用人单位按月支付原工资。工伤认定申请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合同或其他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外出务工人员还需提供身份证明及特殊情况下的...查看全文

延迟发工资多久违反劳动法,延迟发工资如何算赔偿

延迟发工资超过30天违反劳动法,用人单位应在30天内结算工资,拖欠工资违法。赔偿按应发工资的50%至100%计算。投诉可向劳动行政部门,他们有权监察工资支付情况,违法行为会被责令支付工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查看全文

如何解决2023年的工伤纠纷?

2023工伤纠纷如何解决 一、工伤纠纷如何解决 (1)申请行政复议。 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家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查看全文

2023延迟交房3个月如何赔偿

开发商延迟交房如何赔偿?根据商品房预售合同约定进行赔偿,无约定则按同地段租金标准确定。根据《民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违约金可根据违约情况增减,逾期付款按逾期贷款利息计算,逾期...查看全文

2023工伤赔偿金迟迟不给,怎么办

工伤赔偿金迟迟不给,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试用期发生工伤可认定为工伤,需证明劳动关系存在。劳动者可提起工伤认定,时间限制为一年。如对认定结果不服,可进行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对认定无异议,可协商解决或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查看全文

工资发放延迟,公司如何应对?

拖欠工资应如何处理?劳动关系确认后,可协商补发工资,如不成可向劳动局投诉或劳动仲裁委提出仲裁。若数额较大,可请律师提起诉讼。投诉可向劳动局或劳动仲裁委。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拖欠工资情况下,员工可向劳动监察大队...查看全文

工资延迟发放个税如何申报

法律分析: 个人所得税通常是按照发放日来计算的,与工资发放的时间无关,都需要统一在发放日按实际发放的数额来计算个人所得税基数。如果想要补税处理的话,个人所得税逾期申报请填写“个人所得税明细补、退税申报表”,到主管地税机关的办税服务...查看全文

延迟发放工资会补偿吗?

工资迟发是否可以得到补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若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可以要求经济补偿。拖欠工资的时间标准为:非全日制用工每15天支付一次,全日制用工每月支付一次。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工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