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被无故辞退,如何获得赔偿?

律师回答
摘要:无故辞退员工需赔偿。根据《劳动合同法》,公司辞退员工需满足法定事由,并支付通知费或工资。若不符合规定,视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按工龄计算。《劳动合同法》规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患职业病或工伤、在医疗期内、妇女孕期或哺乳期、工作满15年且距退休不足5年等。违法辞退员工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赔偿。赔偿计算需考虑实际工作年限。
一、无故辞退员工应该如何赔偿
公司要辞退员工,必须具备法律中规定的法定事由,在履行了提前30日的通知义务或者另外支付给员工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费后,方可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不具备上述法律规定的事由,公司辞退员工就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承担《劳动合同法》第87条规定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设区的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二、哪些情况不能辞退员工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二条【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要是向辞退员工也并非是不可能的,但此时要求满足《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的情形,不然的话单位辞退员工的行为就属于违法,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向员工作出一定的赔偿。而在计算赔偿的时候,往往就要结合员工在单位的实际工作年限计算了。
延伸阅读
结语:合法辞退员工应遵循劳动法规定的程序,并支付相应的赔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7条,若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赔偿金,金额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经济补偿标准按员工在公司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然而,某些情况下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如从事危害作业未进行健康检查、患职业病或工伤、在医疗期内、孕期、产期、哺乳期、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退休不足5年等。违法辞退员工将承担法律责任,并需向员工支付相应赔偿。因此,在计算赔偿时,应综合考虑员工实际工作年限。
法律依据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的决议:第四章 劳动管理 第二十条 特区企业雇用的职工,由该企业按其经营的要求进行管理,必要时可以解雇,其手续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办理。
特区企业职工可按照劳动合同规定,向企业提请辞职。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员工被辞退后如何获得赔偿?

本公司根据员工在公司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每满一年支付1个月工资,满6个月不满1年按一年计算,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同时,若企业违规辞退员工,将按法律规定赔偿劳动者两倍的赔偿金。...查看全文

员工被无故辞退,是否可以获得赔偿?

企业依照员工辞退的原因不同,也会给予不同的补偿。无故辞退员工需支付双倍的经济性补偿,合同到期、单位经济性裁员或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等情形需支付每工作一年一个月经济补偿金,如未提前1个月通知还应多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而员工严重...查看全文

被辞退的员工如何获得赔偿金

员工被辞退如何赔偿 1、自辞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1种情形”,就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就不需要支付。2、被辞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查看全文

员工被辞退如何获得补偿?

老板辞退职工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具体金额取决于工作年限。赔偿金通常是经济补偿金的两倍。少数情况下,公司解聘员工无需支付赔偿。按法律规定,每满一年工作,单位支付一个月工资标准作为赔偿;工作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查看全文

试用期内员工被无理辞退,如何获得赔偿?

试用期无辜被辞退需补偿,满一年补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补半个月工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7、48、87条。试用期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确定,最长不超过6个月。劳动者离职拖欠工资可协商、申请支付令、举报或劳动仲...查看全文

员工辞退后如何获得赔偿?

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辞退员工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为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若员工月工资超过本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按三倍数额支付,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具体赔偿金额以实际为准。...查看全文

被辞退的员工如何获得赔偿金2n

一、员工被辞退如何得到双倍补偿金 符合条件,便可以向当地劳动局去投诉或仲裁。 《劳动合同法》第48、87条,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劳动者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劳动者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按照每做满一年支付2...查看全文

公司被辞退的员工如何获得赔偿?

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按工龄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如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查看全文

员工三年内被辞退,如何获得赔偿?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对于因严重违规被辞退的员工无需赔偿,对于合同到期不续签而被辞退的员工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补偿标准为员工工作年限的月工资,工作三年需支付3个月工资,违法辞退需支付6个月工资,若未提前告知还需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经...查看全文

兼职员工被辞退后如何获得赔偿?

个人犯错被辞退时,特别是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给公司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违反国家法律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员工无补偿金。然而,公司仍应依法支付职工工资。...查看全文

员工被公司辞退后如何获得赔偿?

公司辞退员工未补偿怎么办?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员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不同情况,用人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如果公司无理由解除劳动关系且未支付补偿金,员工可以要求支付赔偿金。如果公...查看全文

员工被公司辞退,如何获得赔偿金?

辞退员工不赔偿金可申请劳动仲裁,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申请须在一年内提出。违法辞退的补偿金按工作年限支付,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月工资高于平均工资三倍的,按三倍标准支付,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员工在申请劳动仲裁前应确认公司是否...查看全文

员工因无合同被辞退,如何获得补偿?

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若未支付,需加付额外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可要求赔偿金,单位合法解除则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如赔偿事宜无法达成一致,可在被辞退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查看全文

被公司无故辞退员工应该获得多少赔偿?

试用期无故辞退员工需要赔偿双倍的赔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查看全文

公司辞退员工如何获得赔偿?

被公司辞退的员工可获得经济赔偿,赔偿标准根据工作年限确定,但不得超过12个月工资。单位不可随意辞退劳动者,必须有法定事由,并提前通知劳动者。辞退员工时的不合法行为包括无透明度、私人恩怨、克扣工资、随意指责以及严重违章违纪。...查看全文

十二年终老员工因故被辞退,如何获得赔偿?

被辞退的老员工应该根据劳动法规定获得相应的补偿,如果是违法辞退则应补偿20个月的工资,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则补偿12个月工资。如果公司拒绝补偿,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被单位无故辞退后,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和仲裁等方式维权。老员...查看全文

被公司无端辞退,如何获得赔偿?

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满一年,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高于本地区平均工资三倍的,按三倍标准支付经济补偿,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单位无正当理由单方辞退,需支付双倍赔偿金。...查看全文

员工因签合同被辞退,如何获得赔偿?

《经济补偿支付标准与期限规定》主旨:根据劳动者在单位工作年限,经济补偿按月工资标准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六个月以下给予半个月工资。若劳动者月工资超过当地平均工资三倍,经济补偿金最长支付十二年。...查看全文

未签合同员工被辞退如何获得赔偿?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被辞退有补偿吗?有。用人单位需支付劳动者双倍工资,计算补偿时可考虑11个月工资、未缴纳保险的损失以及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可申请劳动仲裁或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需保留相关证据。员工不签劳动合同需支付双倍工资,用人...查看全文

三期员工因被辞退而如何获得赔偿?

辞退三期员工应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补偿金。超过6个月不满一年的按一年支付,不满半年的按半个月支付。最长支付不超过12个月工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