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的赔偿办法》规定,因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所以,作为企业,在解雇员工时,一定要格外谨慎,千万不要疏忽大意,不然不但要支付员工工资,还要额外支付经济补偿,自认为自己做的挺好的,但实则却触犯了法律,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风险提示: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经理任职期间,因违法导致公司被罚款,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
需要承担责任,根据法律法规的相关的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法主要包括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者其他非法收入,挪用、侵占公司的财产,擅自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擅自披露公司秘密等等任何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风险提示: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忠实义务是指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必须以公司的利益为最高目标和全部期望,不得在履行职责时谋取私利或为第三人谋取不当利益。判断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是否违背对公司的忠实义务,其基本原则是评价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是否符合公司的根本利益。
企业设定试用期间的工作目标,试用期辞退员工,该如何规避风险?
试用期辞退员工引发争议,企业的风险主要是工作目标考核没有量化,或没有真正做到客观评价,也没有员工签字认可的相关记录,出现纠纷时,企业没有凭据证明员工不符合岗位要求,所以会败诉。企业应当完善试用期考核流程,使考核标准科学合理,能够量化比较。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风险提示: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以下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七)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八)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疫情期间员工被隔离无法到岗,如何安排工作?
关于安排工作,应配合社区的隔离措施,企业应积极与员工沟通工作安排。比如可以安排员工在家办公,提供必要的办公工具,无法安排在家办公,可安排休年假,调休或调剂年度内的休息日,但同时应尽量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稳岗补贴。风险提示: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办法执行。
撤销决定生效之日前,被撤销的金融机构恶意转移财产怎么处理?
撤销决定生效之日前,被撤销的金融机构恶意转移或者变相转移财产的行为无效;由此转移和变相转移的财产由清算组负责追回,并入清算财产。造成损失的,向相关责任人进行追偿。风险提(2)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3)执行阶段期间恶意转移财产主要表现为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造成人民法院无法执行。
员工未工作到年底,公司是否可以拒绝发放年终奖?
用人单位拒绝发放年终奖或减少年终奖数额的,应就行为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举证,如未能证明年终奖发放标准的,应承担不利后果。因用人单位违法解除而导致劳动者未能提供正常劳动的,待劳动关系恢复后,用人单位不得据此拒绝发放年终奖。风险提示:年终奖数额的确定问题是此类纠纷的难点,从司法裁判规则中我们总结出年终奖数额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确定:首先,要看劳动双方是否对年终奖有书面约定,包括劳动合同、员工手册、规章制度等书面约定。其次,看劳动者是否符合年终奖的发放条件。再次,通过年终奖的计算方式来确定年终奖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