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位瞒报工伤事故的惩罚措施

律师回答
摘要:单位瞒报工伤事故将承担赔偿责任,瞒报生产安全事故还可能面临罚款和刑事责任。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将受到处罚,并需支付滞纳金和罚款。合伙人不属于工伤保险的范围,只有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如有更多问题,请在线提问以便得到更准确的解答。
一、单位瞒报工伤事故怎么处罚
用人单位瞒报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赔偿的责任。如果是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工伤而瞒报的,会处罚款,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第六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拒不协助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核实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合伙人能否申请工伤
不能。合伙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不会算作工伤。《工伤保险条例》第62条规定,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但针对的是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因此,认定为工伤的要件是必须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报酬而形成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如还有不清楚的或新情况,建议你直接本站,在线提问以便于了解沟通案件情况,智能匹配平台空闲律师为你作出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解答,尽量说明大致情况以免因信息不全、沟通不畅,解答有误。祝维权成功。
延伸阅读
结语:单位瞒报工伤事故将面临严厉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瞒报工伤事故将被追究工伤赔偿责任,并可能面临罚款甚至刑事责任。同时,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将被责令限期参保并补缴应缴费用,逾期不缴纳将面临高额罚款。需要注意的是,合伙人不属于劳动关系,因此无法申请工伤保险。如有进一步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详细解答。祝您维权成功。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本条例施行前已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尚未完成工伤认定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6修正):第三章 煤炭生产与煤矿安全 第三十七条 煤矿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鼓励企业为井下作业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七条 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必须有工会参加。工会应当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工会提出的意见,应当及时研究,给予答复。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工伤事故瞒报的处罚措施

瞒报工伤事故会受到处罚,用人单位需承担赔偿责任,瞒报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和《安全生产法》,对未参加工伤保险及瞒报事故的单位处以罚款,主要负责人则可能受到降级、撤职、罚款甚至刑事追责的...查看全文

对虚报安全事故的惩罚措施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谎报安全事故并因此延误事故抢救的行为,若情节不严重,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会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然而,如果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选择不报告或者故意提供虚假信息,从而导致事故抢救被耽误,情节严重的话,...查看全文

单位瞒报工伤事故的处罚规定

单位瞒报工伤事故将受到处罚,包括罚款和刑事追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单位应及时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费用,否则将面临罚款。工伤职工或其家属需在工伤发生后15天内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保险待遇申请。若无法提出申...查看全文

单位瞒报工伤事故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一、单位瞒报工伤事故怎么处罚用人单位瞒报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赔偿的责任。如果是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工伤而瞒报的,会处罚款,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查看全文

单位瞒报工伤事故怎么处罚

单位瞒报工伤事故将面临处罚,包括承担工伤赔偿责任、罚款和可能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将被责令限期参加并补缴费用,否则将面临罚款。工伤发生后,企业应及时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工伤职工...查看全文

单位对被拘留员工的惩戒措施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了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试用期不合格、严重违规、严重失职、与其他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使合同无效、被追究刑事责任等。然而,被行政拘留并非过失性解除的法定理由。只有在法院判决有罪后,用人单位才能以被追究刑事...查看全文

对虚报工资的税务惩罚措施

虚报工资是一种逃税行为,对此行为的处罚如下:如果尚未构成犯罪,税务机关将追缴未缴或少缴的税款和滞纳金,并处以不缴或少缴税款的50%至500%的罚款。如果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查看全文

瞒报死亡安全事故的处罚措施

瞒报一人死亡安全事故的处罚根据情节确定,逃匿者可处15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时,可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消防责任事故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侵犯国家消防监督制度和公共安全)、客观要件(违反消防管理法规并拒绝执行改正措施)、主体要件...查看全文

瞒报工伤事故的处罚

单位瞒报工伤事故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一年内依法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请工伤认定,如果被认定为工伤的,之后还可依法去申请工伤赔偿。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轻微伤的惩罚措施

轻微伤是指外界因素对人体造成的局部组织和器官结构的轻微损害或功能障碍。根据《治安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者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罚款;情节较轻者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轻微伤的定义及相关处罚规定。 ...查看全文

员工工伤事故应对措施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工伤的认定条件,包括工作时间内受事故伤害、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中受事故伤害以及履行工作职责时受意外伤害。工伤索赔的赔偿项目包括一般伤害和伤残,涵盖医疗费、伙食补助费、生活护理费、工资、交通食宿费等。生活护理费根据自...查看全文

对无证驾驶者逃逸事故的惩罚措施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无证驾驶出车祸逃逸的处罚根据驾驶人的情况而定。如果驾驶人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将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并可同时判处15日以下的拘留...查看全文

发生工伤事故的应对措施

工亡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工伤保险管理机构报告并申请工伤认定。劳动监察、安全管理和公安监察将介入调查并确定责任。待工伤认定后,进行后续事务处理。...查看全文

针对假牌的惩罚措施

假牌子应该如何处罚?不挂车牌怎么处罚?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伪造、变造、使用伪造的车牌、证件等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予以收缴、扣留机动车,并处罚款、拘留。对未悬挂车牌的机动车,应扣留并处罚款,驾驶人记12分。轻微违法行为...查看全文

虚报工资的惩罚措施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了对虚报工资和偷税行为的处罚措施。虚报工资将导致追缴税款和罚款,偷税行为则要求纳税人缴纳少缴的税款并缴纳滞纳金,同时可能面临50%到500%的罚款,严重情节还可能构成犯罪并追究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国家对拖欠工资的惩罚措施

国家劳动法拖欠工资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不得拖欠工资,否则将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罚。被拖欠工资的劳动者可以投诉到劳动部门或申请劳动仲裁,必要时可以通过法院起诉。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劳动者还有权...查看全文

收餐位费举报的惩罚措施是什么

中国餐饮行业发展特点及消费者维权途径。餐饮行业竞争由价格、质量转向品牌、文化品位;由单店、单一业态转向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由本地向外地发展,东部向中西部延伸;中外企业竞争加剧。消费者可通过投诉消费者协会、工商管理部门,起诉法院...查看全文

工伤事故中用人单位的赔偿措施及程序

工伤认定程序及十级工伤用人单位的赔偿: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交相关材料,根据伤残等级获得医疗费、一次性补偿金等,如无劳动关系证明可先申请劳动仲裁确认后再申请工伤认定,但需在有效期内申请。...查看全文

单位隐瞒工伤事故怎么办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轻微交通事故顶包的惩罚措施

轻微交通事故中,被顶包的人可能构成交通肇事逃逸,会被罚款200元至2000元以下,并可能被拘留15日以下;而顶包的人则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可能会被警告或罚款200元以下;如果情节严重,则可能会被拘留5日至10日,并处以500元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