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瞒报工伤事故怎么处罚

律师回答
摘要:单位瞒报工伤事故将面临处罚,包括承担工伤赔偿责任、罚款和可能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将被责令限期参加并补缴费用,否则将面临罚款。工伤发生后,企业应及时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工伤职工或其家属应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工伤保险待遇,如遇特殊情况可延长申请时间。企业拒不协助调查的将受到罚款。工伤保险待遇申请需经企业签字,如企业不签字,职工可直接报送。
一、单位瞒报工伤事故怎么处罚
用人单位瞒报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赔偿的责任。如果是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工伤而瞒报的,会处罚款,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
第六十二条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第六十三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拒不协助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核实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怎样申报工伤事故
(1)企业应从工伤发生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报告。
(2)工伤职工或其亲属应从工伤发生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保险待遇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申请时间可延长到30日。
(3)工伤职工本人或其家属没有可能提出工伤保险待遇申请的,可由本企业工会组织代表职工提出申请。
(4)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申请须经企业签字后报送;如果企业不签字,工伤职工或其家属可以直接报送。
延伸阅读
结语:单位瞒报工伤事故将承担工伤赔偿责任,若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将面临罚款,逾期不缴纳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工伤发生后,企业应在15日内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工伤职工或其家属应在同期内申请工伤保险待遇。若无法提出申请,可由企业工会代为申请。工伤保险待遇申请需经企业签字,如企业拒签,工伤职工或其家属可直接报送。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单位瞒报工伤事故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一、单位瞒报工伤事故怎么处罚用人单位瞒报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赔偿的责任。如果是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工伤而瞒报的,会处罚款,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查看全文

单位瞒报工伤事故的处罚规定

单位瞒报工伤事故将受到处罚,包括罚款和刑事追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单位应及时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费用,否则将面临罚款。工伤职工或其家属需在工伤发生后15天内向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保险待遇申请。若无法提出申...查看全文

对单位瞒报工伤事故的惩罚措施

单位瞒报工伤事故将承担赔偿责任,瞒报生产安全事故还可能面临罚款和刑事责任。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将受到处罚,并需支付滞纳金和罚款。合伙人不属于工伤保险的范围,只有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如有更多问题,请在线提...查看全文

瞒报工伤事故的处罚

单位瞒报工伤事故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一年内依法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请工伤认定,如果被认定为工伤的,之后还可依法去申请工伤赔偿。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单位隐瞒工伤事故怎么办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未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瞒报工伤事故怎么处理

瞒报工伤事故怎么处理 瞒报工伤职工应当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查看全文

瞒报工伤事故怎么处理

瞒报工伤需向社保部门申请认定,用人单位应及时提出工伤申请,逾期需经批准可延长。若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提出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可在一年内直接向社保部门提出申请。省级社保部门处理属地原则下的工伤认定,市级社保部门处理非省级认定事...查看全文

工伤事故后隐瞒不报处罚

一、瞒报工伤事故会受到的处罚 用人单位瞒报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赔偿的责任。如果是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工伤而瞒报的,会处罚款,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 第六十二条用人单位依...查看全文

工伤事故瞒报的处罚措施

瞒报工伤事故会受到处罚,用人单位需承担赔偿责任,瞒报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和《安全生产法》,对未参加工伤保险及瞒报事故的单位处以罚款,主要负责人则可能受到降级、撤职、罚款甚至刑事追责的...查看全文

瞒报工伤事故会受到的处罚

一、瞒报工伤事故会受到的处罚      用人单位瞒报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赔偿的责任。如果是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工伤而瞒...查看全文

瞒报工伤事故会受到的处罚?

用人单位瞒报工伤事故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因生产安全事故瞒报会罚款并构成犯罪;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事故中逃匿或擅离职守,会被降级、撤职并罚款,逃匿者会被拘留,构成犯罪者会追究刑事责任。对于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的,也会依法处罚。...查看全文

瞒报工伤事故会受到的处罚

用人单位瞒报工伤事故将承担工伤赔偿责任,瞒报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将受罚款和追究刑事责任。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不得逃离职守,违者将受罚款和降职处分,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的将受处罚。...查看全文

企业瞒报事故怎么处罚

企业瞒报事故的处罚是,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的处以罚款,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构成的罪名是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对事故单位处以罚款等。    ...查看全文

单位隐瞒工伤事故有什么办法?

律师解答: 单位隐瞒工伤事故的,职工个人或亲属也可以申请工伤认定。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查看全文

单位隐瞒工伤事故有什么办法?

法律解析: 单位隐瞒工伤事故的,职工个人或亲属也可以申请工伤认定。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查看全文

单位怎样处理员工工伤事故

单位应及时按照规定申报和办理员工工伤事故认定,包括职工事故伤害、职业病等情况。工伤认定申请应在事故发生或职业病确诊后30日内提出,劳动保障部门应在15日内作出认定决定,并通知相关方。工伤事故发生后,单位应在24小时内告知经办机构。...查看全文

单位工伤事故报告范本

法律分析: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范本: xx市XX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查看全文

单位工伤事故报告范本

法律分析: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范本: xx市XX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查看全文

谎报瞒报事故的处罚是什么

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迟报将受到严惩,包括降级、撤职处分和高额罚款;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负责人员也将依法受到处分,构成犯罪者将追究刑事责任。《刑法》规定,严重情况下,不报或谎报事故情况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查看全文

事故发生单位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应处置款为?

法律解析: 对谎报、瞒报安全事故的单位追究刑事责任的,构成的罪名是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法律明确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