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工伤责任归属: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各担何责?

律师回答
摘要:工伤责任由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共同承担,应提高劳动条件。工伤事故应立即抢救伤员、保护现场、报告相关部门。工伤待遇争议可通过仲裁、行政复议或法院申请解决。
一、发生工伤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谁承担责任
依据相关法律条文的理解,用工单位,也就是实际工作的,发工资的单位,并没有和本人建立劳动关系,但是,劳动者是在用工单位提供的场所工作,受到用工单位的安排和指示,那么,用工单位就应当负有责任去提高安全的劳动条件。如果劳动者发生工伤,实际上用工单位就应该和用人单位一起,做为共同被告,两个单位承担连带责任。连带责任的意思就是,无论哪一方,都有责任支付全部赔偿,一方全额支付后,自己可以向另一方追偿。
二、发生工伤事故的应急原则是什么
发生工伤事故时,我们应该立即抢救伤员,保护事故现场,迅速报告有关部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三、怎样处理工伤争议
处理工伤争议,职工因工伤待遇给付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的,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支付令;因为认定工伤产生争议的,职工可向社会保险机构的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相关法律条文的解释,发生工伤时,用工单位应承担责任,即使没有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工单位提供场所、安排和指导工作,应提高安全劳动条件。因此,用工单位和用人单位应共同承担连带责任,支付全部赔偿,可追偿对方。发生工伤事故时,应立即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处理工伤争议时,职工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申请强制支付令。如认定工伤产生争议,可向社会保险机构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二条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四十二条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发生工伤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谁承担责任

依据相关法律条文的理解,用工单位,也就是实际工作的,发工资的单位,并没有和本人建立劳动关系,但是,劳动者是在用工单位提供的场所工作,受到用工单位的安排和指示,那么,用工单位就应当负有责任去提高安全的劳动条件。如果劳动者发生工伤,实...查看全文

用工单位和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律师分析: 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是否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要看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是否违反《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如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工伤致残职工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标准根据伤残等级确定。退休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工伤致残职工需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如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职工受到伤害时,工作单位有责任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法规缴纳工伤保险费且发生工伤事故,那么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如何依法承担工伤责任?

本文讲述了工伤事故中用人单位应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以及工伤职工无需承担个人责任。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职工在从事职业活动或与职业责任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事故伤害,即使自己有过错,也应被认定为工伤,并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相关费...查看全文

探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应受到劳动行政部门的处罚,逾期不支付工资将按照拖欠数额50-100%向劳动者支付赔偿。试用期辞职后,可以先与公司协商,若无法达成协议可寻求调解、劳动仲裁或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最终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追讨工资。...查看全文

派遣工工伤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吗

职工在工作期间被砸伤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如果确认为工伤的话,由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缴了社保的话,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但如果不属于工伤的话,需要自己承担责任或者是侵权人承担责任。...查看全文

用工责任与用人单位责任是否对应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中的用工主体责任并不等同于形成劳动关系。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特殊用人单位的责任是一种连带赔偿责任,基于招用劳动者的雇主责任。这种责任不同于普通用人单位的责任,也不意味着形成劳动关系。这一观点...查看全文

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一、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劳动合同法》第92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的,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这种规定从表面上看有利于保护劳动者,但由...查看全文

社保局与用人单位在工伤赔偿方面的责任归属

工伤认定后,工伤职工可申请伤残等级鉴定和劳动仲裁。有工伤保险的,除社保支付医疗费等外,用人单位需支付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等费用;无工伤保险则由用人单位全额赔偿,具体金额根据月工资和休息时间确定。...查看全文

探讨非法用工单位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非法用工单位应在受伤亡职工死亡或劳动能力鉴定后确定一次性赔偿数额。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职工本人工资的...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责任

律师分析:工作人员因职务行为造成他人损害,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这种侵权责任在侵权责任法上称为用人单位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是否应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工伤赔偿支付给个人,工伤赔偿有时间限制,工伤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康复治疗费等。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应在指定医疗机构就医,费用符合规定则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职工住院治疗的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等也可从基...查看全文

劳务派遣与用工单位责任

劳务派遣职工工伤责任主体是派遣单位,应按法规为其申请工伤认定和支付待遇。若用人单位未提出认定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可在一年内直接向社保部门申请工伤认定。...查看全文

保安工伤用工单位有责任吗

分情况判断,如果保安员是在保安服务中造成他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安从业单位...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在职工工伤时需承担哪些责任?

在职工遭受工伤后,如果职工或其近亲属认为该事故是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那么用人单位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具体来说,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查看全文

因工受伤用人单位如何负责

一、员工受伤用人单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1、员工受伤属于工伤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以下工伤赔偿项目: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用人单位未依法缴...查看全文

探讨与用人单位的关系

临时工与用人单位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将面临法律风险。即使没有正式合同,事实劳动关系仍然存在。工伤认定中也承认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遵守劳动法规定,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避免法律风险和工伤赔偿责任。...查看全文

工伤责任单位需承担赔偿责任

工伤赔偿不可追偿,只能由受害人及其近亲属向侵权人行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受害人因工作原因受伤或患职业病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康复费等。同时,侵权人需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丧葬费等。...查看全文

探讨用人单位未履行劳动合同责任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先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企业改正。若调解未能解决问题,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于仲裁裁决不服的情况,劳动者可以寻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企业应当承担赔偿...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