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暂予监外执行是否属于刑罚范畴的思考

律师回答
摘要:监外执行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适用于有特殊原因不宜收监的罪犯。但对于死刑罪犯,不得进行监外执行,需经司法机关审批。在监外执行期间,刑期仍在计算,一旦原因消失或刑期届满,罪犯将被释放。
算。
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开和拘役的罪犯。由于其具有不宜收监执行的特殊原因,按照法律规定,将其交付一定机关,在监外来执行刑罚的一种执行办法.
但对于被判处死刑或者死刑缓明2年执行尚未减刑的罪犯,一律不准监外执行。如在执行过程中才发现上述情况,应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主管的司法机关审查批准。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应当计算在刑期以内。当监外执行的原因消失(如病愈、哺乳期藏)后,如果刑期未满,仍应收监执行如刑期届满,则应及时释放。
延伸阅读
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律适用与实践问题分析
暂予监外执行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在法律适用与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首先,是否应将暂予监外执行视为刑罚范畴,引发了广泛的思考与争议。其次,相关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和不明确性导致了执行过程中的困惑和争议。此外,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条件、程序和监管机制也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同时,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与评估机制也亟待加强,以确保执行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因此,为了更好地适用和实践暂予监外执行,我们需要对相关法律进行深入研究和修订,并建立健全的执行机制和监督体系,以维护刑罚的公正与权威。
结语:暂予监外执行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在法律适用与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其是否应视为刑罚范畴,引发了广泛思考与争议。相关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和不明确性导致执行过程中的困惑和争议。同时,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程序和监管机制也需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加强执行过程的监督与评估机制,确保执行的公正与有效。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修订相关法律,建立健全的执行机制和监督体系,以维护刑罚的公正与权威。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九章 执行刑罚 第二节 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 第三百一十条 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作出收监执行决定:
(一)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有关暂予监外执行监督管理规定的;
(三)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罪犯刑期未满的。
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决定收监执行的,由暂予监外执行地看守所将罪犯收监执行。
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通过贿赂等非法手段被暂予监外执行的,或者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脱逃的,罪犯被收监执行后,所在看守所应当提出不计入执行刑期的建议,经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查同意后,报请所在地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审核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八条 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收监:
(一)发现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有关暂予监外执行监督管理规定的;
(三)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罪犯刑期未满的。
对于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应当予以收监的,由人民法院作出决定,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
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通过贿赂等非法手段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在监外执行的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脱逃的,脱逃的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
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死亡的,执行机关应当及时通知监狱或者看守所。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暂予监外执行是否属于刑罚?

监外执行期间的罪犯应计算在刑期内,但死刑和死刑缓期2年执行罪犯不得监外执行。如执行过程中发现此类情况,需报请司法机关审批。监外执行原因消失后,若刑期未满,需收监执行;刑期届满则应释放。...查看全文

缓刑是否属于监外执行范畴?

缓刑是一种刑罚制度,通过规定考验期,对不致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暂不执行原判刑罚;与监外执行相比,缓刑适用范围小、条件更为严格,具有考验期,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撤销缓刑执行刑罚,否则原判刑罚不再执行。...查看全文

拘役是否属于监外执行范畴?

拘役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之一,相对较轻,由公安机关实行就近关押改造。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最高不超过1年。管制和拘役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拘役需要参加劳动,而管制不需要关押。此外,拘役刑不适用假释制度。我国...查看全文

暂予监外执行是否属于管制?

暂予监外执行不属于管制。管制是刑罚主刑中的一种,是兴发的种类。暂与监外执行是刑罚的执行。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问: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有哪些?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 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查看全文

不予处罚是否属于行政处罚范畴

《行政处罚法》规定了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如轻微违法行为且未造成危害后果、未满14周岁的人、精神病人在无法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等。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受胁迫、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或其他情形下...查看全文

关于暂予监外执行刑期计算的规定

暂予监外执行刑期的计算规则及适用条件。根据《暂予监外执行规定》,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一般情况下可以抵用刑期,但特殊情况下不可抵用。特殊情况包括被判死刑或死刑缓期2年执行且未减刑的罪犯。监外执行适用于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怀孕或哺乳...查看全文

关于暂予监外执行折抵刑期的规定

监外执行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对于具有特殊原因不适合被监禁的罪犯,可以在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执行刑罚。但死刑或死缓未减刑的罪犯仍需被监禁。在监外执行期间,罪犯的刑期会被计算在内。...查看全文

关于暂予监外执行的疑问解答

暂予监外执行程序及条件:监区人民警察研究、监狱审查、评审委员会评审、监狱长审议、公示、省监狱管理局审批。病情诊断、妊娠检查由指定医院进行,生活不能自理鉴别由监狱组织医疗专业人员参与的鉴别小组进行。条件包括:严重疾病需保外就医、怀孕...查看全文

关于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定依据

罪犯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主要包括: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生活不能自理但不致危害社会、怀孕或哺乳婴儿的妇女。对于被判无期徒刑且符合生活不能自理条件的罪犯,也可以暂予监外执行。...查看全文

关于暂予监外执行程序的规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被判处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犯罪分子,若患有严重疾病需保外就医、怀有身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的妇女,或者因生活不能自理而需要监外执行的罪犯,可以适用监外执行。但是,若罪犯严重违反相关规定,或满足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情形消...查看全文

保外就医是否属于刑罚范畴?

保外就医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经司法机关批准让罪犯因患有严重疾病取保监外医治的执行方法。如果罪犯病已痊愈刑期未满,应收监继续执行剩余刑期;如果刑期已满,则按期释放。...查看全文

关于暂予监外执行期间是否计入刑期的探讨

在中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应计入刑期,但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通过贿赂等非法手段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监外执行期间不计入刑期;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脱逃的,脱逃期间不计入刑期;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死亡时,执行...查看全文

关于暂予监外执行收监程序的问答

暂予监外执行是指对符合条件的服刑人员进行病残鉴定后,由监狱批准并通知相关机关,由取保人带回社区进行矫正,执行机关需对其进行严格管理监督,暂予监外执行期满或情况消失后需及时收监。监外执行不能折抵刑期,只有被羁押才能折抵刑期。...查看全文

关于暂予监外执行的种类有什么

法律分析:暂予监外执行有两种,一种是在交付执行前,由人民法院决定的,另一种是在交付执行后,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查看全文

罚金是否属于刑法范畴?

罚金是刑事处罚的一种形式,属于附加刑之一。根据犯罪情节,法院会判处相应数额的罚金。罚金的缴纳方式包括限期一次缴纳和限期分期缴纳,以及强制缴纳和随时追缴。在特殊情况下,如遭遇灾祸或财产丧失,罚金数额可减少或免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是否属于刑事处罚范畴?

定罪免除是对犯罪情节轻微的犯罪分子免予刑事处罚的处理方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情节轻微的犯罪,可以予以训诫、责令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由主管部门行政处罚。刑事诉讼中,情节显著轻微、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特赦免罪或其他法律规定免...查看全文

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是哪个?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是哪个?

暂予监外执行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适用于有严重疾病、怀孕或哺乳婴儿、生活不能自理但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监外执行期间,罪犯需每周报到社区矫正机构接受矫正治疗。...查看全文

缓刑是否属于监外执行

缓刑是一种刑罚制度,不致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在规定的考验期内,如果不违反规定,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监外执行适用于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以严重疾病、怀孕或生活不能自理为条件,而缓刑则是以不再危害社会为条件,具有考验期,再犯新罪或违反规...查看全文

罚款是否属于行政处罚范畴?

罚金是一种刑罚方法,指人民法院判处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与行政罚款、赔偿损失等处罚措施相比,罚金在处罚性质、适用对象、适用程序、适用主体、适用依据等方面有严格的区别。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查看全文

酒驾罪是否属于刑罚范畴?

本文讨论了醉驾罪和取保候审的相关问题。醉驾罪属于被判处刑罚的犯罪行为,因此不适用于保释。而申请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患有严重疾病或生活不能自...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