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资多发放未收回的解决途径

律师回答
摘要:离职后工资多发不退还,金额较小时用人单位通常不追究,金额较大时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劳动者支付不得当利。劳动纠纷可申请劳动仲裁维护权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于劳动关系确认、合同履行、解除、离职、工时、保险、报酬等争议。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从知道或应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离职后工资多发不退还,如果金额较小,通常用人单位不会予以追究,如果金额较大,用人单位可以到当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劳动者支付不得当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存在劳动纠纷,可以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维护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延伸阅读
解决工资多发放未收回的法律纠纷
在面对工资多发放未收回的法律纠纷时,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依法采取适当的措施。首先,应当与雇主进行积极沟通,明确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如果雇主不愿意合作,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雇佣一名专业律师,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其次,可以考虑提起劳动仲裁或法院诉讼,要求返还多发放的工资。在诉讼过程中,应准备充分的证据,如工资单、银行流水等,以证明工资多发放的事实。最后,如果通过诉讼无法解决纠纷,可以考虑申请强制执行,强制雇主返还多发放的工资。总之,通过合法手段解决工资多发放未收回的法律纠纷,维护自身权益,是每位受害者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
结语:合理维权,依法解决。工资多发放未收回的纠纷,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与雇主积极沟通解决问题,如无合作,可寻求法律援助或专业律师支持。考虑劳动仲裁或法院诉讼,要求返还多发放的工资。充分准备证据,证明事实。如诉讼无果,可申请强制执行。维护合法权益,追求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三十条 【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一条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报酬不明确的解决】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未按期发放工资的解决途径

本文讲述了单位拖欠工资的解决方法和劳动者可以采取的法律措施。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或直接申请仲裁,并在仲裁或诉讼时要求加发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有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形,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支付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和赔偿...查看全文

关于解决未发工资问题的仲裁途径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工资引发争议,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限制;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提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的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查看全文

离职后工资未发放的解决途径

厂里自离不发工资可先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根据情形主张工资。可向劳动局投诉或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未签劳动合同可要求双倍工资。自离属违法解除合同,需赔偿损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按《工资支付规定》用人单位应解除合同时结清工资,...查看全文

假期工作未按期发放工资的解决途径

假期工未按期发放工资,劳动者可通过投诉、劳动仲裁等途径解决。投诉劳动部门,请求调解和解决;若无果,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拖欠工资和双倍工资。提供相关证据,如工资单、劳动合同等,维护合法权益。同时了解法律法规,保...查看全文

工资未按时发放,员工寻求解决途径

劳动者拖欠工资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根据《劳动法》第91条,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要求支付赔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用人单位还需支付赔偿金。...查看全文

离职后公司拖欠工资未发放的解决途径

如何应对辞职后公司拖欠工资的问题?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申请仲裁或起诉等方式解决。如果老板一直找借口拖欠工资,员工可以报警求助,但劳动纠纷一般不易得到处理。建议采取先协商、投诉劳动部门、仲裁、最后诉讼等步骤解决问题。对于较大金额...查看全文

关注!农民工工资收不到的解决途径

工资是对员工劳动所支付的报酬,可以以不同形式计算。农民工如遇工资问题,可通过谈判、求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甚至曝光媒体来解决。根据劳动法规定,停工期间可发放基本生活费,复工后按正常工资计算。但计件工资或承包劳务的情况可能不发费用...查看全文

发工资难:10种解决途径

劳动者拖欠工资可通过报警、电话投诉、申请支付令、劳动仲裁等途径解决,但效果有限。最有效的是申请劳动仲裁并通过法院强制执行索赔,同时可要求单位支付赔偿金。...查看全文

工资发放的最新规定:仲裁裁决后的解决途径

劳动仲裁判胜诉后,拿到工资的方法是先查询公司是否上诉,然后凭证明文件到法院立案庭申请强制执行。劳动争议仲裁受理范围包括劳动关系确认、劳动合同纠纷、辞退争议、工资纠纷等。劳动法的健全使得签订劳动合同成为常态,违约情况下可通过劳动仲裁...查看全文

未按时支付工资的解决途径

劳动纠纷处理方式包括举报劳动行政部门、申请仲裁或起诉法院。仲裁费用由公司负担,如对结果不满可起诉法院。根据规定,劳动者可要求全额工资报酬以及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查看全文

关于推迟发工资的举报途径

劳动纠纷解决途径包括:举报劳动行政部门、申请仲裁、不满仲裁结果可起诉法院。根据国家规定,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劳动者可要求全额支付工资报酬,并加发相当于工资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查看全文

ktv员工未领到工资的解决途径

劳动者维权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向当地劳动局投诉,简单但执法力度可能有限;二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可要求支付工资、经济补偿等,最终解决,但程序繁琐需专业指导。...查看全文

工资发现金争议的解决途径

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时,可以要求劳动者签字或通过银行转账记录作为支付凭证。在劳动争议中,工资支付的举证责任在用人单位,必须保存支付凭证。劳动者只需提供工资数额,用人单位需提供签字或转账记录来反驳。工资应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以实物...查看全文

工资多发放不收回问题的解决方法

离职工资多发不退还,金额较小时用人单位不追究,金额较大时可提起民事诉讼追讨;劳动纠纷可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维护合法权益。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的范围,包括劳动关系确认、劳动合同履行、解除、工资、...查看全文

欠发工资有哪些途径解决

法律分析:欠发工资有下列解决途径: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及时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或者投诉;申请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查看全文

股东未出资的解决途径

股东出资义务包括根据协议、法律和章程向公司交付财产或履行其他义务。违反出资义务的行为有完全不履行、未完全履行和不适当履行三种形式。违反出资义务将导致补足出资、承担违约责任、限制权利、解除资格、清偿债务,以及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等法律...查看全文

工资纠纷的解决途径

劳动争议案件的前置程序是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诉。超过15日未起诉,仲裁书具有法律效力,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的,将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查看全文

解决拖欠工资的途径

拖欠工资补偿金标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工资,逾期不支付按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计算,加付赔偿金。公司拖欠工资法律责任:接受劳动行政部门处罚,加付赔偿金;接受人社部门处罚,公示“黑名单”;接受住建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查看全文

工资拖欠:未签合同的解决途径

公司拖欠工资未签合同怎么办?劳动者可先申请确认劳动关系,然后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劳动仲裁追讨工资。依据《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解决拖欠工资问题。事实劳动关系的判断依据包括主体资格、劳动规章制度...查看全文

拖欠民工工资的解决途径

拖欠农民工工资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工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拖欠工资、拒不支付加班工资或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可被责令支付工资和赔偿金。处理方法包括电话投诉、申请支付令、劳动仲裁等。没有工资表的情况下,可先协商支付,若不成可投...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