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其后果与影响

律师回答
摘要:这段内容介绍了在离职公司不发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维权。首先,可以通过协商和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的方式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仲裁或者直接向劳动仲裁委提出劳动仲裁;如果拖欠工资数额较大,则可以直接请律师打官司,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同时,还介绍了在解除劳动合同的流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通知工会、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以及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等。
1. 合作解决问题。
2. 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通常是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大队)。如果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员工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同时按照拖欠工资的25%支付经济补偿金。
3、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一、离职公司不发工资怎么办
离职公司不发工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1、当事人可以先和公司负责人进行协商发放工资的具体事宜;
2、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
3、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4、提出诉讼,通过诉讼程序解决拖欠工资问题。
一、劳动者在拖欠工资的维权中注意事项具体如下:
1、要确认和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的事实,如工资单,考勤记录,工作过程中的文件记录;
2、确认劳动关系后,对于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可与老板协商,要求单位补发工资;
3、如果协商不成,带好相关资料到劳动局投诉,或者直接到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提出劳动仲裁;
4、如果拖欠工资数额比较大的话,可以直接请律师打官司,通过诉讼的方法来要回被拖欠的工资。
二、解除劳动合同的流程如下:
1、制作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且送达给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应当载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事实、理由及依据;
2、应当事先将解除劳动合同理由通知工会;
3、在解除或者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4、用人单位依照法律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劳动者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2年备查。
总之,如果劳动者离职,公司不发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举报、申请劳动仲裁等方式进行处理。如果拖欠工资数额比较大的话,可以直接请律师打官司,通过诉讼的方法来要回被拖欠的工资。
二、工作试用期不发工资怎么办
1.协商解决。
2.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通常是单位所在区的劳动监察大队)。公司不按时支付员工工资的,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立即要求公司支付员工拖欠的工资以及按照拖欠工资的支付25%的经济补偿金。
3.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延伸阅读
正常离职了公司拖工资怎么办
1、协商解决。
2、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通常是单位所在区的劳动监察大队)。公司不按时支付员工工资的,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立即要求公司支付员工拖欠的工资以及按照拖欠工资的支付25%的经济补偿金。
3、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
结语:在面对合作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学会通过协商、举报、申请劳动仲裁或直接申请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在离职公司不发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先与公司负责人进行协商发放工资的具体事宜,若协商不成,则可以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或直接申请仲裁。同时,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事先将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理由通知工会,并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最后,用人单位依照法律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劳动者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探讨其影响与意义

目前,社保尚未实现转移,除了养老保险之外的其他保险种类在缴纳后只能重新开始,因为这些保险种类都不能断缴。如果医保不转移,对养老保险的影响相对较小,只要养老保险在退休前累计缴纳15年,就可以在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但是,如果医保中断,...查看全文

探讨其影响与未来

公司分立是指通过签署协议,将一个公司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公司。分立形式包括派生分立、新设分立和合并分立。派生分立是原公司划出部分业务成立新公司,而原公司仍存在;新设分立是原公司解散并设立新的公司;合并分立是将一部分或全部资产...查看全文

探讨其作用与影响

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可受警告、200元以下罚款,交警可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出具决定书,证据确实充分时即生效,逾期不履行可强制执行,不缴纳罚款每日加处罚款的3%。...查看全文

探讨其积极与消极影响

前科记录对个人就业和家人有重大影响,包括就业限制和出国留学要求。前科报告制度在法律中具有信息披露效应,但引起了争议。前科还会限制个人从事特定职业,并对其其他权利和资格施加限制。此外,前科记录还会对亲属产生株连效应,引发社会关注和评...查看全文

探讨其影响与解决方法

未成年人杀人的刑事责任判定根据具体年龄确定。14周岁以下不判刑,14-16周岁从轻处罚,16-18周岁按相关法律处理。故意杀人罪,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负刑事责任,可能被判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者可减轻处罚。未满12...查看全文

公司法人变更的影响:探讨其风险与影响

公司法人变更后果严重与否需视情况而定,可能导致合并或分立,变更登记需向原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法人变更所需材料包括申请书、委托书、身份证明等。法人变更后授权书仍然有效,变更不影响合同履行义务。...查看全文

探讨其对员工的影响

工伤定级后,企业需承担高额费用,包括伤残补助金和就业补助金。若员工非工伤辞职,单位同样要承担这些费用。确认工伤后,医药费由工伤保险支付,对公司无影响。...查看全文

探讨其有效性及影响

宅基地转让协议的有效性取决于交易双方的身份背景和地方规定,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转让协议原则上有效,而非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交易双方则协议原则上无效。...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规定及其影响

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财产应返还或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各自承担责任;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利益的财产归国家所有或返还集体、第三方。...查看全文

深入探讨后果及影响因素

根据法律规定,夫妻感情破裂时,任何一方都有权提出离婚。法院以感情破裂为标准处理离婚案件。提出离婚一方可能要做出让步,且可能饱受心理煎熬,会带来不利影响。...查看全文

探讨两者的影响及影响结果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被判刑罚宣告缓刑或拘役期满释放后,根据相关规定,其工作安排和工资待遇将重新确定,职务和工资等级会降低。公务员一旦被追究刑事责任,将被开除公职并失去党籍。事业单位一般参照公务员执行。...查看全文

探讨其刑事责任及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条规定,对于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迷信破坏法律的行为进行处罚,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将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情节较轻者将被判处有期徒刑、拘...查看全文

探讨其影响及解决方法

公务员起诉离婚需准备身份证明、结婚证、子女身份证、起诉状及感情破裂和财产证据。诉讼离婚是夫妻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向法院起诉,经审理后解除婚姻关系的制度。...查看全文

探讨其对诈骗罪的影响

虚假诉讼一般不构成诈骗罪,根据法律规定,如果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将面临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以及罚金的处罚。只有情节严重的虚假诉讼才会构成诈骗罪,此时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查看全文

探讨其影响及预防措施

判缓刑对子女影响大,留有案底,终身受限。无前科消除制度,犯罪记录会伴随一生。查询犯罪记录可在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机关。行政处罚记录保存在公安机关。...查看全文

探讨合同效力及其影响

本文讲述了合同的法律效力以及根据效力特征将其分为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和效力待定合同三类。有效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希望签订的合同,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无效合同则是指缺乏有效要件的合同,在法律上不具有法律效力;效力待定合同则是指缺乏生效...查看全文

夫妻因争吵报警,探讨报警后的后果与影响

夫妻吵架报警后,公安机关可调解处理,对双方进行批评教育。通常无需报警,可协商解决。严重矛盾可找亲友调解。家暴等不可调和矛盾必须报警。民间纠纷引发的轻微治安违法可公安调解,达成协议不处罚。报警流程需携带线索前往公安机关,审查后立案或...查看全文

探讨二者的关系及其影响

财产犯罪中的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确定犯罪数额,不能简单适用一套处理规则。当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触犯的罪名相同时,可能存在单个犯罪数额未达到入罪标准或两个数额均达到入罪标准的情况。当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触犯的罪名不同时,还...查看全文

探讨相关规定与影响

工地死亡赔偿金2021年最新标准:应最大限度补偿工伤死亡,赔偿住所地标准高于法院所在地、多人死亡按最高标准、被扶养人按城镇或农村标准、一审前提请法官按最新数据计算。...查看全文

探讨影响与应对策略

“双减”政策限制了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内容和运营,禁止超纲和抢跑,不得在节假日组织培训,严禁上市融资。校内方面则着重提升教学质量,提供课后托管服务,并严查在职教师的有偿补课行为。...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项薏芯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合同违约责任、合同违约责任

已服务83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