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侵犯女职工权益,女职工应如何处理?

律师回答
摘要:女职工权益受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举报、申诉,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不服仲裁裁决可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女职工孕期享有特殊待遇,包括不从事过重劳动、禁忌劳动和夜班劳动,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这些劳动保护政策适用于各类企业及劳动者。
一、用人单位违法侵害女职工权益,女职工可怎么处理
1、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女职工可以依法投诉、举报、申诉,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四条
二、女职工孕期的待遇有哪些
女职工孕期保护是保证女职工身体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女职工“四期”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对女职工孕期特殊劳动保护作了明确规定:
《劳动法》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女职工在怀孕期,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指出:女职工在怀孕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
怀孕7个月以上(含7个月)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在劳动时间内应当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女职工劳动保护政策,适用于我国境内全民、集体企业、民办企业、中外合资、合作、独资企业、乡镇企业、农村联户企业,私人企业和城镇街道企业及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延伸阅读
结语:女职工权益受侵害时,可依法采取多种措施维权,如投诉、举报、申诉,请求调解仲裁,甚至提起诉讼。《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四条为法律依据。对于孕期女职工,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了特殊保护措施,包括禁止从事过重劳动、禁止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以及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等。这些劳动保护政策适用于各类企业和劳动者。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 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恢复其工作,并补发被解除劳动合同期间应得的报酬,或者责令给予本人年收入二倍的赔偿:
(一)职工因参加工会活动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工会工作人员因履行本法规定的职责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零三条 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裁员劳动者如何维护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裁员劳动者合法维护权益需要注意的有: 1、了解自己是否属于不可以裁员范围; 2、看用人单位是否支付了经济补偿; 3、看用人单位裁员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 4、存在违法情形的,可以申请劳动仲...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在聘用女职工时应当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劳动法没有保胎假的规定,保胎应按事假处理;因为妊娠反应不能工作可以请病假。《劳动法》和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都没有保胎假的规定,女职工保胎,可以请事假;因为妊娠反应强烈不能工作的,经协议医疗机构执业医...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在聘用女职工时应当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劳动法没有保胎假的规定,保胎应按事假处理;因为妊娠反应不能工作可以请病假。《劳动法》和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都没有保胎假的规定,女职工保胎,可以请事假;因为妊娠反应强烈不能工作的,经协议医疗机构执业医...查看全文

女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如何处理?

女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的处理方法具体如下:(1)向工会及工会女职工组织寻求帮助。工会及工会女职工组织是代表女职工利益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女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代表和维护广大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是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基本...查看全文

女员工权益遭单位侵犯如何维权?

律师分析: 女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所在企业或地方的工会女职工组织寻求帮助。向所在单位和地方的劳动调解委员会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调解和仲裁。女职工的民事权益,包括财产权益、婚姻家庭权益等受到公民或组织的侵害时,可以向法院提...查看全文

女员工权益遭单位侵犯如何维权

法律解析: 女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所在企业或地方的工会女职工组织寻求帮助。向所在单位和地方的劳动调解委员会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调解和仲裁。女职工的民事权益,包括财产权益、婚姻家庭权益等受到公民或组织的侵害时,可以向法院提...查看全文

女员工权益遭单位侵犯如何维权

法律解析: 女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所在企业或地方的工会女职工组织寻求帮助。向所在单位和地方的劳动调解委员会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调解和仲裁。女职工的民事权益,包括财产权益、婚姻家庭权益等受到公民或组织的侵害时,可以向法院提...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一、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如何处理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五十一条 【集体合同的订立和内容...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权益

企业违反什么侵犯职工劳动权益 《工会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侵犯职工劳动权益情形,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交涉,要求企业、事业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企业、事业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查看全文

女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怎么处理

法律解析: 女职工可以依法投诉、举报、申诉,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第十二条 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所在单位...查看全文

职工权益受到侵害,女职工该何去何从?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主旨:女职工在劳动保护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单位或劳动部门申诉,申诉部门应在3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如不服决定,女职工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造成女职工损害的依法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三条,女职工劳动保护的特别规定有:1、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2、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查看全文

女性职工怀孕时,用人单位的权益与义务

女职工怀孕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合同期限应顺延至哺乳期满。法律法规严格保护女职工特殊权益,禁止降低工资、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女职工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即使存在不胜任工作等情形...查看全文

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女职工可以依法

法律分析:交的,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女职工可以依法投诉、举报、申诉,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造成女职工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

法律分析:劳动者要举报公司的不合法行为,那么要提供证据,才能反映到劳动局、仲裁委员会处理,才能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申请赔偿。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可以投诉的事项包括...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造成女职工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

法律分析:劳动者要举报公司的不合法行为,那么要提供证据,才能反映到劳动局、仲裁委员会处理,才能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申请赔偿。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可以投诉的事项包括...查看全文

处理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方法

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处理方式及集体劳动合同生效条件。工会可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若争议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工会可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集体合同订立后需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并对主体资格、程序、内容进行合法性审查。劳动...查看全文

用人单位如何处理精神病职工

法律分析:   《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第十条规定:在固定工制度向劳动合同制度转变过程中,对已经患有精神病但得到控制的职工,用人单位应当安排适当工作,签订劳动合同;对病情严重不能控制的,应当送医院治疗。医疗终结...查看全文

2024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侵害女职工权益承担什么责任

一、2023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侵害女职工权益承担什么责任?1、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造成女职工损害的,依法给予赔偿;用人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