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后达成和解,法律制裁是否能够免除?

律师回答
摘要:肇事逃逸后双方和解不免受处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严重恶劣,需承担严重后果。逃逸者将被吊销驾照,终身禁驾;致人死亡者或重伤者,可判7年以上徒刑。司法解释明确,逃逸致重伤者可构成交通肇事罪。法律依据为《刑法》第133条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和解只解决民事赔偿,刑事责任需由司法机关追究。
一、肇事逃逸后双方和解的还需要处罚吗?
肇事逃逸后双方和解的,肯定是还需要处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一种性质十分恶劣、情节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为此当事人要承担对自己不利的严重后果。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终生禁驾。因逃逸致使受害人死亡的,依据刑法规定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新法加大了对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力度。
1、一般来说,交通肇事时需要至少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重伤才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2、但是依司法解释,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的主要或全部责任,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也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
3、若构成犯罪,或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若积极赔偿损失可能量刑时会得到从宽。
二、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需要明确的是,肇事逃逸构成违法犯罪行为,是需要追究相关刑事责任的,即使双方达成和解,只能解决了双方之间的民事赔偿责任,但是对于刑事责任是无法通过双方和解解决的,因此,司法机关肯定是需要刑事责任的。
延伸阅读
结语:肇事逃逸后双方和解,仍需受到法律处罚。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对其进行法律追究是必要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肇事逃逸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涉及重伤或死亡的,可能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即使双方和解解决了民事赔偿责任,刑事责任仍需由司法机关追究。因此,肇事逃逸行为不能逃避法律的严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肇事司机逃逸后达成和解,法律是否仍应对其进行制裁?

肇事司机逃逸后和解,肯定是还需要处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一种性质十分恶劣、情节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肇事司机应承担刑事责任,即使和解解决了民事赔偿责任,刑事责任仍需由司法机关根据实际情况认定。...查看全文

交通肇事逃逸后能否达成和解?

交通肇事逃逸后,如果肇事者真诚悔罪并通过赔偿和道歉等方式获得受害人谅解,根据刑事诉讼法,双方可以和解,避免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因此,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建议当事人冷静应对,及时报警救治伤员,避免逃逸导致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立案后是否能够逃避法律制裁?

立案后不逃避侦查的其追诉期要依据其犯罪行为所涉及的罪名来确定,罪名在刑法中所规定的法定最高刑在五年有期徒刑以下的,追诉期为5年;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期为20年。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查看全文

探讨:肇事逃逸后是否达成和解?

交通事故后双方协商好赔偿且离开现场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19条,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车辆可以移动并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撤离现场进行协商。对未撤离现场的,交通警察应责令撤离,造成交通堵塞...查看全文

侵占罪是否能够达成和解?

侵占罪可以调解,自诉案件可在法院判决前与被告和解。法院在查明事实后,可依法自愿调解,并制作调解书,双方签收后具法律效力。侵占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为公私财产所有权,行为为非法占有代为保管的财物或他人遗忘物、埋藏物且数额较大且拒不退还。...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达成和解,是否意味着可以逃避法律责任?

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时,将受到刑事处罚,无法撤诉,但积极赔偿受害人并取得谅解可在量刑时减轻处罚。如果没有构成交通肇事罪且达成赔偿协议,不会受到法律追究。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特别恶劣情节者可被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后果:法律制裁是否严厉?

交通肇事逃逸后果不严重的处理:交通肇事者逃逸后若只造成轻微伤害或财产损失较小,不构成犯罪。逃逸行为不能成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然而,逃逸行为会导致终身禁驾、责任加重、刑事责任升级和保险公司拒赔等后果。逃逸司机将面临终身禁驾、承担...查看全文

刑事自诉是否能够达成和解?

刑事自诉案件调解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根据刑诉法规定,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可申请调解,而对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应追究刑事责任但公安机关或检察院不追究的案件不适用调解。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包括侮辱罪、诽谤罪等,...查看全文

公诉案件是否能够达成和解?

公诉刑事案件可调解,条件包括民间纠纷引起的侵犯权利和财产犯罪,最高三年刑期;过失犯罪除渎职,最高七年刑期;犯罪分子五年内无故意犯罪。满足条件可通过调解获得谅解。...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未达成和解是否会被判刑?

肇事逃逸的,即使对方原谅也依然要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可以减轻处罚。 肇事逃逸大概要判刑多久 肇事逃逸大概要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要判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查看全文

债务人是否能够达成和解协议?

债务人可以在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直接向法院申请和解,也可以在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向法院申请和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九十五条和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债务人申请和解需要提出和解协议草案,并经过人民法院审查和召开债权人...查看全文

犯罪嫌疑人在达成和解后是否仍需接受法律制裁?

刑事和解后的追究刑事责任取决于自诉案件还是公诉案件。自诉案件谅解后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公诉案件谅解则从宽处罚。对于轻微犯罪,可作出不起诉决定,具体处罚标准需根据案件确定。...查看全文

一年后肇事逃逸是否会受到法律制裁?

肇事逃逸将受到严厉惩罚,我国刑罚体系严整,刑种多样化,适应不同犯罪情况,实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刑罚剥夺犯罪分子的利益,造成痛苦和压力,发挥惩罚、惩治和威慑作用,同时谴责和教育犯罪行为。国家适用刑罚的根本目的是预防犯罪,法律是...查看全文

能否逃避法律制裁?

证据不足可能导致网上追逃,但并不意味着被追逃者必定定罪。根据法律规定,必须有足够证据才能定罪。原告证据不足时可撤回起诉,重新搜集证据再次起诉。如果原告无法提供充分证据,法院可能驳回其诉讼请求。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者能否利用保险逃避法律制裁?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界定: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有酒驾、无证驾驶等嫌疑未履行义务,送伤者后离开医院或留下假信息,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离开现场且否认事故但有证据证明知情。...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双方和解是否能避免处罚

一、肇事逃逸双方和解是否能避免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是不能私下和解的,这类案件要向公安机关报案,所以即使双方私下和解的。交通管理部门查处后,可以依法进行处罚。 二、相关法律规定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十三条发生死亡事故...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会否受到法律制裁?

肇事逃逸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决定是否会判刑。如果负事故责任且致一人以上重伤,则构成交通肇事罪,会被判刑三至七年。若逃逸导致人死亡,则会被判刑七年以上。如果不构成犯罪,将受到交通管理部门罚款200至2000元,并可拘留十五日以下。...查看全文

醉驾致死逃逸,法律制裁是否充分?

醉驾撞死人逃逸,赔偿过后的刑罚需根据情况而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醉驾撞死人逃逸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然而,如果已赔偿并得到家属谅解,可寻求律师协助,可能获得缓刑。若导致人员伤亡,需承担全部责任;若造成多人死亡,责任相应加重。逃逸导...查看全文

肇事逃逸罪是否会受到法律制裁?

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刑法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刑罚,最高法院解释也对此作出了具体规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逃逸致人死亡,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法院解释明...查看全文

汽车撞人逃逸:法律制裁是否合理?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根据主观故意构成,不知情不属于肇事逃逸。但是否知情需综合判断,不能仅凭当事人陈述。违反交通管理法规致重大事故,处三年以下或拘役;肇事逃逸或有恶劣情节,处三至七年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