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了解我国工伤医疗期的相关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为保障企业职工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期间的合法权益,制定了医疗期规定。根据工作年限和在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医疗期内,职工享受相应病假工资、医疗救济费和医疗待遇。职工非因工致残或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需劳动能力鉴定,鉴定结果决定是否退出劳动岗位。医疗期满尚未痊愈者解除劳动合同时,经济补偿按规定执行。该规定自1995年1月1日起实行。
第一条为了保障企业职工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期间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六、二十九条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3个月;5年以上的为6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6个月;5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为9个月;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为12个月;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为18个月;20年以上的为24个月。
第四条医疗期3个月的按6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6个月的按12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9个月的按15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12个月的按18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18个月的按24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24个月的按30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第五条企业职工在医疗期内,其病假工资、医疗救济费和医疗待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企业职工非因工负伤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应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终止劳动关系,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第七条企业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医疗期满,应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并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
第八条医疗期满尚未痊愈者,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问题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本规定自1995年1月1日起实行。
延伸阅读
结语:为了保障企业职工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期间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六、二十九条规定,制定了医疗期规定。根据规定,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的时限。根据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医疗期满后,根据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医疗期满尚未痊愈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问题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本规定自1995年1月1日起实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 第四十五条 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职业病伤残等级的鉴定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三十二条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章 工 伤 保 险 第四十二条 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了解工伤医疗报销的相关规定

工伤赔偿包括治疗费、康复费、生活费、伤残补助金和津贴。用人单位应按照工伤保险待遇标准支付费用。员工应准备相关材料申请工伤报销,包括申请表、鉴定结果、病例等。审批完成后,公司财务部门进行报销,通常在两个月内到账。超出规定范围的费用由...查看全文

工伤医疗期工资待遇相关规定

工伤期间工资待遇规定:停工留薪期内,按原工资支付,不超过12个月;严重伤情可延长12个月;评定伤残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治疗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查看全文

工伤医疗报销的相关规定

工伤认定后,职工可凭相关材料向单位申请工伤医疗费用报销。申请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结论、出院小结复印件、医疗费用明细清单和有效报销单据,需由单位提交给医保经办机构进行审核和报销。...查看全文

请告诉我病假医疗期的最新计算方法,以便我了解相关规定。

员工病假医疗期根据工作年限和单位工作时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最高可达24个月。病假期间的工资发放标准根据连续工龄确定,最低为本人工资的60%,最高为100%。...查看全文

工伤医疗费报销相关规定

工伤医药费可以申请报销,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药品目录和住院服务标准的费用可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的情形包括工作时间和场所内的事故伤害、职业病、工作职责履行过程中的意外伤害,以及上下班途中的非本人责任的交通事故等。其他符合规...查看全文

了解医疗事故赔偿的相关规定

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医疗过错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治疗和康复费用,以及误工减少的收入。对于造成残疾或死亡的情况,还应赔偿相应的费用。患者的近亲属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责任。对于财产损失,按照市场价格或...查看全文

了解医疗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医疗事故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计算方式为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开始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根据《...查看全文

最新工伤医疗费用的相关规定

工伤中医疗费用包括门诊费用、住院费用、治疗费、药费、检查费、床位费等。如果这些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那么工伤保险基金将支付这些费用。然而,如果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费,那么这些费用将...查看全文

了解我国离婚诉讼的相关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可以通过调解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应进行调解,若调解无效且感情确已破裂,则应准予离婚。离婚的标准是夫妻感情破裂。男方起诉离婚的程序包括起诉状、立案、庭前调解、开庭审理和判决等步骤...查看全文

了解工伤赔偿的相关规定

工伤赔偿标准包括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标准和二级至六级伤残待遇标准。其中,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标准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按月享受伤残津贴,分别为本人工资的27个月、25个月、23个月和21个月。二级至六级伤残待遇标准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查看全文

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相关规定

医疗事故鉴定的主旨是根据相关法规,规定了医疗事故鉴定的流程和再次鉴定的申请期限。根据医患双方共同委托或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医学会的形式,医鉴办受理委托并组成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并形成鉴定结论。若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果不满意,可以在15日...查看全文

申请工伤鉴定的医疗期规定

法律分析: 构成工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在医疗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申请工伤鉴定时需满足最低的医疗期: (一)1-2个月:头皮裂伤、血肿; (二)3个月:颅骨,颅...查看全文

了解国家赔偿申请的相关规定

国家赔偿申请程序规定:受害者及其继承人和亲属有权提起赔偿请求。赔偿请求应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包括行政机关、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机关。...查看全文

工伤医疗待遇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经工伤认定后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包括伤残待遇。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应简捷、方便。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条件包括工作原因、事故伤害和患职业病。工伤保险适用于职工在履行...查看全文

我国工伤认定相关规定及进展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的认定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的事故伤害、工作前后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的事故伤害、履行工作职责时的意外伤害、职业病、工作外出期间的伤害或事故、上下班途中的非本人责任的交通事故或火车事故伤害,以及其他法律...查看全文

您了解我国法定婚假的相关规定吗?

婚假是劳动者结婚依法享受的假期,体现了对劳动者的福利政策和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民法典》和《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结婚者可享受3天或15天的婚假,期间工资照发,再婚者只享受法定婚假。...查看全文

了解我国离婚的相关规定与流程

自愿离婚可通过行政程序申请离婚,需双方到户口所在地登记机关办理,经审查后准予或不准予登记,发给离婚证。另一程序是诉讼程序,要求离婚的一方可向被告所在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首先进行调解,成功即撤诉或签订调解书协议离婚。调解无效则法院作...查看全文

国家关于医疗期的规定

《我国法律规定的医疗期范围及相关规定》:根据我国法律,企业职工因病需停工医疗时,用人单位应根据其工龄和在单位工作年限,提供医疗期,范围为三个月至二十四个月。...查看全文

请了解法院的相关规定

离婚判决的情形包括:1.重婚或同居他人的配偶;2.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3.持续赌博、吸毒等恶习;4.分居满二年的感情不和;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查看全文

了解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

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应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协调机制,确保准确一致。需要批准的政府信息公开应经批准。...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