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鉴定规定及其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律师回答
摘要:民事诉讼鉴定规定:原告或第三人可在举证期限内申请重新鉴定,如有证据或正当理由表明鉴定结论可能错误,法院应准许。当事人对法院委托的鉴定结论有异议,证明鉴定人资格不合格、程序违法、依据不足等情形,法院应准许重新鉴定。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等方式解决。当事人未提出鉴定申请、未交费或拒绝提供材料,导致无法认定争议事实的,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民事诉讼鉴定的规定如下:
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鉴定的相关规定,如符合法定条件,可向法院申请重新鉴定:
第二十九条,原告或者第三人有证据或者有正当理由表明被告据以认定案件事实的鉴定结论可能有错误,在举证期限内书面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第三十条,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一)鉴定部门或者鉴定人不具有相应的鉴定资格的;
(二)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三)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四)经过质证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对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以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或者补充质证等方式解决。
第三十一条,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不预交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延伸阅读
民事诉讼中鉴定的程序与要求
民事诉讼中的鉴定程序与要求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进行鉴定的具体步骤和相关要求。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鉴定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受理、组织鉴定、出具鉴定意见和鉴定结果的审查等环节。在申请鉴定时,当事人应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法院在受理申请后,会根据情况组织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完成后,鉴定机构会出具鉴定意见,法院会对鉴定结果进行审查。在整个鉴定过程中,法院会确保鉴定程序的公正性、专业性和合法性,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民事诉讼中的鉴定程序严格规定,当事人有权申请重新鉴定,以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鉴定部门或鉴定人若不具备资格、程序违法或鉴定结论不充分等情形,也可申请重新鉴定。对于有缺陷的鉴定结论,可通过补充鉴定、重新质证等方式解决。同时,当事人应遵守举证责任,如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或不提供相关材料,将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民事诉讼中的鉴定程序确保了公正、专业和合法,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司法鉴定活动,保障司法鉴定质量,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通则。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司法鉴定人在执业活动中应当依照有关诉讼法律和本通则规定实行回避。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司法鉴定实行鉴定人负责制度。司法鉴定人应当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鉴定,并对自己作出的鉴定意见负责。司法鉴定人不得违反规定会见诉讼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公司分立的法律规定及其影响

公司分立的法律后果:1、公司主体变化,解散、变更和新设。2、股东身份及持股额变化。3、债权债务变化。公司分立流程:1、董事会拟定分立方案。2、股东会决议通过方案并制定债务分担协议。3、董事会编制财务及财产文件。4、政府主管机关批准...查看全文

我国刑事诉讼鉴定制度演变及其影响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鉴定的程序和责任。根据第一百四十六条,需要解决专门性问题时,应指派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鉴定人应写出鉴定意见并签名,如故意作虚假鉴定,将承担法律责任。...查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鉴定的规定及其程序

这段内容介绍了司法鉴定程序的步骤,包括委托、受理、初次鉴定、补充鉴定、重新鉴定和司法鉴定文书出具等。其中,初次鉴定和补充鉴定由具有社会专业司法鉴定资格的人员进行,同一鉴定事项应当由两名以上鉴定人进行。对于重新鉴定,应当委托原司法鉴...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撤诉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影响

民事诉讼法撤诉的后果包括终结诉讼程序、撤诉当事人负担诉讼费用、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撤诉的条件包括撤诉申请人必须是原告、上诉人、再审原告或特别授权的代理人,申请必须基于真实意愿,不得规避法律,必须在宣判前作出,并经法院准许;被告改变被...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中公民代理的规定及其意义

根据我国司法实践,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在民事诉讼中,法定代理人的范围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以及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回避规定及其法定原因

法官及相关人员在处理案件时需遵守法定原则,包括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利害关系、曾担任相关角色、与诉讼代理人有亲属关系、存在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关系等。此外,法官及其家属不得作为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参与法官所任职法院的案件处理。法官、...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中的被告地位及其影响

被告对个人的影响取决于法院的判决结果,如果被告胜诉,则没有影响;如果被告拒不执行判决,则可能会被判刑。除此之外,被起诉对个人的其他方面没有影响,起诉只是一种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被告需要积极搜集证据,并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答辩状。不提出...查看全文

诉前保全的法律规定及其影响

诉前财产保全是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申请人需要提供书面申请和相应担保,否则申请会被驳回。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会在48小时内作出裁决,如果申请被批准,立即开始执行。如果申请人在30天内不...查看全文

刑法溯及力的规定及其影响

刑法溯及力规定与现行刑法对入室盗窃罪量刑的主旨概括:刑法溯及力规定中,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行为,根据当时的法律认定是否犯罪,并根据最新刑法确定刑事责任。现行刑法对入室盗窃罪量刑规定,一般情况下给予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查看全文

假释的法律规定及其影响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如果在考验期内违反监管规定但未构成新罪,应撤销假释并继续执行刑罚。若在考验期内发现犯罪分子有未判决的其他罪行,也应撤销假释。...查看全文

刑事诉讼法中的鉴定时间规定及其法律依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的相关规定,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自受理案件之日起15日内出具司法鉴定文书。如果确实需要延长,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向委托人说明理由,并可以延长至30日。对于复杂或者疑难案件的鉴定,如果需要延长鉴定时间...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时效规定及其修改

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规定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损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的权利损害不再受法院保护,但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查看全文

刑事责任能力限定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未满18周岁的犯罪者应从轻或减轻处罚,而已满16周岁的犯罪者则应负刑事责任。《刑法》规定了对于已满14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犯罪者,应从轻或减轻处罚的规定。对于未满16周岁的犯罪者,不予刑事处罚,而是责令家长或监护人管教,必要时政府...查看全文

母公司的特征及其对分公司的影响

分公司是由隶属公司设立的、没有独立财产和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不需要遵循公司设立程序,仅需完成简单登记和营业手续即可成立,其经营决策和业务执行由隶属公司负责,名称只需在总公司名称后加上分公司字样。...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对公职人员的影响

公职人员涉及民事诉讼不受影响,但如果涉及刑事诉讼且被判构成犯罪,将受到处分,甚至可能被开除。公职人员欠债被起诉,债权人应保留证据,催讨无效后可与单位领导沟通,若无效则需在诉讼时效内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处理。...查看全文

国企停薪规定及其对员工的影响

国企停薪留职规定:停薪留职期不超过两年,期间不享受升级、津贴和福利待遇;病残职工可按退职办法处理;从事其他工作时需缴纳劳动保险金不低于原工资的20%。申请停薪留职需提出书面申请并经企业批准,签订协议书;违规离职应受处理。协议内容包...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法开庭通知规定及其演变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前需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需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开庭时间和地点,并在开庭前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案由、审判人员名单、告知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回避申请。...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一审和解的法律要件及其对审判结果的影响

民事诉讼一审中和解的法律特征是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相互谅解达成的协议,无第三者参与,对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处分。与之相比,法院调解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双方当事人共同参与,调解书具有执行力。但二者有联系,当事人可申请法院确认和解协...查看全文

民事指定管辖制度及其对审判活动的影响

民事指定管辖的情形包括:受移送的法院认为不属于本院管辖,有管辖权的法院因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民事撤诉裁定书必须送达双方当事人,原告申请撤诉需裁定,不准许撤诉可缺席判决,开庭可延期的情形包括必须到庭的当事人有正当理由未到庭、回避...查看全文

误工费的法律规定及其对支持法律的影响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按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最近三年平均收入或参照相同行业平均工资计算。...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