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依据与程序解说

律师回答
摘要:刑事拘留和逮捕在实质条件上无区别,但程序上有所不同。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紧急情况下临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而逮捕是为防止犯罪嫌疑人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而采取的暂时剥夺人身自由的措施。拘留只需公安局长批准,逮捕需检察院批准。实质条件相同,只是拘留是暂时剥夺人身自由。
刑事拘留和逮捕实质条件并无区别,但是程序有所不同,刑事拘留和逮捕的区别具体如下:
1、从概念上: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遇有法定紧急情况下依法采取的临时剥夺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逮捕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的进行,防止其发生社会危险性,依法采取的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的强制措施。
2、关于拘留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罪该逮捕,是指被拘留的人所犯罪行的严重性已经达到了应当逮捕的程度;二是情况紧急,情况紧急是指有法律规定的情形之一,来不及按正常程序办理逮捕手续,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作为公安机关讲,逮捕需检察院批准,拘留只需县级以上公安局长批准就可以了,公安机关在紧急情况下选择先拘留,再办逮捕手续,为破案争取时间。
3、从实质要件上看:拘留与逮捕的条件是相当的,只是在程序上,拘留是将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者犯罪嫌疑人当即暂时剥夺人身自由。
延伸阅读
法律依据的适用范围和程序解释
法律依据的适用范围和程序解释是指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对于法律条文的适用范围进行界定,并解释相关的程序要求。法律依据是指法律规定的权威性文件,它为法律实施提供了具体的依据和指引。适用范围是指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确定法律条文适用的范围和条件。程序解释是指对于法律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程序要求进行解释和说明,包括诉讼程序、行政程序等。准确理解和正确应用法律依据的适用范围和程序解释,对于保障公正、公平的法律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刑事拘留和逮捕在实质条件上没有区别,但程序上有所不同。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法定紧急情况下临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而逮捕是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而采取的暂时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拘留只需公安局长批准,逮捕需检察院批准。在实质要件上,拘留与逮捕的条件相当。准确理解和正确应用法律依据的适用范围和程序解释,对于保障公正、公平的法律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处理程序与法律依据

婚外遇报警警察一般不会处理,但可向法院起诉离婚并要求赔偿。离婚赔偿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只有婚外情中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才构成重婚罪,可追究刑事责任。...查看全文

法律依据、程序与影响

本文讲述了合同终止和非继续性合同适用情形以及与法律效力的关系。同时,还区分了合同终止和解除权的权利归属以及合同终止和法律效果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合同的解除与终止的区别以及协议终止和解除的区别。...查看全文

法律依据与程序差异

拘留与逮捕是刑事强制措施,拘留由公安机关在紧急情况下剥夺人身自由,逮捕需经检察院或法院决定。拘留需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并满足紧急情形;逮捕需证据证明犯罪事实、可能判刑、其他措施不足以防止社会危险。拘留期限14-37日,逮捕期限为...查看全文

法律依据与程序概述"

在民事诉讼中,如果发现涉嫌刑事犯罪,应先对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再审理相关的民事责任;如果刑事犯罪事实会直接影响民事纠纷案件,应中止审理等待刑事程序终结后再恢复审理;如果正在审理的民事案件发现涉嫌犯罪,应中止审理移送刑事机关,等待刑事...查看全文

程序、法律依据与实践案例

抚养权变更是指父母双方协议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或一方起诉要求变更的情况。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变更孩子的抚养权,都需要法院的认可。抚养权变更与小孩姓名变更没有直接联系,只是为了避免以后的家庭纠纷。...查看全文

定义、法律依据与程序差异

逮捕与刑拘的主要区别在于适用条件,逮捕需要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以防止社会危险;而拘留主要用于现行犯,如有毁灭证据、逃跑、自杀等危险,或正在实施犯罪行为。...查看全文

破产和解程序的法律依据

破产和解程序包括债务人申请和解、提出和解协议草案、法院裁定和解公告、债权人会议讨论、法院裁定认可协议、执行和解协议。根据《企业破产法》,债务人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和解,需提出和解协议草案。法院经审查认可申请后,裁定和解并公告,并召集债...查看全文

了解诉讼流程与法律依据

本文探讨了租房合同丢失和劳动合同丢失时如何处理相关问题。根据法律规定,租房合同丢失时,可以要求房东退还押金,但需要提供证明已经向房东支付押金的证明;如果无法提供证明,则需要看房东的态度,如果房东爽快,则可以退还押金。对于劳动合同丢...查看全文

公司解散的法律依据及程序

公司法应当规定股东可申请法院解散公司,进行清算,解决股东会、董事会无法决议的僵局。股东持股超过10%可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包括股东会无法召开、无法达到法定表决多数、董事压制股东利益、董事长冲突无法解决、经营困难导致重大损失等情形。但...查看全文

公司解散程序的法律法规依据

公司解散的程序: 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解散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法律规定解散,需要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进行清算并办理注销登记。另一种是因合并、分立而解散,无需清算,但需编制财产清单、通知债权人、办理公告并申请注销登记。完成...查看全文

打官司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法律依据

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在立案手续、调查形式、处罚幅度和结案时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简易程序无需立案审批手续,现场发现当场处理;调查不需要综合报告,处罚幅度较低;案件结案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而普通程序需要立案审批,调查需要综合报告,处...查看全文

行政强制措施的程序与法律依据

《行政强制法》规定了我国行政强制措施的具体种类,包括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场所、设施或财物、扣押财物、冻结存款、汇款以及其他行政强制措施。该法明确了行政强制执行的定义,即行政机关或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查看全文

分析两者的法律依据与执行程序

刑拘和逮捕的区别在于适用机关、适用对象和羁押期限。刑拘由公安机关和检察院执行,适用于重大嫌疑犯和现行犯,羁押期限最长为37天;逮捕由检察院和法院执行,适用于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羁押期限最长为3个月。只有公安机关能执行逮捕,检察院和...查看全文

民事诉讼调解程序的法律法规依据

民事诉讼调解时间根据《民事诉讼法》第93条,基于当事人自愿原则,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根据第94条,法院可以由一人或合议庭主持调解,并就地进行,可以简便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根据第95条,法院可以邀请单位和个人协助...查看全文

解除父子关系的法律程序及依据

本文讲述了亲子关系在法律上无法完全断绝,而且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如何断绝父子关系。虽然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但是父母子女的关系是基于血缘关系而形成的身份关系,不可断绝。但是,父亲对于子女的监护义务可以自动解除,当子女年满18周岁后,...查看全文

法律依据与案例解析

企业间借贷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借款程序处理,避免法律适用错误。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应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判断,如上下级关系、长期业务往来等,临时且不以高利息为目的的短期借款可被认定为有效。企业出借资金给其他企业解决急需资金时,孳息可按银行...查看全文

专家解读与法律依据

本文讲述了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和团体抢劫的处罚问题。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要件和主体要件,而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主观要件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团体抢劫的从犯被判的刑罚会根据主犯犯罪情节而定,从轻或减轻处罚。...查看全文

相关法律依据与解释

《刑法》中明确规定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犯罪行为的标准,包括辱骂、恐吓他人、编造虚假信息等行为。若这些行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或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将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查看全文

法律依据与解决方案

劳务关系中,提供劳务者受伤属于提供劳务期间,雇主承担赔偿责任;第三人造成损害,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可请求接受劳务方补偿;非提供劳务期间受伤,个人自己承担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向有过失的...查看全文

传唤程序的法律法规依据

公安机关传唤的程序要求警官出示证件,嫌疑人签字并写日期;嫌疑人到案后填写到案时间;传唤结束时填写结束时间。自动投案或群众扭送的嫌疑人也可传唤。...查看全文

推荐律师

何竹兰

北京市-北京市-朝阳区

专职律师房产纠纷、房产纠纷

已服务241人次

热门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