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法律中尚未明确规定质押权的诉讼时效。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理论上应为请求权,而在性质上质押权应属于支配权。
一、侵权损害赔偿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侵权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财产侵权属于民法上的一般侵权,一般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的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二、诉讼时效期间和除斥期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二者的区别如下:
1、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主要适用于形成权,也可适用于请求权。
2、构成要件不同。诉讼时效须两个要件,即法定期间经过和权利继续不行使之事实状态;除斥期间只需一个要件,即法定期间经过。
3、法律效力不同。诉讼时效并不使不行使权利本身消灭,而只是消灭附着于其上的胜诉权;而除斥期间则使权利本身消灭。
4、期间起算点不同。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即权利人能行使权利之日起开始计算;而除斥期间自权利成立之时起算。
5、期间是否可变不同。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可以中止、中断、延长;而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不能中止、中断、延长。
6、法院是否可依职权主动适用不同。诉讼时效之经过必须经享有时效利益之人为主张之后法院才可适用之;除斥期间之是否经过,法院应依职权主动调查而适用之。
三、七种不适用诉讼时效范围包括哪些
七种不适用诉讼时效范围包括:
1、支配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2、抗辩权不适用诉讼时效;
3、形成权一般是除斥期间;
4、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5、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6、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7、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易成本。
诉讼时效的强制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禁止当事人通过约定排斥时效规范的适用。强行性规范本身的含义是指当事人不能通过约定排除其适用;
2、禁止当事人违反时效的规定约定延长或缩短诉讼时效期间;
3、禁止当事人就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作出约定;
4、禁止当事人就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事由作出约定。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四百一十九条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