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撞人事故中,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律师回答
摘要:电动车撞人后被讹诈,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敲诈勒索应承担法律责任。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敲诈勒索行为可处拘留和罚款。根据《刑法》,敲诈勒索数额较大或多次者可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罚款;数额巨大或有严重情节者可处有期徒刑,并罚款;数额特别巨大或有特别严重情节者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罚款。
骑电动车撞人后,被对方讹诈的,可能向公安机关报案,让公安机关介入调查,仳诈是属于敲诈勒索的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延伸阅读
电动车撞人事故后,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电动车撞人事故发生后,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确保自己的安全和健康,及时寻求医疗救助并记录伤情证据。其次,立即报警并等待交警到场处理,确保事故的记录和证据。同时,收集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以及目击证人的联系方式,这些都有助于后续的索赔和诉讼程序。第三,与保险公司取得联系,及时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以便获得相应的赔偿。此外,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他们可以为您提供法律意见和代理您的权益。最后,保留所有相关文件和通信记录,以备将来可能的法律程序使用。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建议,具体情况还需根据法律法规和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结语:在电动车撞人事故后,如遇到对方的讹诈行为,您可以考虑向公安机关报案,让他们介入调查。敲诈勒索是违法行为,对方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敲诈勒索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您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确保自身安全和健康、报警、收集证据、与保险公司联系,并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请记得保留所有相关文件和通信记录,以备将来可能的法律程序使用。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操作仍应根据法律法规和当地实际情况进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三章 赔 偿 第三十三条 保险公司赔偿保险金或者垫付抢救费用,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垫付抢救费用,需要向有关部门、医疗机构核实有关情况的,有关部门、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三章 赔 偿 第三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参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的有关临床诊疗指南,抢救、治疗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电动车撞人事故中,如何进行维权?

电动车撞人后应立即报警,责任明确。未报警可事后报警,但需提供事故证明。未现场报警后请求处理,公安交通部门会记录并在3日内决定是否受理。若确认事故存在,交警将受理并告知当事人;若无证据或非交警管辖,将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解释原因。...查看全文

面对医疗事故,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1.医院发生医疗事故的处理办法是先协商处理,无法达成一致可提起民事诉讼。 2.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需要赔偿患者各项费用。 3.医疗事故的认定要素包括损害事实、不当行为、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 医疗事故的处理和赔偿方法以及认定要素。...查看全文

旅游车事故索赔指南: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游客在旅游大巴事故中受伤,涉及旅行合同和侵权赔偿两种法律关系。游客可综合考虑各方赔偿能力,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关系提起诉讼,向旅行社或车辆所有人、驾驶人主张赔偿。...查看全文

人身侵权后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人身侵权后应主张人身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需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造成残疾需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需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侵害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包...查看全文

如何在食品中维护自身权益?

食品中吃出异物,可先协商维权,不成可向监管部门投诉,最后可通过起诉索赔。食品安全法规定消费者可要求赔偿损失。异物可能涉嫌伪劣产品、不符卫生标准或有毒食品罪。取证应保留票据、产品、包装及拍照。可先与商家交涉并要求赔偿。...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中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无证驾驶是指在驾驶证准驾不符或过期未更换准驾证明的情况下驾驶机动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无证驾驶者将面临200元至2000元的罚款,并且在事故责任认定中还需承担行政责任。...查看全文

担保人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担保人被起诉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抗辩策略。包括担保有效性、承担期限、责任承担与否、如何承担责任等方面。根据民法典规定,一般保证在保证期间未提起诉讼,保证人不再承担责任;连带责任保证在保证期间未请求保证人承担责任,保证人不再承担责...查看全文

了解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集资诈骗是一种犯罪行为,行为人可通过报警或向公安机关举报。根据《刑法》,若涉嫌犯罪,公安机关将立案追诉。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且数额较大的情况,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查看全文

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劳动者维护劳动权益的关键是依法行动,具体包括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及通过公权力途径解决争议。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查看全文

患者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人民法院可提起诉讼,被告应对过失行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法院可根据过错程度确定被告承担40%赔偿责任。注意,医院外部救护车由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医院不负赔偿责任。...查看全文

遇到交通事故,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民法典》规定了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等治疗和康复支出,以及误工减少的收入。残疾还需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死亡还需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向保险公司理赔的步骤为报案、交通部门结案并...查看全文

离婚后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在离婚诉讼中,因过错方的行为导致夫妻离婚时,过错方应对无过错方给予民事赔偿的法律制度。离婚损害赔偿的条件包括过错方具有法定的严重过错行为、另一方无过错、严重过错行为导致了离婚,以及过错行为给无过错方造成了损害。除了...查看全文

离职后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离职后一年内,劳动者仍可申请劳动仲裁,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即使劳动关系已终止,如拖欠劳动报酬引发争议,劳动者也可在一年内提出申请。...查看全文

裁员后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老板辞退职工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具体数额根据工作年限决定,赔偿金通常为经济补偿金的二倍。少数情况下,公司解聘员工无需支付赔偿。按法律规定,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查看全文

消费者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分析:   1、作为消费者,要有基本的法律知识,要有维权意识,不仅要学法、守法,还要用法,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消费者在购物消费时,要记得索要发票并保存好;   3、在发生消费争议时,要及时向律师等...查看全文

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期限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查看全文

电动车被车撞,如何维权?

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7条至第18条的规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而受害人因伤致残还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康复护理、...查看全文

交通事故如何维护权益

发生交通事故保护交通事故现场,需要采取的措施有:第一步,车辆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这里的“停车保护现场”,重点是不得驶离现场意思;同步,若发现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结合后面的规定,...查看全文

债权人如何维护自己权益?

律师分析: 债权人可以通过与债务人协商的方式,要求债务人还款。协商不一致的,可以凭借借条等证据,写好起诉状,向法院起诉。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查看全文

在职员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劳动仲裁是一种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员工可以提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需要准备一系列材料,包括申请书、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等。劳动仲裁适用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争议,包括劳动合同、工作时间、福利等方面的纠纷。劳动仲裁的时...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