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民法典关于哺乳期劳动合同解除的赔偿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民法典中哺乳期被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包括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三期工资和拖欠工资,同时法定哺乳期为每天一个小时,禁止在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工资或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应自动延续。
一、民法典中哺乳期被解除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民法典中哺乳期被解除劳动合同,孕期职工有权申请以下赔偿:
1.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相当于2倍的经济补偿金
计算方式:工作年限×离职前12月的平均工资×2倍(详见《劳动合同法》第42、47、87条)
2.怀孕、产期、哺乳期“三期”工资
3.工资和加班工资(如有拖欠)应一并发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三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怀孕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
分娩期:90天(产前15天)+难产15天+多胞胎15天(每多生一个加15天)
晚婚晚育夫妻双方中有一方可申请加30天产假。
二、法定哺乳期是多长时间
法律规定孩子未满一岁的,每天哺乳时间为一个小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民法典,哺乳期被解除劳动合同时,孕期职工有权获得适当赔偿。赔偿包括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计算方式为工作年限乘以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乘以2倍,以及怀孕、产期、哺乳期的工资和加班工资。同时,根据劳动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体力劳动和禁忌劳动,不得降低基本工资或解除劳动合同。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应自动延续至期满为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一条 【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立法宗旨】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2023民法典中哺乳期被解除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本文讲述了民法典中哺乳期被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根据民法典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孕期职工在哺乳期被解除劳动合同时,可以获得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怀孕、产期、哺乳期“三期”工资以及工资和加班工资(如有拖欠)。同时,用人单位...查看全文

2023年民法典关于旷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民法典中旷工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通知工会征求意见、工会提出意见、用人单位处理并通知工会、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劳动者、报社会保险备案。劳动合同解除需出具书面通知,口头通知无效。旷工工资计算:无故旷工不支付工资,病假按工龄比例支付,事假期...查看全文

哺乳期内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规定?

律师分析: 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间,单位不能解除其劳动关系,妇女在怀孕期、生育期和哺乳期等“三期”未满前,劳动合同期限应顺延。此间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应改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哺乳期内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规定

法律分析: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间,单位不能解除其劳动关系,妇女在怀孕期、生育期和哺乳期等“三期”未满前,劳动合同期限应顺延。此间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应改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查看全文

哺乳期内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规定

法律分析:若哺乳期女职工不存在法定过错,用人单位单反解除劳动合同的,属于违法解除,应当支付赔偿金:二倍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不满六...查看全文

2023年民法典关于不定期租赁合同解除的赔偿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租赁合同中若未明确约定租赁期限,则视为不定期租赁。当事人可以在合同期限内随时解除合同,无需赔偿。解除合同的程序包括单方解除和协议解除。单方解除需通知对方,对方如有异议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效力。...查看全文

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赔偿

法律分析: 解除劳动合同时,如果实在哺乳期内的,员工无过错的,则需要给予双倍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是,员工在公司工作每满一年,赔偿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赔偿半个月工资。辞退哺乳期员工的,要按该标...查看全文

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赔偿

法律解析: 女职工在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查看全文

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赔偿

法律分析: 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是,如果员工无过错的,则需要给予双倍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是,员工在公司工作每满一年,赔偿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赔偿半个月工资。辞退哺乳期员工的,要按该标准的...查看全文

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赔偿

法律解析: 女职工在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查看全文

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赔偿

法律分析:女职工在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查看全文

哺乳期员工劳动合同解除的赔偿规定

哺乳期内解除劳动合同赔偿为工作年限×离职前12月的平均工资×2倍。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相当于2倍的经济补偿金,产妇主动申请解除劳动合同的没有赔偿。 哺乳期内解除劳动合同赔偿为工作年限×离职前12月平均工资...查看全文

2023年哺乳期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标准

辞退哺乳期员工的补偿标准:双方协商解除合同,按年限支付经济补偿;单位无正当理由辞退需支付双倍赔偿金;孕妇有特定情形被解除合同时,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补偿规定

民法典对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未做具体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获得经济补偿,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违法解除需支付双倍补偿。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需满足条件,如劳动者有过错或严重失职,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无需补偿;劳动...查看全文

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

法律解析: 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间,单位不能解除其劳动关系,妇女在怀孕期、 生育 期和哺乳期等“三期”未满前,劳动合同期限应顺延。. 此间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应改变。可见,国家对于作为弱势群体的女职工的法律保护是十分符合实际情况的...查看全文

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

律师分析: 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间,单位不能解除其劳动关系,妇女在怀孕期、 生育 期和哺乳期等“三期”未满前,劳动合同期限应顺延。. 此间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应改变。可见,国家对于作为弱势群体的女职工的法律保护是十分符合实际情况的...查看全文

哺乳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间,单位不能解除其劳动关系,妇女在怀孕期、 生育 期和哺乳期等“三期”未满前,劳动合同期限应顺延。. 此间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应改变。可见,国家对于作为弱势群体的女职工的法律保护是十分符合实际...查看全文

哺乳期协商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规定?

律师解答: 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哺乳期与之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需要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除非是在劳动者主动辞职双方协商一致或劳动者有重大过错的法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赔偿金。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1、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2、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查看全文

民法典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律师分析: 1、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2、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