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合同的损害赔偿计算方法

律师回答

(一)免除对方损害赔偿责任的协议生效后,解除合同的当事人不得要求赔偿;
(二)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的扩大,并对扩大的损失不予赔偿;
(三)违约方解除合同,仅在未来有效的,应当赔偿对方因违约而遭受的损失;前一方违约方应当支付受害方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和恢复原状的费用;
(四)损害赔偿数额包括合同履行后所能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方订立合同时所预见的数额,也不得超过应当预见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原件还原后,应归还原件。如果原来的不存在,如果原来是一种,它可以用同样的种类返回。恢复原状还包括:
1、返还财产的成果;
2、当事人一方在占有财产期间支付必要的维修费用。
一、完全赔偿原则的内容
完全赔偿原则是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都应由违约方负赔偿责任。即违约方不仅应赔偿对方因其违约而引起的现实财产的减少,而是应赔偿对方因合同履行而得到的履行利益。这是对受害人利益实行全面的、充分的保护的有效措施。从公平和等价交换原则看,由于违约方的违约而使受害人遭受损害,违约方也应以自己的财产赔偿全部损害。当然,这种赔偿应限制在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内。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实际损失是现存的损失,可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损失,一般也不会产生争议。关键是要掌握可得利益。可得利益是合同履行后债权人可以实现或者取得的收益,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未来性。可得利益不是现实的利益,而是一种未来的利益,它必须是经过合同违约方履行后才能获得的利益。
(二)期待性。可得利益是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可以预见的利益,可得利益的损失也是合同当事人能够预见到的损失。
(三)一定的现实性。尽管可得利益并非订立合同时就可实际享有的利益,但这种利益并不是臆想的,如果合同违约方不违约,是非违约方可以得到的利益。
二、承租方单方解除合同有什么后果
(一)恢复原状,指恢复到订约前的状态。恢复原状时,原物存在的,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如果原物是种类物,可以用同一种类物返还。恢复原状还包括:
1、返还财产所产生的孳息;
2、支付一方在财产占有期间为维护该财产所花费的必要费用;
3、因返还财产所支出的必要费用。
(二)其他补救措施,包括请求修理、更换、重作、减价、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的措施。
(三)赔偿损失。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范围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确定:
1、协议解除合同的,当事人在协议中免除了对方损害赔偿责任的,协议生效后,不得再请求赔偿;
2、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在不可抗力发生后,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扩大而没有采取的,应对扩大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3、解除只向将来发生效力的,违约方应当赔偿另一方因违反合同受到的损失;解除溯及既往的,违约方应当支付受害方因订立合同、准备履行合同和因恢复原状而支出的费用;
4、损害赔偿额应当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解除合同损害赔偿怎么计算?

解除合同损害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益。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查看全文

房屋买卖合同解除后损害赔偿计算方法

合同解除后的赔偿范围应包括无过错方的积极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以实现合同如约履行后的状态。选购二手房需考虑多个因素:不要局限于固定小区,亲自看房避免受他人影响,避免在房子里与业主直接谈价格,需考虑税费等附加成本。办理房屋买卖需要出具...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损害赔偿该如何计算

解除合同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1、协议解除合同的,当事人在协议中免除对方的损害赔偿责任的,协议生效后不得要求赔偿;2、因不可抗力终止合同,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不可抗力发生后,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扩大而未...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的赔偿计算方法

协议解除合同时,免除损害赔偿责任的条款有效;不可抗力解除合同可免责,但需采取补救措施;解除合同分为向将来发生效力和溯及既往,需赔偿相应损失和费用;损害赔偿额不得超过违约方预见到的损失。...查看全文

解除劳动合同损害赔偿计算公式?

1. 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计算公式: 经济补偿金=工作年限×月工资(工作年限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 注:劳动者提出并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2. 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解除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如何解除合同损害赔偿怎么计算

本文介绍了合同损害赔偿的解除方式及计算方法,包括单方解除、协议解除、赔偿金和违约金等。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合同解除的适用诉讼时效问题以及解除合同的条件。在解除合同的条件中,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前明确表示不履...查看全文

撤销合同后的损害赔偿计算方法

该段内容讲述的是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查看全文

计算损害赔偿金的方法

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和精神损害赔偿金是交通事故赔偿中的主要内容。这些费用根据受害人的损失程度和相关证据确定,赔偿标准参照法院所在地的收入和消费支出标...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损害赔偿怎么算

损害赔偿额应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的损失。解除溯及既往的,违约方应支付受害方因订立合同、准备履行合同和因恢复原状而支出的费用。恢复原状时,原物存在的,应当返还...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损害赔偿怎么算

法律分析: 解除合同的损害赔偿应当按照当事人所遭受的实际损失来算,还包括合同履行后预期可得的利益,如果合同内有约定赔偿金,就可以由当事人约定履行违约金还是赔偿实际损失。但是赔偿额不能超过订立合同时,赔偿方预见到或者能预见到的损失。...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损害赔偿怎么算

法律分析: 解除合同的损害赔偿,按照当事人所遭受的实际损失来算,还包括合同履行后预期可得的利益。但是赔偿额不能超过订立合同时,赔偿方预见到或者能预见到的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 合同解除后...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赔偿金计算方法

一、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的计算方法一般是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标准为每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的工资。不满一年满半年按一个月补偿;不满六个月的,补偿半个月的工资。但是补偿不得超过12个月工资。二...查看全文

解除合同赔偿金计算方法

解除合同赔偿金计算方法 解除合同赔偿金在合同中有约定的,按照约定计算;合同中没有约定的,按照违约所造成的损失计算。解除合同赔偿金,计算方法如下:1.解除合同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损害赔偿范围包括,不可抗力发生后,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解除的赔偿计算方法

劳动者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无需赔偿;用人单位提出解除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违规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要求继续履行或获得赔偿金,赔偿金为经济补偿金的两倍。...查看全文

财产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财产损害赔偿的原则包括全部赔偿和财产赔偿,其中损益相抵原则是最常采用的赔偿原则。财产损害赔偿的方法包括财产损失、设施修复、折价赔偿、牲畜赔偿和实物赔偿等。...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解除赔偿计算方法

劳动合同解除赔偿是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向劳动者支付的经济补偿。支付标准为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最长支付期限为12个月。在确定金额时应考虑解除原因、工作表现等因素。...查看全文

合同损害赔偿的计算原则

合同解除后,解除合同的一方不得要求赔偿,不可抗力解除合同时不承担赔偿责任,违约方解除合同需赔偿对方损失,损害赔偿应不超过违约方预见的损失。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欺诈行为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查看全文

房屋买卖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如何计算

合同解除后,违约方需赔偿对方损失,包括积极损失和期待利益损失。房屋买卖合同解除后的损害赔偿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房屋升值部分不能作为期待利益要求赔偿,但升值部分应作为直接损失赔偿;二是对于开发商根本违约和欺诈情况,购房者可要求双倍购...查看全文

侵权损害赔偿计算方法?

律师分析: 在人身损害赔偿费用的计算上,我国制定的总原则是:具体损失采取“差额赔偿”,抽象损失采取“定型化赔偿”。“具体损失”就是:受害人实际支出的费用或实际减少的收入等可以交换价值计算的损失,如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营养费等“...查看全文

了解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计算方法

劳动合同解除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标准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月工资高于当地职工月平均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