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劳动合同一年多还能要求赔偿吗

律师回答

法律分析:一、未签劳动合同一年多还能要求赔偿吗
不签劳动合同超过一年还能申请双倍赔偿,用人单位在建立劳动关系后,超过一年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双倍工资的。
在现实生活当中,不签订劳动合同是由于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必然是需要对此进行一定的赔偿的,这在《劳动合同法》第82条当中也是一个非常确切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就是从用工的第2个月开始,由用人单位每月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但是支付双倍工资最长不能超过11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条【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二、一般未签劳动合同怎么举证
在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要想证明存在劳动关系可以采用下面几个证据:
(一)五险一金缴费记录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二)工资发放记录,如盖章的工资条、工资卡的银行记录;
(三)胸卡、门禁卡、工作证、工作卡或工作记录单(表);
(四)房贷收入、缴税证明,可以以买房买车贷款为由让公司开据收入证明;
(五)考勤卡,最好原件,且有公司的公章之类的;
(六)工资支付证明、拖欠工资的书面证明等,最好有原件;
(七)代表公司签署的商业合同、文件、以及授权书、出差的相应证据等,最好有原件;
(八)工作记录、出差的相应证据等,最好有原件;
(九)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的记录;
(十)同事的证人证言,最好由在职的同事进行证明;
(十一)录音。
为了达到索赔成功,只证明了双方的劳动合同关系还远远不够,还要证明劳动者的工资,工作年限等等,这些都需要综合考虑,统筹安排,细心工作。在以上的证据具备的情况下,有的时候还不能说就一定会被仲裁委所采纳,还要结合对方提交的证据,利用证据规则和诉讼技巧来达到自己的主张被法院或仲裁委所采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八十二条【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未签劳动合同一年多还能要求赔偿吗

违法用人单位可投诉劳动局或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赔偿。离职后可要求支付拖欠工资、押金、双倍工资、经济补偿、加班工资等。需提供证据,如工装、工资条、社保记录、同事证言等证明劳动关系的文件。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查看全文

未签劳动合同,能否要求赔偿?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获得双倍赔偿,但需满足条件:公司拒绝签订合同、发生在2008年2月1日后、进入公司满一个月后开始计算,并非劳动者故意不签订合同。只有用人单位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才需要支付2倍工资,劳动者不签合同不适用该条款。...查看全文

工作一年未签劳动合同可以要求赔偿吗

法律分析:可以。超过一个月,用人单位不和劳动者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可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补偿,公司若不支付,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查看全文

超一年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赔偿吗

一、公司超过一年没签劳动合同需赔偿:超过一年未签劳动合同,视为无固定期限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劳动者十一个月的双倍工资。 二、工作一年没签合同需通过劳动仲裁:工作一年没签合同不能直接起诉,需先申请劳动仲裁,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处理...查看全文

工作一年未签劳动合同可以要求赔偿吗?

律师分析: 可以。超过一个月,用人单位不和劳动者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可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补偿,公司若不支付,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查看全文

工作一年未签劳动合同可以要求赔偿吗

工作一年未签劳动合同可以要求赔偿。用人单位自用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每月支付二倍工资。工作一年以上未签劳动合同可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需提供在本单位工作的证据。未签劳动合同的员工可向劳动委员会投诉,要...查看全文

一年以上未签劳动合同能否要求公司赔偿

一年以上未签劳动合同辞职能要求赔偿。一年以上不签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的次日至一年前一天,每月向劳动者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赔偿。自用工之日起一年内,用人单位应当每月向劳动者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

一年未签劳动合同赔偿吗

未签劳动合同一年赔偿双倍工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应支付劳动者每月双倍工资。劳动合同应包括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报酬、社会保险等条款。签订劳动合同是保护双方权益的规则,防止纠纷时无...查看全文

一年半未签订劳动合同能赔偿吗

法律分析:工作一年半没签劳动合同可以得到双倍工资的赔偿。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为了更好的保护自身的利益,肯定就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才行。现实中,大部分的用人单位还是会按照规定与劳动者签订合同,不过却有少部分单位为了逃避...查看全文

多年未签劳动合同赔偿吗

赔偿。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双倍工资。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查看全文

工作10年未签劳动合同,能否要求赔偿?

劳动者连续工作十年以上,用人单位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双倍工资差额和双倍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可提前30天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如劳动者患病、不能胜任工作或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裁减人员需提前30天向工会或...查看全文

未签劳动合同离职后能要求赔偿吗

法律解析: 未签劳动合同离职后是可以要求赔偿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查看全文

未签劳动合同离职后能要求赔偿吗

法律分析:未签劳动合同离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者可以要求其支付双倍工资;离职时因为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情形之一,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离职属于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仲裁用人单位损...查看全文

未签劳动合同离职后能要求赔偿吗

法律分析:未签劳动合同离职后是可以要求赔偿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查看全文

一年以上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赔偿吗?

律师分析: 可以。一年以上不签合同,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赔偿,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起,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作为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一年以上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赔偿吗?

法律解析: 可以。一年以上不签合同,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赔偿,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起,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作为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一年以上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赔偿吗

法律分析:可以。一年以上不签合同,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作为赔偿,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起,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作为赔偿。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要求签劳动合同不签能赔偿吗?

法律解析: 劳动者同意并且积极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公司拒绝签订,劳动者可以获得双倍赔偿,公司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才需要承担支付每月2倍工资。如果是职工故意或者不愿意签订劳工合同,则不能获得2倍工资。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要求签劳动合同不签能赔偿吗

法律解析: 劳动者同意并且积极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公司拒绝签订,劳动者可以获得双倍赔偿,公司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才需要承担支付每月2倍工资。如果是职工故意或者不愿意签订劳工合同,则不能获得2倍工资。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

要求签劳动合同不签能赔偿吗?

律师分析: 劳动者同意并且积极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公司拒绝签订,劳动者可以获得双倍赔偿,公司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才需要承担支付每月2倍工资。如果是职工故意或者不愿意签订劳工合同,则不能获得2倍工资。 【法律依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