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需要警惕哪些陷阱

律师回答

1、期房陷阱
对于不少资金存在问题的购房者来说,购买期房其实是无奈的选择,但一旦疏忽又很有可能面临巨大风险,让辛苦攒下的钱打了水漂。避免期房陷阱,最关键的是要对开发商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比如,开发商的资质情况,开发商批的项目性质,预售许可证等等,在房管部门都有备案能查到。
2、特价房陷阱
特价房向来是吸引广大购房者前去看房的有效方式,而且每每都倍有成效。但是部分特价房房源略带缺陷,比如面积比上做得不到位、开发商不具备开发资质、户型存在问题、个别商业产权的项目以特价房为噱头销售等等。因此,购房者在购买时应该了解全面,考虑清楚,并和非特价房做比较,不可盲目冲动下单。
3、赠送面积陷阱
“赠送面积”是开发商利用购房者心理,吸引他们出手的宣传手段,但“赠送面积”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应充分了解“赠送面积”的来源、开发商对此是否有赠送的权利等,并且要求开发商把赠送部分在合同中加以明确。一旦权利受到侵害时,才能有充分的依据得到法律的支持保护。
4、延期交房陷阱
如何避免“被延期”也是不少购房者的心头大事,首先在买房时出了考察开发商实力外,还要斟酌楼盘配套设施、水电设施、施工单位等因素,否则一旦“掉链子”,很可能影响正常交房。所在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明确违约责任,在逾期违约责任问题上不仅要明确规定责任的承担主体,还要设置有威慑力的违约赔款额度和具体的赔款时间,这样才能起到约束效果。
一、买期房注意事项
第一,购买期房的时候要认真看户型图,因为没有实体的房子和主体户型去查看,只能用心感受,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个信息会更多,比如房子前后左右的外部格局,是否影响光线,等等,这些都要进行提前预知,想象,看图,要把所有的不利因素都要规避掉,包括是否挨着公路,噪音会不会大,都要搞清楚,这只是第一步,寻找最佳房源。
第二,购买期房,在现阶段来讲,风险更大,因为金融政策的不稳定性,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性,会导致很多小开发商,没洗牌,难免会留下一些烂尾楼,在购买期房的时候,要认真调查开发商,知道他们的资金情况,确保我们买的房子,比较可靠。
第三,购买期房的过程当中,后面的一些诟病比较多,例如面积差距,房子建筑质量,绿化率,还有开发商所承诺的,有没有兑现,交房时间,这些都要进行一系列的排查,去处理,还有就是购买期房的过程当中,交了首付,签不了合同,开发商再次把房子作为在建抵押工程,抵押给银行,相当于开发商拿了你的首付,又用同一套房子去拿银行贷款,到房管局网站一查,房子被抵押了,这个时候很多业主就会发慌,理论上没事,就是晚签几天合同而已,实际上呢,有风险,开发商不该这么做,但是有迫于无奈,所以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但是买上房子以后,不必惊慌,理论上没有太大问题。
认真检验相关文件:
1、查验开发商的经营资格是否合法。
2、查验开发建设手续是否合法,开发项目必须取得《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3、查验开发商是否取得《商品房预售证》,并核实自己想要购买的房子是否在销售许可证上所载的房屋栋号范围内。
4、注意楼盘规模。因为一般来说,大一点的楼盘抗风险要强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楼盘,相关的配套设施会比较完整,社区文化、物业管理也会相对好一些。
5、一定要签正式合同,许多购房者缺乏风险意识,特别是在价格大涨的背景下,购房者已经处于思想混乱状态,风险意识已经降到最低。在这种情况下,房产纠纷就很有可能发生。
重中之重,购房真买期房时,一定要看开发商是否五证齐全,只要擦亮双眼,谨慎交易,一定会买到一套满意的房子。
其实购买期房,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注意事项,这里就不一一的说了,关系比较大的一些注意事项,上面已经讲了,一方面注意开发商资金流向,预防成为烂尾楼,二是不要选择让自己后悔的房,提前了解更多信息,三是遇到一些小问题,不必惊慌,按部就班的处理就可以,这是最好的结果。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中介买房需要警惕哪些黑中介陷阱

法律分析:中介买房需要警惕的黑中介陷阱有:设置合同陷阱、隐瞒房屋真实情况、赚取不合理高低差价、合同未履行完毕时要求将钱交给代理人、假冒房东、收取中介费以外的杂费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查看全文

购买二手房需警惕哪些“陷阱”

法律分析:购买二手房需警惕以下“陷阱”:房屋产权不明确;房屋质量不合格或与合同要求不一致;定金不退的霸王条款;房屋被限制交易或已列入拆迁范围;中介公司存在暗箱操作等。法律依据:_x000D_ 《民法典》第五...查看全文

警惕房屋中介哪些陷阱

法律分析:房屋中介哪些陷阱如下:陷阱一、合同陷阱。陷阱二、为按揭贷款顾客随意选择贷款银行和担保公司,赚取高额返点和担保费,损害顾客利益。陷阱三、不良中介与房东串通对顾客实施诈骗。法律...查看全文

警惕房屋中介哪些陷阱

房屋中介哪些陷阱如下:陷阱一、合同陷阱。陷阱二、为按揭贷款顾客随意选择贷款银行和担保公司,赚取高额返点和担保费,损害顾客利益。陷阱三、不良中介与房东串通对顾客...查看全文

警惕房屋中介哪些陷阱?

律师分析: 房屋中介哪些陷阱如下: 陷阱一、合同陷阱。 陷阱二、为按揭贷款顾客随意选择贷款银行和担保公司,赚取高额返点和担保费,损害顾客利益。 陷阱三、不良中介与房东串通对顾客实施诈骗。 【法律依据】: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 ...查看全文

签订购房合同时需要警惕哪些陷阱?

购房合同签订时需注意:认真阅读合同、了解开发商情况、付款方式、交房期限、违约责任等。购房合同无效时,贷款合同应解除。购房者应先了解相关问题,审查开发商资格,关注补充协议内容,重点理解重要条款。...查看全文

买房者需警惕十二大购房陷阱

一套房子也许是许多人一辈子最大的投资,也是一辈子的希望,它的任何小事对购房人来说都是大事。当面积缩水、虚假广告、延期交房、私改规划等让购房人吃亏上当的事成为常态,我们需要知道,在实践中开发商到底设置了哪些陷阱?还有哪些新的陷阱需要...查看全文

买房时要警惕开发商的陷阱

本文主要介绍了“教育地产”的概念以及购房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购房者应该仔细检查所在地区是否拥有名校的资格和名额,以及开发商的房地产是否齐全。此外,购房者应该了解开发商的内部优惠价格认购方式是否被政府相关部门认可,以避免影响今后的房产...查看全文

警惕这些隐藏的陷阱!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当有奖销售进行了规定,包括欺骗性有奖销售和巨额抽奖式有奖销售。欺骗性有奖销售指经营者通过欺骗方式实施有奖销售,如不明确奖项信息或谎称有奖等。巨额抽奖式有奖销售指奖金超过五万元的抽奖销售,会引发侥幸心理和扰乱公...查看全文

警惕这些常见的陷阱

非法集资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扰乱金融秩序、侵犯公民财产权的行为。达到一定数额的非法集资行为将构成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条件包括未经批准、公开宣传、承诺回报、吸收社会公众资金。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查看全文

警惕二手房买卖合同的陷阱

无效的二手房买卖合同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欺诈、胁迫、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有例外。违背公序良俗、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查看全文

警惕!这些购房合同常见陷阱

购房合同无效、被撤销,套型不一致、面积误差、规划设计变更以及主体结构质量问题等情况下,购房人有权退房。除法定退房情况外,购房人还可以通过书面形式约定其他退房情况。...查看全文

需警惕的合同传真陷阱

传真合同的隐患:1.不常见的形式易引纠纷;2.可能误解合同形式和效力;3.合同内容不明确引歧义。根据《民法典》第469条,合同可以书面、口头或其他形式订立。书面形式包括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根据第470条,合同内容由当...查看全文

警惕合同陷阱购房遇“房托”

近日,太原市民高女士真是愁眉不展,先是遭遇房托,之后天上掉下一份买房合同完全打乱了她的生活,这一切都是房子惹的祸2009年8月22日,高女士经朋友介绍到易佳房地产公司看房。通过筛选后,她看中山东省威海地区凤凰湖C区一套...查看全文

警惕拖欠工资的陷阱

劳动者维权需注意收集证据,法律依据是《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恶意拖欠货款可能被拍卖、查封财产,应清偿债务。可分期偿还或通过法院强制执行。恶意拖欠属于经济纠纷,可协商解决或起诉。拖欠者进入黑名单会受到限制,诚信对生意有影响。...查看全文

警惕租房协议中的五大陷阱

揭秘租房骗局:假房东骗租金、虚假看房费、黑中介重复出租、合同陷阱、低价背后有骗局。租房者需警惕不法分子和不正规中介,核实房东身份、签订正式合同后再支付费用,避免财产损失。...查看全文

买二手房需要避免哪些陷阱?

要防止下列陷阱: 1.产权状况不明。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房屋不得转让。 2.房屋类型不明。现在二手房市场上的房屋大部分为商品房,但也存在部分未转为产权的使用...查看全文

买房买房有哪些陷阱

许多人将首付视为购房的唯一要求,但首付仅是购房预付投资的一部分。在购房过程中,应节约一些孩子的基础教育增长、自己的职业或就业基础准备、孝顺和必要的接触等费用,同时考虑贷款期限和生理年龄。房价波动和跟风购房都不可取,应该以平衡生活便...查看全文

警惕签谅解书中的陷阱

致歉书:若您造成受害人的伤害,请确认已达成赔偿协议且赔偿结束。若未造成伤害,则无需表述。受害者在签署此致歉书时,请注意赔偿事项、法律效力及相关公证程序。同时,谅解书无需所有受害人家属签字,只要有被害人在场即可。出具谅解书的目的是减...查看全文

警惕传销陷阱,避免被骗

报警处理,传销涉及刑事犯罪,公安机关会调查,追回钱财需视具体情况。传销活动以发展人数为计酬或返利依据,诱导、胁迫他人参与,骗取财物、扰乱社会秩序者,将被判处不超五年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者将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