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患者在休养期间的工资支付问题

律师回答
摘要:工伤医疗期内,单位应按原工资标准支付工伤职工工资,参照前12个月平均工资,扣除社保费和个税。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严重伤情可适当延长。工伤职工评定伤残后享受伤残待遇,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需要护理由单位负责。工资总额指单位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本人工资指工伤职工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工伤医疗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你工伤医疗期间,单位应当按照你的原工资标准发放。原工资标准可参照你发生工伤事故前12个月平均工资来计算,但应注意的是,单位在发放你工资时,应扣除你本人应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用;如你的工资超过应税数额,则还需扣除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款。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第六十四条本条例所称工资总额,是指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本条例所称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延伸阅读
工伤患者休养期间的薪资保障措施
工伤患者在休养期间,为了保障其薪资权益,我国法律规定了一系列薪资保障措施。根据《工伤保险条例》,雇主应当在工伤患者休养期间继续支付其工资。具体支付标准根据工伤患者的工资水平和伤残程度确定。如果工伤患者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雇主应当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此外,如果工伤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雇主也应当支付其治疗期间的工资。如果雇主未按时支付工资,工伤患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通过劳动仲裁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工伤患者在休养期间享有薪资保障,雇主有责任按时支付其工资,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结语: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患者在休养期间享有薪资保障,雇主有责任按时支付其工资,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工伤患者的工资支付标准根据工资水平和伤残程度确定,如果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雇主应按最低标准支付。如有支付迟延,工伤患者可投诉或通过劳动仲裁程序维护权益。保障工伤患者薪资权益,是我国法律的规定和雇主的责任。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及其女职工,适用本规定。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一节 集体合同 第五十六条 【集体合同纠纷和法律救济】用人单位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工伤患者在家休养期间的工资支付问题

员工工伤需由用人单位负责,进行工伤认定鉴定并确定伤残程度。工伤期间,员工工资应照常发放,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2个月。...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在休养期间的工资待遇问题

工伤人员停工留薪期间,工资待遇不变,单位负责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等级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需要护理,由单位或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生活护理费。...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在养伤期间工资待遇问题

用人单位未支付工伤期间工资福利属违法行为,劳动者应据理力争,要求按月发放工资。在准备据理力争时,要了解老板为人、单位规模和规范度,并回忆工伤后的单位态度和措施。最后,可要求支付“生活费”而非“工资”。...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工资支付

本文讲述了劳动者因工伤住院期间的相关工资福利待遇和私人厂工伤工资的计算方法。在停工留薪期内,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若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可以适当延长停工留薪期,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查看全文

员工患病期间的工资支付问题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根据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工资待遇根据医疗期长短给予不同比例的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员工试用期内患病不能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特定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包括...查看全文

工人受伤休息期间工资支付问题

工人受伤需确认为工伤方可享有工资保险。工伤范围包括日常工作、科学实验、职业病、意外伤害、维护国家利益等。在停工留薪期内,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伤残评定后享受伤残待遇。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可适当延长。治疗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查看全文

停工期间劳动者工资支付问题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在家休养期间的工资计算方法

工伤在家休养期间,享受停工留薪,单位按月支付原工资福利待遇。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但严重伤情或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在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支付方式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停工留薪期的工资按照原工资标准计算,根据工伤前工作时间和工资情况来确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具体根据伤情确定,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12个月。停工留薪期的确定由用人单位或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并由...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在家养伤期间的工资计算方法

工伤期间工资计算规则:发生工伤前工作满12个月的按月平均工资计算,未满12个月的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未满1个月的按合同约定或市平均工资的60%计算。停工留薪期内工资不变,由单位支付,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残评定后享受伤残待遇,需要...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在养伤期间的工资待遇是多少?

工伤养伤期间,工资待遇应正常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12个月。如工伤期间不支付工资,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法院审判程序追讨。仲裁程序是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最终可通过...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在护理期间的经济承担问题

本文讲述了工伤期间护理费的支付标准以及工伤职工的生活护理费和工资的计算方法。护理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根据工伤职工的生活状况分为三个等级,对应不同的支付标准。生活护理费则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在护理期间费用由谁支付?

工伤期间护理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支付标准根据工伤职工自理能力分为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和部分不能自理三个等级,分别支付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30%。...查看全文

员工停工期间的薪资支付问题

“停职查看”是一种常见的违纪处分方式,企业需依法规定该处分行为并明确期限、标准、流程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可依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停职停薪处分,但需注意停薪期间不得扣发工资和生活费。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在此期间暂时中止,但劳动...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在养伤期间如何获得工资报酬

劳动者工伤停工留薪期间未支付工资福利待遇属违法行为,劳动者应据理力争,要求用人单位按月支付工资。策略包括了解用人单位情况、回忆工伤发生后的态度和措施,最后可要求支付“生活费”。...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在养伤期间是否能够获得工资?

本文讲述了工伤职工在治疗期间的相关规定。在停工留薪期间,用人单位会按照原工资支付工伤职工工资,工资以月为单位进行支付。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如果用人单位在工伤职工治疗期间没有按时支付工...查看全文

工伤休养期间的补偿问题

工伤休养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支付。伤残评定后享受伤残待遇。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严重情况可延长不超过12个月。未休年休假天数按300%工资支付。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未休年休假天数按折算方法支付。已安排年休假多于折...查看全文

雇主在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支付问题

女职工产假待遇的支付方式分为参加生育保险和未参加生育保险两种情况,前者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生育津贴,后者由用人单位支付产假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未支付产假工资,劳动者可以投诉、举报,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处理,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法院起...查看全文

工伤休养期间职工的待遇问题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因此,职工工伤休养期间,仍然享受年终奖等在岗待遇。 职工工伤构成八级伤残的...查看全文

工伤患者在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待遇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间,应按照原工资福利待遇支付工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停工留薪期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12个月。停工留薪期的“原工资”是指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月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