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工资待遇的解决方法

律师回答
摘要:工伤期间公司不发工资,劳动者可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方式要求支付工资。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停工留薪期内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公司应每月足额支付。无故拖欠工资违法,用人单位应按时支付。劳动者可投诉、仲裁、起诉等维权。冷静处理问题,遵循法律途径。
一、工伤期间公司不发工资如何处理
1、工伤期间公司不发工资的,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申请调解、诉讼等方式来要求其支付工资。劳动者在治疗工伤的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公司应当按照该标准每月足额向其支付工资。
2、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二、无故拖欠工资的情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50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此处的“无故拖欠”应理解为,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在规定时间内故意不支付劳动者工资。
2、劳动部《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中针对“无故”作了排除性规定:“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不包括:
(1)用人单位遇到非人力能所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无法按时支付工资;
(2)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过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各地情况确定。其他情况下拖欠工资均为无故拖欠。
老板不发工资肯定是违法的,这个时候职工可以通过一些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比如到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提起劳动诉讼等。不管通过怎样的手段讨要工资,各位职工都一定不要冲动行事。
延伸阅读
结语:维权合法,职工权益应得。工伤期间公司不发工资,可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方式要求支付工资,法律明确规定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无故拖欠工资属违法行为,可依法投诉、仲裁、诉讼维权。维护权益需冷静理性,选择合适的途径追讨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有关部门收到相关的检举和控告后,应当及时处理。
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工资待遇不公的解决方法

工资待遇不公平的处理办法是:举报、申请仲裁、起诉。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如果不支付,还需加付赔偿金。...查看全文

辞职试用期工资待遇的解决方法

试用期辞职不给工资的,劳动者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讨要工资。...查看全文

工资待遇大小写不一致的解决方法

劳动合同薪资大小写不一致并不重要,法律对此并无具体规定。为避免纠纷,双方可将小写金额注明为大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应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书面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未订立书面合同...查看全文

工伤工资待遇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计算:停工留薪期内按原待遇计算;高于平均工资300%则按300%计算;低于平均工资60%则按60%计算;评定伤残等级后享受伤残待遇。...查看全文

获得工伤赔偿的步骤和解决工伤待遇的方法是什么?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查看全文

工伤与退休工资待遇计算方法

工伤退休金低于伤残待遇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其他工伤退休仍享受工伤待遇。一至四级伤残享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伤残津贴,退休后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伤残津贴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由基金补足,一至四级伤残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病假工资根据工...查看全文

工资待遇如何解决离职员工

劳动合同期间辞退的处理原则:过失性辞退无需赔偿,非过失性辞退按工龄支付经济补偿,违法辞退需支付双倍赔偿金。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了劳动者解除合同、协商解除、用人单位解除、终止固定期限合同等情形下的经济...查看全文

工资待遇不公如何解决?

合理工资:协商、投诉、仲裁。工资按劳动合同约定,不能低于最低标准,需符合单位经济情况。工作日计算:年250天,季62.5天,月20.83天,工作小时数按日工作时长计算。...查看全文

工资待遇纠纷解决途径

劳动报酬约定不明,可重新协商、遵循集体合同、同工同酬或国家规定。拖欠工资可向劳动行政部门反映,解除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建议建立劳动关系时协商劳动报酬,保护权益。...查看全文

了解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政策

工伤保险为职工提供医疗费、伙食补助费、交通住宿费和工伤津贴等待遇。八级伤残还可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解除劳动合同后还可享有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政府规定,广西规定八级伤残为10个月本人工资。...查看全文

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问题处理方法

在工伤期间,如果公司不发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申请调解、诉讼等方式来要求其支付工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在治疗工伤的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公司应当按照该标准每月足额向其支付工资。如...查看全文

请教工伤待遇人均工资的计算方法

工伤赔偿的核心内容包括工伤赔偿的平均工资计算方法,赔偿内容涵盖用人单位和工伤保险基金负责赔偿的部分,以及工伤索赔的赔偿项目包括一般伤害、伤残、死亡和职工下落不明的情况。...查看全文

工伤期间工资待遇

律师分析:工伤休养期间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需要延长的,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法律依据:...查看全文

工伤期间工资待遇

法律分析: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用人单位不依法支付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工资的,工伤职工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维权。停工留薪期超过12个月的,需经设区的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查看全文

员工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

法律分析:员工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如果员工停工留薪的,工资待遇由公司按照职工的原工资水平来按月支付。如果职工还支付了本人的医疗费、伙食补助费、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等合理的费用的,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中获得赔...查看全文

工人工伤期间的工资待遇

工人工伤期间的工资由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严重伤情或特殊情况需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并延长,但不超过12个月。伤残等级评定后,停止原待遇,享受伤残职工待遇。停工留薪期满后继续治疗的,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查看全文

工伤待遇中工资的确定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工伤期间工资发放的标准和原则。对于轻微工伤,医疗费用可报销,伙食费可按企业标准的70%补偿。对于需要暂停工作的工伤,停工留薪期内工资待遇不变,按月发放,通常为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严重伤情或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查看全文

工伤的工资待遇是什么

法律分析:工伤的工资待遇是按照工伤职工的原待遇来计算的。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待遇不变。所以单位仍是按原待遇来向职工发放工资的。法律依据:《《工伤...查看全文

工资待遇纠纷调解后的解决途径

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后,如果雇主不执行调解书,雇员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先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成功,仲裁庭会制作调解书,明确仲裁请求和当事人达成的协议。调解书经双方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查看全文

工资待遇问题,该如何解决?

如何投诉老板不支付工资及解决工资问题?可以通过拨打12333投诉、向劳动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提起民事诉讼等途径解决。协商解决是首选,如不行可申请劳动仲裁,注意提起申请的时间和所需材料。另外,员工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拖欠...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