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角度解读两者差异

律师回答
摘要:开除、除名、违纪辞退是用人单位对违纪职工的行政惩戒方式,它们在类别、审批时效、适用对象及条件以及实施程序上存在不同。开除是最严厉的一种处分,审批时效为5个月;除名属于行政处理,没有具体审批时效规定;开除适用于严重违法乱纪的职工,而除名适用于经常旷工的职工;开除处分由厂长(经理)提出,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而违纪辞退由车间、科室提出证据和处理意见,经工会意见后由厂长(经理)决定。
开除、除名、违纪辞退之间的联系就在于它们都是用人单位对违纪职工的行政惩戒方式。
1.作为惩戒方式,它们的类别、审批时效不同。
开除是属于行政处分,而且是最严厉的一种处分。其处理时效为:从证实职工犯错误之日起5个月之内审批完毕。
除名属于行政处理,不属行政处分之列。因此没有具体的审批时效规定,但原则要求应对犯错误职工及时进行处理,不得无故拖延处理时间。
2.作为惩戒方式,它们的适用对象及其条件不同。
开除处分适用于严重违法乱纪的职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被判刑并入监服刑的;二次劳教被注销城市户口的;留用察看期间表现仍不好的;严重犯有《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一条所列七项错误行为之一的。
除名仅适用于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经教育不改,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者一年以内(按自然年度计算)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的职工。
3.作为惩戒方式,它们的实施程序不同。
开除处分,按《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应由厂长(经理)提出,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违纪辞退,按照《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应由车间、科室提出职工违纪的证据和处理意见,在听取工会意见后,由厂长(经理)决定予以辞退。
延伸阅读
法律视角下的异同对比:解析两者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在法律视角下,对两者的差异与相似之处进行解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两者的定义和范畴。然后,通过法律的角度来分析它们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比较它们在法律规定、权益保护、责任承担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可能在于法律适用的范围、法律效力、法律责任等方面;而相似之处可能在于它们都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并需遵守法律的要求。因此,通过法律视角下的异同对比,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为相关法律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指导。
结语:开除、除名、违纪辞退是用人单位对违纪职工的行政惩戒方式。它们在类别、审批时效、适用对象及条件以及实施程序等方面存在差异。开除是最严厉的行政处分,处理时效为5个月内审批完毕;除名是行政处理,无具体审批时效规定,但要求及时处理;违纪辞退需要提供证据和处理意见,并经工会意见后由厂长(经理)决定。通过法律视角的比较分析,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异同,为相关法律问题提供指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从法律角度分析两者的差异

袭警行为在我国被定为妨碍公务罪,根据刑法第277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同时,该条款也适用于阻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以及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查看全文

从法律角度分析与解答"

抢夺罪是指公然抢夺他人财物,构成犯罪需追究刑事责任。要件包括:财物所有权,出其不意抢夺财物,数额较大,主体为刑事责任能力自然人,目的为非法占有。...查看全文

深度剖析两者差异

责任与义务的区别:义务是应为的行为,责任是必为的行为。义务与权利相对应,违反义务即发生责任。法律责任是违反法律义务的后果,而法律义务是法律规定的行为限制和约束。...查看全文

从数学角度剖析两者的应用

处罚力度和规定的不同:从重处罚指对行为人适用较重种类或较高幅度的处罚;加重处罚指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较重的刑罚。从重规定表明应受处罚的行为严重,只有通过加重行为人的责任,才能保持处罚与违法行为的相适应。加重规定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可...查看全文

从法律角度的解析与探讨

合同解除和合同终止的主要区别在于效力和适用范围。合同解除具有溯及既往和将来发生效力,通常适用于违约情形;而合同终止只对将来发生效力,适用范围更广,包括非违约情形。...查看全文

传单骂人是否违法?法律角度解读

发传单骂人违法,公安机关会警告;情节轻微则不予处理。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侮辱、威胁他人,诬告他人,侵犯隐私等行为都将受到处罚。严重情节可能构成诽谤罪,将面临刑罚。...查看全文

同学辱骂我犯法吗?法律角度解读

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根据提供的资料,他的行为属于侮辱行为。建议收集相关证据,如图画、录音录像,并报警。侮辱罪构成要求造成大的损害。侮辱行为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者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五...查看全文

两者之间的法律差异及解析

我国法律规定,余罪与漏罪在本质上没有区别。法院在判决宣告后,若发现被判处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还有其他未判决的罪行,法院将对新发现的罪行进行判决,并根据法律规定执行相应的刑罚。未判决的罪行称为漏罪。...查看全文

两者之间的法律差异及理解

授权和委托的区别在于受权和授权的语义不同,前者是接受他人赋予的权力,后者是将权力委托给他人执行。法律上认定委托和授权的区别在于其性质、概念和原则不同,委托合同中委托人行使全部职责,被委托方不承担法律责任。特别授权代理与一般授权代理...查看全文

什么是敲诈?从法律角度详解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手段,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未遂是指行为人使用了威胁或要挟手段,但被害人并未产生恐惧情绪,或者虽然产生了恐俱,但并未交出财物的情况。敲诈勒索罪的立案标准包括客观和主...查看全文

分别从政策和实践角度分析差异

政府保护和社会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权益进行保护,社会保护是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社会保障是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劳动保护是为产业工人提供相关防护装备和食品。...查看全文

从投资者角度出发

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范围和发行程序存在差异。公司债券的发行实行核准制,由证监会负责核准,企业债券的发行采用审批制度。企业债券的利率限制为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而公司债券没有利率限制。...查看全文

合同与协议书:从法律角度来看它们之间的差异

协议与合同在意义、作用、格式、形式等方面基本相同,但有明显区别:合同具体明确,规定违约责任;协议没有具体标的,简单概括,不涉及违约责任。协议是签订合同的基础,合同是协议的具体化。...查看全文

两者之间的法律差异

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区别在于主体限定、行为要件和犯罪对象。职务侵占罪适用于非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进行侵占行为,犯罪对象为单位的财物。而侵占罪适用于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的侵占行为,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或埋藏物...查看全文

朋友圈骂人是否犯法?法律角度解读

朋友圈骂人违法,轻者受罚,重者刑责。骂人内容视情况而定,真实批评不犯罪,谣言诽谤侵权。转发500人或访问5000人构成诽谤,侮辱言辞可拘留罚款,严重后果可能构成侮辱罪。...查看全文

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

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的主要区别在于侵犯的客体、客观表现和主观目的。挪用资金罪侵犯的是公司或单位的资金使用权,行为表现为擅自挪用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目的是暂时使用后归还;而职务侵占罪侵犯的是公司或单位的财物所有权,行为表现...查看全文

从法律角度进行探讨

本文讲述了玩忽职守罪和工作失误的界限以及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的判定。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在行为特征和导致发生危害结果的原因上存在差异。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故意不履行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查看全文

分别从法律角度剖析

挪用公款罪和职务侵占罪在侵犯客体、行为方式和主观目的上存在差异。挪用公款罪侵犯公司等单位资金使用权,行为方式为挪用,目的是非法取得资金使用权;职务侵占罪侵犯公司等单位资金所有权,行为方式为侵占,目的是非法取得财物所有权。根据刑法第...查看全文

从历史演变看两者差异

股份和股权是公司股东的权益,但定义和转让方式有所不同。股份代表对公司部分所有权,转让需签订协议并涉及税费问题。股权是投资人因向公司投资而享有的权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股份可分为普通股、优先股和混合股,可有记名或无记名、有面额或无面...查看全文

从法律程序的角度分析

侦查询问和讯问的区别在于对象和采取的措施。询问主要针对证人,自愿作证,不能采取强制措施;而讯问主要针对犯罪嫌疑人或与案件有关的人,涉及切身利益,可能有逃避或不愿意的成分,需要采取强制措施以保证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