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确认中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定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关系确认责任分配和事实劳动关系成立条件。劳动者举证提供劳动,仲裁机构受理劳动案件。用人单位应提供证据否认劳动关系。证据包括工资支付记录、社保费缴纳记录、工作证等。劳动者提供三种证据即可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需提供相反证据或证明劳动争议不违法。事实劳动关系成立条件包括主体资格、劳动规章制度适用、劳动者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劳动。
一、确认事实劳动关系时举证责任如何分配
按《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关系,一个月内必须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事实用工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为事实用工。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问题,实践中只要劳动者举证证明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仲裁机构就会作为劳动案件受理。用人单位若否认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应当举证证明。
引发事实劳动关系方面的劳动争议,主要证据有六种: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
2、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纪录;
3、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4、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5、考勤记录;
6、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劳动者只要拿出三或四当中的任一种资料,就可证明其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而作为用人单位,必须能够拿出相反证据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不存在,或者出示一、二、四、五等方面的证据以证明劳动争议实体性争议内容的“不违法”,否则,将承担不利后果。
二、事实劳动关系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确认事实劳动关系时,劳动者举证证明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劳动是关键。用人单位若否认劳动关系,应当提供相反证据。主要证据包括工资支付凭证、社会保险费缴纳记录、工作证等。劳动者只需提供其中三或四种证据即可证明事实劳动关系存在。用人单位必须能够提供相反证据或证明劳动争议内容不违法,否则将承担不利后果。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通知,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主体资格、适用劳动规章制度、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劳动的情形下,劳动关系成立。
法律依据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一条 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六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五十四条 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六十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探讨劳动关系确认时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

劳动关系确认的举证责任分配及成立条件:劳动者只需提供三或四种证据之一,即可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必须提供相反证据,否则将承担不利后果。劳动关系成立的条件包括:双方具备主体资格、用人单位适用劳动规章制度、劳动者从事...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中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定

劳动争议中的举证责任,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最高人民法院解释,不完全遵循民法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中负有一部分举证责任,特别是涉及开除、减薪、解除劳动合同等决定。...查看全文

谁承担确定劳动关系的举证责任

法律解析: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应当承担确定劳动关系的举证责任。当劳动者存在举证困难的情况,则用人单位要进行举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举证责任分配规定

在工伤案件中,申请人或职工近亲属需要举证,但如果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则用人单位需要承担证明责任。在工伤认定的举证责任中,社会保险行政部门需要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而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如...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纠纷举证责任的确定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劳动者要证明与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若否认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应当举证证明。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查看全文

确认劳动关系的规定?

律师解答: 确认劳动关系的标准,是否存在事实的劳动关系而不是依靠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是否进行劳动备案等辅助的手段进行判定。员工只要在公司存在上班的事实,提供相关的工资发放信息或者考勤都可以进行判定。未签订劳动合同,但有实际用工的情...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法律分析:劳动争议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在劳动纠纷中举证责任一般是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确定的,但劳动纠纷又适用特殊的举证责任,也就是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由用人单位举证。...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确认规定

近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劳动争议无法解决,劳动者权益受损。为规范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提出,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具备一定条件时,劳动关系仍成立。同时,列举了可作为劳动...查看全文

确认劳动关系应如何举证

法律分析: 确认劳动关系可以用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举证,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可以用银行流水、社保缴纳凭证、工资、工作时间举证。 根据《劳动法》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一)劳动合同期限;(二)工...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分配

律师分析: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第一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过程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第二条劳动者一方当事人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过程中应承担的举证责任如下:...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分配?

律师分析: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第一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过程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第二条劳动者一方当事人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过程中应承担的举证责任如下: 一....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仲裁举证的责任

法律分析:一、劳动关系仲裁举证的责任?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其提出的主张有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义务,并有运用该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有利于其主张的责任,否则将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风险。“谁主张谁举证”是民法上举证责任分...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中的举证责任是如何分配的?

律师分析: 举证责任,是指应该提供证据的当事人必须对自己的主张举出主要的事实根据,以证明其确实存在,否则将承担败诉后果。对于工伤认定的举证责任,应综合判断:1、工伤认定中,劳动关系举证责任应由劳动者承担。2、受伤害事实由劳动者负举...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举证责任倒置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是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的。想要自己的请求得到仲裁委员会的支持,需要有足够的证据。那么,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倒置是什么意思?今天,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法规:如何规定确认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确认与劳动合同续签: 劳动关系确认需满足双方主体资格,可参考招聘记录等凭证。劳动合同续签应综合评估,考虑连续工作年限等因素,若不续签应支付补偿金。征求劳动者意见十分重要,若劳动者不愿续签合同,无需支付补偿金。双方同意续签应...查看全文

劳动诉讼举证责任的确定

法律分析:劳动诉讼举证责任一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但在劳动纠纷中,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法律依据:《《中华人...查看全文

揭示工伤认定中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

工伤认定中的举证责任是如何分配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若职工或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而用人单位不认同,则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而在劳动争议中,由于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且难以获得证据材料,举证责任倒置原则被采用以保护劳动者利益,实现举...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如何进行?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中工资考勤的举证责任分配

劳动仲裁中,考勤的举证责任在于用人单位。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查看全文

劳动关系确认的法律规定

确认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