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后出现工伤怎么办

律师回答

一、员工递交辞呈后发生工伤怎么办

如果一名员工在辞职信递交后发生了工伤,只要还未解除劳动关系,就依旧属于工伤范畴,雇主应该及时采取行动,确保员工得到合理的救治和赔偿。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

1、及时提供急救:如果员工发生了工伤,雇主应立即提供急救或将员工送往医院。

2、确认工伤认定:雇主应该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确认员工的工伤认定,并报告当地的劳动保障部门。

3、确认员工是否有工伤保险:如果员工在工作期间受伤,他们有可能享有工伤保险,雇主需要确认员工是否有该保险。

4、提供合理的赔偿:如果员工确实因工受伤,雇主需要提供合理的赔偿,包括支付医疗费用、失业补偿金等。

5、确认员工是否需要继续工作:如果员工的工伤比较严重,雇主需要确认员工是否有能力继续工作,如果员工需要停工治疗,则需要提供相应的休假或福利。

6、与员工保持沟通:最后,雇主需要与员工保持沟通,了解员工的情况,协助员工处理与工伤有关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工伤进行认定,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支付工伤医疗费、工伤津贴和一次性伤残补偿金等经济补偿。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工伤保险的参保人员依法缴纳保险费,并依法及时足额地支付工伤医疗费、工伤补助金和工伤一次性伤残补偿金等各项待遇。

二、发生工伤纠纷找专业的律师有什么优势呢

首先,可以帮助当事人分析案件和利弊得失,为当事人做出理想的决策,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提醒当事人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法律手段;

其次,律师可以根据案情需要协助当事人及时调查、收集证据,这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

最后,更重要的是,律师会对所有证据进行分析整理,梳理出对当时最有利的证据,打官司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问,其中的诉讼程序和证据规则表现的尤为突出,许多当事人有证据有道理,找到法律法规的知识但依然未能胜诉,导致了很多该赢的官司没有赢,究其原因,很多是因为不懂诉讼程序的证据规则所致。

三、受工伤了怎么赔偿

受工伤后需要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共同进行赔偿。具体如下:

(1)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等;

(2)用人单位支付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

(九)劳动能力鉴定费。

第三十九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三)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如果出现员工离职怎么办

法律分析:一、如果出现员工离职怎么办《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查看全文

员工离职工伤保险怎么办

用人单位应在员工离职后15天内办理工伤保险转移手续,同时提供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和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需要按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已解除或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应保存至少两年备查。...查看全文

员工提出离职申请后,发现自己怀孕,怎么办?

一、员工提出离职申请后,发现自己怀孕,怎么办1、员工提出离职申请后,发现自己怀孕没什么影响,因为是员工主动提出离职申请的,即使是孕妇自己主动提出的也可以解除劳动关系。但是怀孕辞退赔偿,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还要承担赔偿...查看全文

兼职工出现工伤怎么赔付?

律师分析: 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查看全文

员工提出离职后又反悔怎么办

员工主动提出离职后又反悔的,员工本人可以在用人单位做出同意决定前变更或撤回。如果用人单位已经做出同意决定的,则不能再反悔,有证据证明是受欺诈、胁迫等而辞职的除外。辞职申请经用人单位作出同意决定的,既发生法律效力,员工此时不能反悔,...查看全文

工伤私了后出现后遗症怎么办

劳动者工伤后遗症怎么赔偿 关于劳动者工伤后发生后遗症应当怎么赔偿的问题,工伤后遗留的后遗症也算工伤,法律中已作了明确规定。工伤复发的,依旧按工伤申报和处理,社保中心会处理赔付和报销。员工工伤后遗症可以要求公司和保险公司赔偿。 工伤...查看全文

员工离职后工资拖欠怎么办?

拖欠工资后,员工可通过调解、仲裁和诉讼等途径维权。拖欠工资需支付补偿金,补偿金额为工资报酬的25%。若用人单位违法拖欠工资、加班费等,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支付,并加付赔偿金。拒不支付工资数额较大者可构成犯罪,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员...查看全文

员工离职工伤社保多交怎么办

公司给离职员工多缴几个月社保怎么办 可以申请退回。处理的方法之一:在企业缴费之后没有发生退休及转移人员变动的情况下,可以到地税部门办理退费:第一步,持离职员工的离职证明、缴费票据到地税申请退费,并由地税部门重新确定缴费基数;第二步...查看全文

员工离职后医保怎么办?

律师分析: 辞职后医疗保险分以下两种情形: 1、辞职后马上入职新单位,可将医保关系全部转移到新单位; 2、辞职后没有马上入职新单位,但又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查看全文

员工离职后社保怎么办

法律分析:从公司离职后社保可以办理转移、转出和退保。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查看全文

员工离职后社保怎么办

法律分析:员工离职后社保停止交费,社保随本人转移,员工离职后找到新工作的,由新单位到所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保关系转移手续,然后由新单位继续缴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查看全文

离职后工伤复发怎么办?

离职后工伤复发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部分省市规定超过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部分可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复发的鉴定级别决定了劳动关系的处理方式,1-4级应保留劳动关系,5-6级可终止合同并支付补助金,7-10级合同期满或提出解除合...查看全文

离职后发现工伤原单位不承认怎么办

法律分析:一、离职后发现工伤原单位不承认怎么办可以自己申请。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需要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申报,如果公司不申请,则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在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需提...查看全文

离职后发现工资不对怎么办

律师分析:可找单位要回,或申请劳动仲裁。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八条 对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查看全文

员工出了工伤事故以后该怎么办

发生工伤后应该如何处理 1、发生工伤事故后,企业单位要及时报告工伤和职业病情况,不得瞒报和漏报; 其次,工伤职工或其亲属申请认定工伤和享受工伤待遇; 三,企业工会组织可以代表工伤职工提出申请。 2、报告、申诸的时间要求:从工伤事故...查看全文

出现工伤以后老板不管怎么办

只要有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无书面合同一样可以要求雇主负责工伤及补偿。可以找人作证,先找劳动仲裁部门,如不行就去法院上诉;经济困难可申请法律援助。 用人单位应当自从业人员发生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用人单位工商...查看全文

返聘人员出现工伤怎么算

应认定为从事雇佣工作中受到的伤害,雇佣单位(聘用单位)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项目有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伤残赔偿金、辅助器具费、必要的交通费及被抚养人生活费等,造成死亡的还有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查看全文

返聘人员出现工伤怎么算

一、退休人员返聘,发生工伤事故怎么处理 1、退休返聘人员退休返聘人员发生工伤的,应当视为一般侵权行为,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并按照侵权责任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由用人单位进行赔...查看全文

出现工伤后怎么走流程

您好,发生工伤的处理流程一般为:1、及时送往医院治疗;2、申请工伤认定,由单位或者个人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认定工伤;3、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在员工治疗完毕或者达到一定医疗期之后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工伤鉴定,判定伤残等级;4、待...查看全文

没有工伤保险的出现工伤怎么办?

律师分析: 没有工伤保险的出现工伤,如果被认定为工伤,劳动者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是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如果是因为用人单位没有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的,劳动者受工伤所需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支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