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证实劳动关系的事实依据

律师回答
摘要:根据《劳动合同法》和相关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具备劳动关系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或同工同酬执行。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可以包括工资支付凭证、身份证件、招聘记录等。建议保存相关证据并要求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如单位拒绝,可向劳动部门投诉。单位违反规定不签订劳动合同的,需支付双倍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第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因此,只要符合上述规定,你与单位就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同时,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1)、(3)、(4)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建议你注意保存出勤记录、工作证、服务证、工资单、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资料,作为确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及时要求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如单位拒不签订,可以到劳动部门投诉。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的规定,事实劳动关系亦适用劳动法。
如单位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未在用工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报酬应按照集体合同或同工同酬原则执行。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只要符合规定,你与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建议保存相关凭证,并要求单位及时签订劳动合同,如单位拒绝,可向劳动部门投诉。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单位未及时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支付二倍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二条 工会会同用人单位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引领,教育职工以国家主人翁态度对待劳动,爱护国家和单位的财产;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进行业余文化技术学习和职工培训,参加职业教育和文化体育活动,推进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和劳动保护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一)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二)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四)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五)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六)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行使前款所列权利。因劳动者依法行使正当权利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其行为无效。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证明劳动关系的事实依据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严重,应收集相关证据证明劳动关系存在。证据包括工资支付凭证、社保缴纳记录、工作证、招聘记录、考勤记录和证人证言等。若用工超过一个月未签订书面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两倍工资;若超过一年未签订书面...查看全文

探讨证实劳动关系所需证据的关键要素

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包括工资支付凭证、身份证明、招聘记录、考勤记录和其他劳动者证言。团体险不能证明劳动关系。签劳动合同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明、社会关系存档信息、户口性质证明和离职证明。...查看全文

探讨未签劳动合同的证据:如何证实劳动关系?

没签劳动合同如何证明劳动关系?可通过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招聘记录、考勤记录和其他劳动者证言等方式证明。如无证据,可依靠其他劳动者证言。未签劳动合同如何索赔?单位未签订合同或未交社保,劳动者可解除辞职并要求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可通过...查看全文

探讨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

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能否定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主体资格、适用劳动规章制度、从事有报酬劳动且是业务的一部分的情形,劳动关系仍然成立。...查看全文

确认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

律师分析: 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查看全文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依据?

法律解析: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在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职工或用人单位之间实际存在的劳动关系。在我国,虽然劳动法律法规要求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实际上还有很多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只有事实劳动关系而没有书面合同。对...查看全文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依据?

法律解析: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在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职工或用人单位之间实际存在的劳动关系。在我国,虽然劳动法律法规要求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实际上还有很多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只有事实劳动关系而没有书面合同。对...查看全文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依据

律师分析: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在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职工或用人单位之间实际存在的劳动关系。在我国,虽然劳动法律法规要求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实际上还有很多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只有事实劳动关系而没有书面合同。对...查看全文

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

劳动关系事实认定方法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证件、考勤记录、工资支付凭证、社保缴纳记录、招聘记录和其他劳动者证言等。确认劳动关系的时效期限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益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认定劳动关系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双方具备主体资格...查看全文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依据?

律师解答: 事实劳动关系是指在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职工或用人单位之间实际存在的劳动关系。在我国,虽然劳动法律法规要求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实际上还有很多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只有事实劳动关系而没有书面合同。对...查看全文

揭示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

劳动关系证据及收集方法: 劳动合同是最有力的证据,双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最好。若无合同,可凭职工名册、考勤记录、工资支付凭证、社保缴纳记录、银行转账记录、其他职工证言等证据证明劳动关系。收集证据要提前,不要等到劳动纠纷发生才行动。特...查看全文

关系的探讨与实践

档案和党组织关系可以分开转,也可以一起转,具体程序因地而异。如果选择分开转,可以转回户口所在地的社区党组织。若档案和党组织关系不一致,党组织材料需从档案中取出,由自己转入的党组织办理手续。若一起转,党组织材料可与档案一起寄送。...查看全文

法律依据与实践探讨

诈骗未遂以诈骗罪定罪,未遂者可减轻处罚: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确定劳动关系依靠什么样的事实依据

法律解析: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确定劳动关系依靠什么样的事实依据?

律师分析: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查看全文

劳动事实关系认定最新法律依据

劳动法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确定及凭证。未签订劳动合同时,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主体资格、劳动规章制度适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业务的一部分,则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可参考工资支付凭证、身份证明、招聘记录、考勤...查看全文

探讨能否通过诉讼确认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争议解决程序:先申请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可起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先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一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查看全文

事实劳动关系提出赔付的依据有哪些?

律师解答: 1、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自始至终未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形下,如果用人单位单方终止事实劳动关系或者双方均同意终止事实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2、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法...查看全文

事实劳动关系提出赔付的依据是什么?

律师解答: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就应当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主张支付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的双倍工资。超过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事实劳动关系提出赔付的依据是什么?

法律解析: 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就应当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主张支付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的双倍工资。超过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