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纠纷仲裁时效的问题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纠纷仲裁时效为一年,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包括劳动关系确认、劳动合同履行、工资争议等。申请人应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提供相关信息和证据。如果无法书写申请,口头申请也可接受。
一、劳动纠纷仲裁时效是多久
申请劳动仲裁的有效期为一年时间。
二、法律规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二十八条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延伸阅读
结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申请人应在此期限内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如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无法在规定时效内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可中止。劳动关系终止后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申请人可口头申请,但需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二节 申请和受理 第二十七条 【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关于仲裁时效的问题

工伤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中断,包括向对方主张权利、请求救济、对方同意履行义务等情形。...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纠纷双倍工资仲裁时效问题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拖欠劳动报酬的仲裁时效为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的一年。超过一年,劳动者将丧失打赢官司的权利。...查看全文

包工头纠纷的劳动仲裁问题

包工头纠纷可通过劳动仲裁解决,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涵盖了劳动关系确认、合同履行、工资争议等多个方面的纠纷。若遇到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可以电话投诉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申请支付令,或直接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如仲裁不...查看全文

有关加班费劳动仲裁的时效问题

加班费劳动仲裁有时效,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一年。员工可以通过协商、举报、投诉、申请仲裁或起诉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查看全文

关于劳动仲裁管辖权的问题

法律分析:1.地方各级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的管辖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条例》确定。2.仲裁委员会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会管辖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查看全文

关于劳动仲裁管辖权的问题?

律师分析: 1.地方各级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的管辖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条例》确定。2.仲裁委员会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会管辖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商不成...查看全文

关于劳动仲裁管辖权的问题

法律解析: 1.地方各级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的管辖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条例》确定。2.仲裁委员会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会管辖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商不成...查看全文

关于劳动仲裁管辖权的问题

1.地方各级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的管辖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条例》确定。2.仲裁委员会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本会管辖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商不成时,由共同的...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上诉的时效问题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 一般要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要看具体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查看全文

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问题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关于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一般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但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劳动报酬产生争议的,最迟可以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的一年内申请仲裁。法律依据:《《中...查看全文

劳动纠纷诉讼的时效问题

劳动争议案件有时效限制,但通常会先通过劳动仲裁解决。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收到仲裁书后的15天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工伤案件,其诉讼时效需要先考虑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查看全文

劳动仲裁超过仲裁时效的诉讼问题

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与诉讼时效密切相关,超过时效后引起胜诉权的丧失。法院应受理超时的诉讼请求,但被告方可抗辩诉讼时效已超过仲裁时效且无正当理由,法院将驳回原告的请求。...查看全文

关于拖欠工资的仲裁时效问题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在职劳动者因拖欠工资申请仲裁不受时效限制。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提出申请。仲裁时效可因主张权利、请求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中断后重新计算。...查看全文

跨地区劳动合同纠纷的仲裁问题

劳动合同纠纷需先仲裁。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管辖。事业单位纠纷由所在地区仲裁委员会管辖。劳动合同纠纷可通过仲裁解决,申请人可撤销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不可申请解除劳动合同。...查看全文

关于五险一金的劳动仲裁问题

《劳动法律保护指南: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有效途径》 劳动者应先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若无效则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提起上诉。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入职应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如未缴纳,可要求补缴。未签订劳动合同者可要求双倍工资,超过一...查看全文

劳动争议仲裁中的时效问题

法律分析:劳动争议仲裁中的时效问题:劳动仲裁时效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起算。如果有中止的情形,可以依法从中止之日起重新计算时效,也就是如果中途讨要了工资,那么从讨要的那一天重新开始计算一年。...查看全文

劳动纠纷仲裁的时效是多久?

一年。2007年12月29日通过,将于2008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查看全文

劳动纠纷的仲裁时效是多久

法律分析: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劳动者申请仲裁属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查看全文

关于劳动仲裁时效的规定

1.申请时效 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受理,处理时效 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查看全文

关于劳动仲裁时效的规章

1.申请时效 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章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受理,处置时效 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