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认定时如何写上下班时间?

律师回答

工伤认定上下班时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要如何进行

职工上下班途中遇到交通事故的可认定为工伤,但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必须是在上下班的规定时间发生的交通事故;

第二,必须是在上下班的必经线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

第三,必须是本人没有责任或者不是主要责任;

第四,必须是因机动车而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

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需要哪些条件

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需要的条件,具体如下

1、双方建立的是劳动关系;

2、发生伤害事故是在合理的上下班途中。合理的上下班途中包括:

(1)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2)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3)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4)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3、责任事故认定中,非本人主要责任;

4、伤害是由于交通事故(包含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所导致。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特殊情况下工伤认定:

1、弹性工作时间职业工伤。对于一些实行弹性工作时间的职业,如新闻记者、保险销售人员,则应看出行目的和地点来界定工作时间。出去采访或推销,是以工作为目的,也应该认为是工作期间,发生事故也算工伤。

2、因工外出和工作有关认定为工伤。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因工外出期间”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1)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或者因工作需要在工作场所以外从事与工作职责有关的活动期间;

(2)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外出学习或者开会期间;

(3)职工因工作需要的其他外出活动期间。

3、派遣工工伤由派遣单位承担保险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派遣的职工在用工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伤亡的,派遣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单位指派到其他单位工作的职工因工伤亡的,指派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相关法规

《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六条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第三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职工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工伤事故发生时,职工为之工作的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二)劳务派遣单位派遣的职工在用工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伤亡的,派遣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三)单位指派到其他单位工作的职工因工伤亡的,指派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四)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职工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用工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五)个人挂靠其他单位对外经营,其聘用的人员因工伤亡的,被挂靠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

前款第(四)、(五)项明确的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或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后,有权向相关组织、单位和个人追偿。

第五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因工外出期间”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或者因工作需要在工作场所以外从事与工作职责有关的活动期间;

(二)职工受用人单位指派外出学习或者开会期间;

(三)职工因工作需要的其他外出活动期间。

职工因工外出期间从事与工作或者受用人单位指派外出学习、开会无关的个人活动受到伤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认定为工伤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1.双方建立的是劳动关系;

2.发生伤害事故是在合理的上下班途中;

3.责任事故认定中,非本人主要责任;

4.伤害是由于交通事故(包含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所导致。

在上下班时间半小时内受伤算工伤吗

上下班半个小时内受伤如果是因为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导致受伤的,属于工伤。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认定为工伤。

上下班途中工伤认定后可不可以做伤残鉴定呢

可以做伤残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工伤认定上下班时间是如何确认的

工伤认定上下班时间界点根据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来确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上下班时间是如何确认的

工伤认定上下班时间界点根据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来确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上下班时间是如何确认的

工伤认定上下班时间界点根据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来确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上下班时间是如何确认的

法律分析:工伤认定上下班时间界点根据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来确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查看全文

工伤上下班合理时间认定?

律师分析: 工伤认定下班合理时间规定是:1、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2、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等等。 【法律依据】: 《中华...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上下班时间有上限吗?

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是否算作工伤取决于是否满足特定条件,即非本人主要责任、交通事故或特定交通工具事故伤害。若职工在合理的上班必经路线内发生摔倒等单方事故,仍可被认定为工伤。同样,下班途中的骑车摔伤只有在满足公安交通管...查看全文

下班时间如何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明确了人民法院对“上下班途中”认定的支持范围,包括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以及从事日常工作生活所需活动的合理路线等。...查看全文

上下班途中认定工伤的时间

上班途中工伤认定时间规定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中: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场所内、工作前后从事与工作有关的工作、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患职业病、工作外出期间受伤或发生事故、上下班途中受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火车事故伤害等都应认...查看全文

工伤上下班时间如何划分?

工伤保险法律规定了上下班途中的具体时间和路线,包括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以及从事日常工作生活所需活动的合理时间和路线。法律客观中规定了社会保险部门对此的认定,并要求法院予以支持。...查看全文

上下班工伤时间规定

上下班有一个时间区域,具有正当性,可能早一点,可能晚一点,比如下了班以后,还要加一会儿班,或者是等交通的高峰时段过了之后再回家,这些都属于合理时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对社会保险行政部...查看全文

上下班工伤认定有时间限制吗

法律分析: 工伤保险条例中的“上下班途中”是指职工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的合理线路。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1)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2)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查看全文

工伤上班时间如何界定

根据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工伤认定中的上下班时间界定是确定的。根据国家的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并且每周至少休息1天。然而,用人单位在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延...查看全文

上下班工伤如何认定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认定为工伤。工伤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如因职业性事故导致的伤亡及其急性化学物中毒。...查看全文

上下班工伤如何认定?

律师分析: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认定为工伤。工伤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如因职业性事故导致的伤亡及其急性化学物中毒。 ...查看全文

工伤上班时间认定规定?

律师解答: 1.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2.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3.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查看全文

工伤上班时间认定规定?

法律解析: 1.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2.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3.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查看全文

工伤认定上班时间是如何规章的?

工伤事故发生后,对工伤认定中工作时间的不同理解,可能关系到意外事件能否被评价为工伤事故,所以需要在法律规范中加以明确,只有明确事故性质才能合法合理的申请救济,那么我们就需要掌握的相关法律知识,比如工伤认定上班时间是如何规章的,下面...查看全文

确认工伤认定的上下班时间的方法

工伤认定上下班时间界点根据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确定,每日工作时间不超8小时,每周不超44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日。用人单位可在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延长工作时间,但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查看全文

上海工伤上下班时间规定

工伤上下班时间规定 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查看全文

工伤上班时间认定标准?

律师分析: 1.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2.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3.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