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有效性的判断依据

律师回答
摘要:劳动合同有效的认定标准:1.双方地位平等,无主从关系;2.必须自愿订立;3.内容经双方协商一致,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合法要求:1.主体合法,用人单位需具有法人资格,劳动者需年满16周岁;2.内容合法,不得违反国家强制性劳动标准;3.形式合法,必须书面形式。不符合上述原则的劳动合同为无效合同。联系客服获取帮助。
帮您了解的,对于劳动合同有效的认定标准有如下:
第一,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地位是平等的,双方不存在主从关系或依附关系;
第二,订立劳动合同是完全出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
第三,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合同内容应经双方协商一致不允许一方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另一方,双方可以自由表达自己意愿,通过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所谓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是指订立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具体说,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主体合法。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即用人单位一方应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或者能够独立承担劳动法律责任的经济组织。劳动者一方必须是具有劳动行为能力、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年满十六周岁)的公民。
(二)内容合法。劳动合同的规定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纪律、终止条件、建约责任等均不得违反国家制定的强制性劳动标准(如最高工时限制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等)。
(三)形式合法。劳动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因此,从法律规定上说,有效的劳动合同应当是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作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必须符合上述原则才具有法律效力。对于不符合上述原则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法律上称之为“无效劳动合同”。《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于问题的意见》第二十七条规定:“无效劳动合同是指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定条件,不能发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的劳动合同。”
延伸阅读
结语:劳动合同的有效认定标准包括:双方地位平等、自愿订立、内容经双方协商一致。合同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具备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和形式合法三个方面的要求。劳动合同应以书面形式订立,不符合上述原则的劳动合同被称为无效合同。如果您需要帮助,可购买模板或请律师代写。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添加微信/打电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七十二条 【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报酬】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
(一)劳动合同期限;
(二)工作内容;
(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四)劳动报酬;
(五)劳动纪律;
(六)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其他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声明:文章内容系晖律网认证专家律师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个人办案经验,并经专家审核校验后发布;若有部分内容因时效性等原因导致内容有误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相关法律问题
劳动合同有效性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劳动合同的效力由内容决定。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提起确认之诉,请求确认劳动合同的有效性。劳动合同的无效可能由合同主体不合格、合同内容不合法、意思表示不真实或合同形式不合法等原因引起。劳动合同期限的约定对于企业具有...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有效判断依据是什么?

劳动合同的认定标准包括平等自愿、遵守法律规定、具备劳动权利能力、书面形式、符合劳动标准等。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并建立职工名册备查。...查看全文

房屋租赁合同有效性的判断依据

房屋租赁合同无效的情形:1.以虚假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2.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3.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实施的行为;4.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且对方知道或应当知道;5.一方或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查看全文

签字作为合同有效性的判断依据?

签署合同即代表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生效,但法律允许双方约定合同生效的条件。合同生效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当事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合同内容合法。对于赠与合同,只有赠与方签字并不足...查看全文

评估劳动合同有效性的依据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情况,包括欺诈、胁迫、排除劳动者权利等。劳动争议可由仲裁机构或法院确认。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有效性。...查看全文

合同合法性的判断依据

格式合同是由单方制定、不可协商、内容规格化且使用对象广泛的合同。根据《民法典》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预先拟定且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在理解争议时,应按通常理解解释,若有多种解释,应选择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若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的有效性如何判断?

劳动合同的无效需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无效劳动合同可分为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两种形式。全部无效是指劳动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而失去法律效力。部分无效是指合同中部分条款无效,但其余部分仍有效。无效劳动合同的表现形式...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有效性的判断标准

劳动合同违反法律规定、违背劳动者真实意愿或排除用人单位法定责任时,可以认定合同无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况包括欺诈、胁迫、排除劳动者权利和违反强制性规定。对于劳动合同的无效争议,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的有效性及判断方法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都是无效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包括:合同主体不合格、合同内容不合法、意思表示不真实、合同形式不合法。只要采取补救措施使合同形式上合法化,合同可以被认定为有效。...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的效力有哪些?如何判断劳动合同的有效性?

劳动合同的主旨是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无效劳动合同指不符合法定条件、不能发生预期法律后果的合同。无效合同欠缺有效要件,不具备法律拘束力,但会导致法律责任。劳动合同的效力取决...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是否有效能成为判断未签合同的依据吗?

劳动合同无效不代表没有签订合同,劳动者已付出劳动应获得报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用人单位应支付劳动报酬。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解除劳动关系时,劳动者应采用书面通知形式,并注意遵守约定的违约责...查看全文

劳动合同无效的判定依据

劳动合同无效的确认权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以下情况下劳动合同部分或全部无效:用人单位免除法定责任或剥夺劳动者权益;采用欺诈、胁迫或利用对方弱势地位强迫订立或变更合同;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查看全文

法人劳动合同的有效性如何判断?

法人签劳动合同有效,公司公章和法人签字同等有效。注意事项包括:公司具备用工主体资格、采用书面形式、及时签订、内容全面、真实意思表示等。未及时签订劳动合同需支付二倍工资。《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未订立的应在...查看全文

口头劳动合同的有效性如何判断?

口头劳动合同有效,但书面合同更有利。根据《劳动合同法》,口头合同适用于非全日制用工,但劳动者应主动要求签署书面合同。非全日制用工和兼职可以采用口头协议,但最好还是签订书面合同以明确双方权益。否则,社保机构难以确定非全日制身份,可能...查看全文

合同有效性的认定依据

格式合同是由单方制定、不可协商、内容规格化且使用对象广泛的合同。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规定,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时,应按通常理解解释,并采用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查看全文

无效合同的范围及判断依据

无效合同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的合同。根据《民法典》第144条和第154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无效,违反强制性规定的行为无效,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无效。...查看全文

合同无效判断依据是什么?

本文主要介绍了合同无效过错的认定、民法典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以及无效合同承担违约责任的内容。合同无效过错根据当事人存在过错或各方都有过错来认定,无效合同包括欺诈、胁迫、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等五种情形,而无效合同承担违约责任包括预期...查看全文

合同无效范围及判断依据

无效合同的情形包括: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2、以虚假意思表示订立的合同;3、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合同;4、恶意串通损害他人权益的合同;5、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查看全文

合同效力判断依据是什么?

无效合同的判定标准包括:合同意思表示虚假;合同当事人没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合同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合法利益。无效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查看全文

欺诈合同的判断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如果买卖合同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可要求经营者赔偿,赔偿金额为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三倍,不足五百元则按五百元计算,法律另有规定则依法处理。...查看全文